Re: [新聞] 懶人包看「蔡英文經濟」GDP增1.5兆海放馬

作者: ZMittermeyer (我不是善良老百姓)   2018-12-05 14:26:25
※ 引述《good900183 (Robert)》之銘言:
: 懶人包看「蔡英文經濟」GDP增1.5兆海放馬英九 舉債減少95億
蔡英文算是三朝以來,真正有在做實事的人,但狀況是也沒有這麼美好,還是要盡量多
討論來以正視聽。
首先是外資投資數字,台灣法規嚴格讓引資困難,已是多年共識,蔡英文推動的諸多政
府公設(例如綠能產業)還沒真正到位,政府治理偏左偏凱因斯,投資數字怎麼可能一
夕變好。
實際檢視內涵,其實是因為2016起是半導體產業的併購潮,一個案子談下來就是幾十億
上百億的在跳,花了幾十億併了台灣公司,這樣也算投資的一筆,個案的影響讓投資額
衝高,並非是外資看好本地的生產要素,而是商業性的策略行為,大型併購案的投資也
不容易往下涓滴。
所以看數據要看內涵是基本,數字很好操弄的。
台灣投資不振行之有年,每年的外資投資金額都很可笑,不如台積電研發投資的一根毛
,台積電一間企業的本土投資額就打光一個國家,這問題苦惱台灣很久。
講了很久,原因都沒有改變:
(1) 政府過度管制,法規過嚴 (有潛力都的打壓,現有利益至上)
(2) 創投與金融的人才落後(看不懂,不識貨,不會輔導)
(3) 本地企業家精神不振,人才素質有疑慮(沒什麼新事業好投)
蔡英文政府風格說好聽是穩健,說不好聽是老派
他搞的是偏左的凱因斯型經濟,綠能產業鍊還要幾年一陣子才會慢慢出現效果
但是由於受到政治打擊,後續能否繼續也有點堪慮
台灣經濟的真正癥結,其實板上某教主朗朗上口的兩句名言,真的就是關鍵癥結
1.GG輪班救台灣 2.文組22K
「GG輪班救台灣」顯現的是台灣產業的偏向失衡
服務業(不製造實際成品的第三產業,非單指端盤子)佔GDP的比重不斷倒退
從70%退回了64%,服務業因為受到法規與政治的干擾,競爭力不振
但服務業佔6成以上的就業機會,而且是年輕人最愛的
6成的就業大軍一灘死水,就算GG再怎麼飛天,那也是可以在科技業服務的少數人爽
(真的滿爽的啦講真的)
大部分人根本不會有感,賺到錢的人都去日本消費,根本不需要在本地消費
錢都是往外灑
台灣要解決問題,就是要解決文組22K問題,這其實不是歧視與嘲笑
你就是要有 Guts,目標要把服務業的 GDP 占比從 64% 爆回 71%
這需要做出很多重量級工程,在法規上全面解嚴,不只是小手術
那蔡英文的產業政策,其實都是振興工業方面的(綠能、前瞻建設都是工業、製造業)
這其實是整個經濟學派的思維,有點沒辦法應付民粹浪潮了
不過這件事,說起來民眾要負一半以上的責任
上面說「法規上全面解嚴」,講起來很抽象,其實落實就是
教育產業開放投資,不要限制一堆啊,要辦什麼東卡西卡
醫美醫療產業化不要哭哭夭夭啊
觀光產業全面解禁啊,民宿和Airbnb明顯更有競爭力
交通和金融,以下無限
每次一改革,民眾又被既得利益帶著走,什麼都不要,都不知道在自己反自己
技術官僚被罵一罵就會縮
啊 麻煩死了
難怪去賺外銷的錢,賣外國市場,才是真正的公平正義,簡單明暸,錢又好賺
作者: Xceberus (foux du fafa)   2018-12-05 14:28:00
蔡做個屁事啊 一個uber跟airbb搞成這樣
作者: sonyabear (忍魯腹重)   2018-12-05 14:28:00
既得利益者太多又不善投資新產業,死好
作者: GalLe5566 (給力5566)   2018-12-05 14:28:00
我一直認為 台灣不需要這麼多服務業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8-12-05 14:30:00
服務業比重會拉高是果不是因,別弄錯了
作者: hosen (didi)   2018-12-05 14:30:00
蔡做這麼爛,經濟大師也能寫一大串
作者: arumi416 (maki)   2018-12-05 14:31:00
幫補血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8-12-05 14:31:00
台灣沒有資源,只靠自己人在家玩沒有出路的
作者: gay7788 (批踢踢喵勃啞)   2018-12-05 14:31:00
經濟大師開示啦!
作者: hosen (didi)   2018-12-05 14:32:00
人家一句 人進來,貨出去,簡單明瞭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8-12-05 14:32:00
服務業比重拉高是果不是因,再強調一次,外銷的不算
作者: hosen (didi)   2018-12-05 14:33:00
屁話寫一堆,什麼方法都沒有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8-12-05 14:33:00
你服務業真能外銷那自然好,不然光拉高比重只是低薪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8-12-05 14:34:00
台灣就一個小國家,你要吃好的穿好的都得往外去交換服務業你服務我,我服務你是可以消化就業人口啦但你要買iPhone,吃和牛,那真的沒辦法當然也不是說非製造業不可,而是能外銷的都行
作者: Xceberus (foux du fafa)   2018-12-05 14:36:00
內需問題不就長期壓低匯率補貼外銷造成的
作者: hosen (didi)   2018-12-05 14:37:00
以為寫一堆文青體,不懂的人還以為高深莫測,其實就是空心大蘿蔔,內容根本沒料
作者: alexch (Alex)   2018-12-05 14:42:00
這幾年就看的出來在台灣要推改革真的很難啦~既得利益者很
作者: Xceberus (foux du fafa)   2018-12-05 14:43:00
中國的軟體業也不靠外銷啊共產黨菁英都是唸毛語錄長大的
作者: alexch (Alex)   2018-12-05 14:43:00
會帶風向,民眾又不太思考。
作者: tedchen1025   2018-12-05 14:44:00
說的很好,蔡真的有在做事,我是怕她這樣被拉下來,以後就真的不做不錯
作者: alexch (Alex)   2018-12-05 14:46:00
現在問題是,你用魄力做深度改革就是會被轟到體無完膚,民眾感受到改變帶來的暫時不便時,即使心裡知道改革是正確的路也會因為自身受到影響而選擇袖手旁觀。而小改則是不上不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8-12-05 14:48:00
你看八卦版就知道了,拿著現行法規當真理的人太多了我不認為這短期內會有改變
作者: alexch (Alex)   2018-12-05 14:48:00
下,兩邊不討好。而上述的不便,更多時候還不是改革造成的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8-12-05 14:49:00
airbnb,uber就是兩個照妖鏡
作者: alexch (Alex)   2018-12-05 14:49:00
而是不想改變的既得利益者製造出來的...
作者: donation12   2018-12-05 14:54:00
幫你補血,八卦版友常因為看不懂就噓下去了。
作者: xanthippe (只有慚愧)   2018-12-05 14:57:00
作者: tedchen1025   2018-12-05 14:59:00
這幾年台灣投資金額要是扣掉台積部份,真的少的可憐,
作者: alexch (Alex)   2018-12-05 15:01:00
個人認為應該說"中國景氣"差不多到今年為止了...美國正在加強自己體質,以老美為首的集團應該是整理為主吧(除非FED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8-12-05 15:02:00
服務業? 你認真? 早就已經過了時機了
作者: alexch (Alex)   2018-12-05 15:02:00
自爆) 而以中國為首的集團肯定不會好過,不過這也是中國強迫轉型的時機啦(個人不看好就是,政治因素)
作者: fanrei (我不孤獨)   2018-12-05 15:06:00
柯粉加油,台北賺大錢
作者: abram (科科)   2018-12-05 15:08:00
檢討人民 不就跟柱柱姊一樣了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8-12-05 15:12:00
ZM也老大不小了 產經專家要不要去找間外商工作見識一下
作者: allen810920 (謝老師你好)   2018-12-05 15:25:00
幫補
作者: entay (一切都會過去的)   2018-12-05 15:29:00
酸民聽不得真話,更不要講有意為之的宛君了
作者: ZMittermeyer (我不是善良老百姓)   2018-12-05 15:35:00
外「商」在台七八成是服務業,建議先搜尋第三產業的定義,別人的眼界遠大於你,井底之蛙加油。
作者: season2011   2018-12-05 15:37:00
現在失業率有很高嗎 製造業薪水多少 服務業薪水多少22K大軍要暴增會70% 瘋了嗎
作者: pumacu (wulanpe)   2018-12-05 15:39:00
蔡英文執政的時期條件這麼好,數字會差才有鬼
作者: ZMittermeyer (我不是善良老百姓)   2018-12-05 15:39:00
呃,當服務業在台灣製造業仍然突飛猛進的同時,GDP能變成70%,那薪水就不會是22K了,70%是經濟生產總值,不是就業人口,下一個。基本邏輯都沒通還好意思下場...
作者: exilianstar (oi)   2018-12-05 15:43:00
如果我們跟中國走更近,整體經濟環境還會如樓上說的這麼""好""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