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同性生殖成真 科學家讓一對母鼠孕育後代

作者: asd245438 (不要問,一切都是幻影~)   2018-10-12 20:03:43
媒體來源:中央社
同性生殖成真 科學家讓一對母鼠孕育後代
中國科研人員藉由新穎的技術,調整幹細胞以移除特定基因,成功讓一對母鼠繁殖出具生
育能力的幼鼠。
這項研究的主要意涵現階段仍屬理論,卻有望改進複製哺乳類的現有技術,甚至最終讓同
性伴侶未來能不必借助第三方,也能擁有自己的親身骨肉。
雖然之前已有科學家試圖以其他方法進行同性生殖,但今天發表在Cell Stem Cell期刊的
這項最新成果,是首次有團隊以移除特定基因方式成功進行這類實驗。
但儘管研究團隊能成功讓一對母鼠繁殖出具生育能力的後代,且牠們的後代也產下後代,
但讓一對公鼠也達成目標卻尚未成功。由一對公鼠繁殖出的幼鼠僅2天就夭折。
雖然許多物種不必以雌雄交配的方式繁衍後代,但同性生殖似乎仍是相關領域中,較不尋
常的研究主題。
爬蟲類、兩棲類及魚類等物種可透過單性繁殖,哺乳類的繁殖過程則更為複雜。這次研究
的共同作者、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周琪告訴Cell Stem Cell期刊:「我們對為什麼哺乳類只
能進行有性繁殖感興趣。」
這項研究主題也不免觸及棘手的道德議題,過去有研究涉及基因編輯及新繁殖方式時,便
引發外界憂心類似實驗是否終將應用於人類。
在繁殖過程中,哺乳動物多繼承分別來自父母的兩組基因。但一小部分稱為「銘印基因」
(imprinted genes)的基因,只來自父母其中一方,另一方的銘印基因則處休眠狀態,
並於繁衍過程中「關閉」。若這種「關閉」過程未正常運作,後代可能會出現異常甚至死
亡。
一對同性的後代會因繼承兩套銘印基因而有風險,因此本研究的另一共同作者胡寶洋表示
,這項研究使用單倍體胚胎幹細胞,這種細胞類似「原始生殖細胞,即卵子和精子的前體
」。
團隊接著再透過基因編輯技術,刪除「銘印區域」,以有效模仿正常繁殖過程中的「關閉
」過程,進而完成這項劃時代的同性生殖實驗。(譯者:鍾佑貞/核稿:陳亦偉)1071012
刊登在Cell Stem Cell期刊上的研究
https://www.cell.com/cell-stem-cell/fulltext/S1934-5909(18)30441-7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www.cna.com.tw/news/ait/201810120166.aspx
5.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