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南北裂縫仍在 南越遺民爭取歷史定位

作者: Cassander (Cassander)   2015-05-01 11:31:37
南北裂縫仍在 南越遺民爭取歷史定位
40年前,在南越(越南共和國)就讀法律學校的學生劉庭兆(Luu Dinh Trieu,音)被迫
投筆從戎,上了戰場。命運如此難捉摸,劉庭兆並不曉得,他對抗的不僅僅是北越共產黨
的軍隊,更是他的親生父親。
1954年《日內瓦和平協議》讓越南北部脫離法國殖民統治,南北越以北緯17度線分治,劉
庭兆的父母毅然離開位於西貢(Saigon,今胡志明市)近郊的家,到北越追隨共產黨。那
年,劉庭兆1歲,與姐姐一同由祖母撫養長大。隨後,南、北越陷入了對立局面,在南越
的祖母告誡姊弟倆,必須向外人說父母已死;然而北越的劉氏夫婦早已成為共產黨內的高
階幹部。一家4口相隔兩地,在歷史洪流裡展開了波折離奇的一生。
劉庭兆在1972年受南越政府徵召入伍,19歲的他迫於無奈拿起槍桿子。當時拒絕從軍只有
兩種下場,進牢或是直接被送往最前線,後者無疑是死亡宣告。入伍後,劉庭兆的任務是
清剿南越內部的共產黨叛亂分子,英勇的表現和身上的大小傷使他獲得無數勳章,從大兵
一路升到陸軍少尉。
北緯17度 國與家的分裂
「當時南越從軍的學生都不想要參戰,我們設法在戰場上受些輕傷,希望可以就此除役。
」現居胡志明市的劉庭兆表示。1972年的南北越社會,就像血親分隔兩地的趙家,承受著
分離與被迫對立的痛苦。
國際社會熟知的越戰,在越南被稱為美國戰爭(American War),止於1975年4月30日美
軍撤出南越首都西貢。南越人民陷入恐慌,害怕共產黨入主後會以血腥手段整肅異己。富
人們紛紛搶搭美軍的直升機逃離家鄉;而數以萬計的南越人在接下來幾年展開流亡的旅途
,幸運者成功到達美國落腳,也有許多人客死異域。
當劉庭兆聽聞北越大軍已兵臨城下,友人勸他一同離開越南,但他不想逃離家鄉,他也一
直冀望著實現家人團圓的夢。「經歷21年的分離,我願意受一切苦難折磨只要能再見父母
一面。」劉庭兆表示。
戰後第一步:勞改營
終戰2個星期後,趙家終於團圓了。但劉庭兆萬萬沒想到,父親已是共產黨宣傳機構的高
官,而雙親最不願見到的,是1個曾為南越軍方效力的兒子。劉庭兆回憶,「當時,他們
非常沮喪,我媽在知道我當過南越陸軍少尉之後,哭了1個星期。」
父親告訴劉庭兆,他必須認真讀書,才能再次開啟人生新頁。幾天後,劉庭兆就被送往了
勞動改造營。
南北越統一後,共產黨把曾效力於南越政府的軍官或是與美國有關係的人通通送進勞改營
,灌輸他們馬克斯思想,強迫他們從事艱苦的勞力工作,卻不提供充足的食物和醫療照護
。待過勞改營的人皆表示,他們曾被凌虐,無法與與家人聯絡,甚者長達數年。
劉庭兆被判進入勞改營6個月。他被迫學習越共領導人胡志明的事蹟與共產社會體制。白
天,他在酷暑下耕耘菜園、清理木材;夜晚,他高聲歌唱愛國歌曲。勞改營中沒有足夠的
水能夠洗澡,更別提足以飽腹的食物。
勞改營的生活持續折磨劉庭兆的身心,不只身體上的疲勞,他還在得知父親擁有縮短勞改
期的權力,卻不願縮減後,心靈大受打擊。父親從沒來探望過劉庭兆,僅寫了一封信給兒
子,告訴他要好好工作。「當時我非常生父親的氣。上次,他拋棄了我和姐姐,在我只有
1歲的時候。」劉庭兆表示,當下他感到自己又被遺棄了,「我邊哭邊把父親的信撕成碎
片。」
社會隔閡深 南越人備受欺凌
戰後越南,百廢待興,美國的經貿制裁禁運更讓經濟雪上加霜。同時,河內(Hanoi)政
府採取集體農場的社會主義政策,導致越南人的生活更加貧困。越南持續受到國際社會孤
立,直到1980年代中期,共產黨政府開始經濟改革開放政策,逐步開放資本主義進入越南
,終與世界再度接軌。
甫離開勞改營的劉庭兆想成為記者,然而傳播類的學校只讓黨員或曾效力於政府軍的人入
學。像劉庭兆這類曾為南越做事的人想要謀職或求學,都會吃閉門羹,整個社會都抵制這
群南越遺民。
劉庭兆只好轉而向父親求助。終於,他獲得入學的資格。但同儕卻時常嘲諷與排擠他,因
他曾為南越打仗。爾後,他搬到河內定居,假日時偶爾拜訪年邁的雙親,3人的關係也不
再那麼緊繃。劉庭兆表示,經過多年,他終於理解父親從不曾放棄他。
「我堅信我父親心中對我是有愛的,儘管我們之間有隔閡。」他表示,「但隨著時間推移
,我相信父親對兒子的愛總會超越那道隔閡的。」
劉庭兆的記者生涯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儘管新聞業至今仍受越南政府嚴格監管。
海外越人的歸鄉之路
越南統一走過了40個年頭,政府對當年南越支持者的態度也趨向軟化。海外的越南人、越
南僑民,也開始把美金匯回家鄉。為了鼓勵海外越人回到越南,越南政府更放寬了簽證政
策,而社會對海外越人的仇恨情結和懷疑論也漸漸在消褪。
至今,海外越人總計匯回了近120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3654億元),而他們也是越南重
要的海外投資者。越南社會與海外越人的連結越來越緊密,連現任總理阮晉勇的女婿都曾
在1975年那段動盪時期隨家人逃往南方。
被遺忘的南越歷史
儘管如此,越南社會內部還是有隔閡。在高中教科書中,越戰是一場「為了從美國人手中
解救國民的反抗」,而親美的南越軍則是「美軍心腹」。教科書內一字未提南越反抗北越
的原因,以及南越渴望與北越各自為政,獨立成非共黨體系國家的歷史。
在胡志明市外郊、平陽省內有一座前南越軍人的墓園,園內約有1萬8000座墓碑。然而,
墓丘上雜草叢生,地面堆累著陳年的落葉和垃圾,斑駁墓碑上的名字早已無法認清,荒涼
的景象顯示早已無人來此悼念亡者。
然而大約1公里外,有另一座北越共軍將士紀念墓園。園內草木錯落有致,乾淨整齊的碑
石,看得出來受到良好的照護。蔭涼的墓地瀰漫著雞蛋花的香氣,整片雞蛋花樹海被巨大
的雕像群圍繞,歌頌著偉大的烈士與他們犧牲奉獻的母親。
河內政府向來拒絕透露南越士兵的死亡人數,而據美國統計約有25萬名南越官兵死於越戰
。越南官方僅表示,越戰期間約有300萬名的越南軍民死亡;美軍則有5萬8000人陣亡。
越南境內處處可看見歌頌北越共軍先烈英勇戰績的雕像和紀念園區,卻未有任何事物紀念
逝去的南越士兵。
「最偉大、最神聖的紀念永遠依存在越南人民心中。」越南外交部發言人黎海平(Le
Hai Binh)表示,但對於陣亡的南越官兵,他僅用「過世的人(those people who
passed away)」來描述。
年輕世代仍未超脫歷史枷鎖
南、北越之間的傷口至今尚未縫合,部分流亡海外的越人仍堅決反對河內的共產黨政府。
「年輕一代的美裔越南人從小浸淫在反越共的氛圍中,時至今日,南北越的對立關係依然
凍結在1975年那一刻,雙方都未曾讓步。」德州科技大學越南研究中心(Vietnam
Center at Texas Tech University)所長麥克斯納(Steve Maxner)表示。
現年61歲的劉庭兆,走過越戰、經歷戰後越南紊亂的社會,他用自己的故事證明時間和同
理心最終將會撫平過去的傷痕、縫合歷史的裂口。
「如果他們(共產黨)在戰後做出對的事,越南必將更容易度過這些傷痛。」劉庭兆表示
,他認為官方應該承認南越(越南共和國)在越南國家歷史中的地位。「隨著時間流逝,
彌補兩方的裂縫將變得越來越困難。我們可能要花5到10年去接受這個史實。但也有可能
,我們要花上半世紀去原諒、去接受它。」
風傳媒
http://www.storm.mg/article/48079
作者: ScepioRome (羅馬征服者)   2014-05-01 11:31:00
淡水河表示
作者: VVizZ (我很窮)   2014-05-01 11:31:00
灌漿改良地盤不就好了
作者: chachayu (tama)   2015-05-01 11:32:00
美國幫都沒贏
作者: bg00004 (絕緣體)   2015-05-01 11:36:00
民主對上共產 失敗的例子
作者: t00750   2015-05-01 11:37:00
這篇文章是統戰文宣嗎?
作者: qwilfish (XXXXFISH)   2015-05-01 11:39:00
看昨天NHK的南越專題報導 台灣人真的要記取教訓
作者: Gnome   2015-05-01 11:45:00
支那軟性統戰文 噁心
作者: fuccwoman (帥的亂七八槽)   2015-05-01 11:49:00
五樓是北越的
作者: arsian (arsian)   2015-05-01 11:57:00
割成兩塊國家不就好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