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研究指出有錢人真的更自私,但你仍有機會喚起他們的同理心

作者: octobird (遺憾)   2014-08-20 12:33:03
http://npost.tw/archives/9764
國際:研究指出有錢人真的更自私,但你仍有機會喚起他們的同理心
八月 18, 2014 吳 易珊 免費報告, 國際, 知識 0
4.7k SHARES
Share on Facebook Tweet on Twitter
(取自 TED 影片《Paul Piff:Does money make you mean?》)
原始出處:TED / 文字整理:吳易珊
財富會讓人變得邪惡嗎?雖然不乏熱心公益的大企業家,但富商弊案仍不時出現。究竟是財
富改變人、權力帶來腐化,還是剛好由不對的人得到兩者?柏克萊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
Paul Piff 告訴我們,財富會讓人變的自私與貪婪,但透過勸說與提醒仍可讓富人更願意
協助窮人脫困。
以下是 Paul Piff 於 TED X Marin 的演講整理(2013 年 10 月):
我想請在座的各位,想像我們一起玩大富翁,只是在這場遊戲裡,那些讓你在遊戲與人生中
成功的能力、天分、運氣都無關緊要,因為這場遊戲被動過手腳,你因此佔了上風。你更有
錢、有比別人更多的移動機會、更能接觸資源,當你這麼想像時也請自問,在這被動手腳的
遊戲中,若你是作為佔上風的玩家,你會如何改變對自己與其他玩家的看法呢?
我們在加州柏克萊大學研究這個問題,我們帶超過 100 對陌生人到研究室,用擲硬幣的方
式隨機分配其中一人當「富玩家」。富玩家領錢機會多兩倍,每經過起點就會多領一倍的薪
水,還能一次擲兩個骰子,所以更有機會多走幾圈。 我們便在這 15 分鐘內,從隱藏相機
觀察他們。今日是我們首次公布結果。若音質不太好請予見諒,畢竟這些都來自隱藏式鏡頭

(中文字幕的影片在這裡。)
(影片裡面)
富玩家:「嘿,你有幾張 500 (元)?」
窮玩家:「就一張。」
富玩家:「開玩笑的吧!?」
窮玩家:「是啊。」
富玩家:「我有 3 張(笑聲),真不知道他們給我這麼多幹嘛。」
好,玩家很快就注意到,有些事情不大對勁。其中一位很明顯比另一位更有錢,但當遊戲繼
續進行,我們看到顯著的差異。富玩家移動棋子的聲音越來越大,大到像用棋子在砸紙板,
這是宣示主權的樣子,富玩家的肢體語言都在表現權力。我們在桌上擺了一碗椒鹽脆餅,單
純觀察玩家的胃口。
富玩家:「這些脆餅有什麼詭計嗎?」(桌上有一碗脆餅)
窮玩家:「不知。」
力似乎無法抵擋。
富玩家:「我愛~椒鹽脆餅!」
遊戲持續進行時,我們發現一種有趣又戲劇化的既定模式,富玩家開始對另一位玩家越來越
粗魯,對於窮玩家的可憐處境越來越沒同理心,也越來越愛誇耀自己物質上的豐碩,也更愛
現他們有多成功。
富玩家 1:「我樣樣不缺錢。」
窮玩家:「那要多少錢?」
富玩家 1:「你欠我 24 美元,你快傾家蕩產了。」
富玩家 1:「我買,反正我有的是錢,多到花都花不完。」
富玩家 2:「我要買起這整張紙板。」
富玩家 3:「我已經無可匹敵了。」
現在,我覺得特別有趣的是,在 15 分鐘的遊戲結束後,我們詢問玩家這場遊戲的經歷,當
富玩家提到他們為何最終贏了這場我們動過手腳的大富翁遊戲,都會高談闊論自己費了多少
力買下各種資產,然後才獲得成功。對於在遊戲過程中感到怪異的部分也變得無感,包括用
擲硬幣的方式讓他們被選上、一開始就取得優勢。
財富11
(取自 TED 影片《Paul Piff:Does money make you mean?》)
這給我們很大的機會洞察,人的心理如何解釋優勢。這場大富翁遊戲影射整個社會,幫助我
們了解社會階級體制。少部分人擁有財富和地位,多數人過得較拮据、沒有特別的身分,也
很難取得有用資源。過去 7 年我和同事一起研究階級體制帶來的影響,我們從各地數千名
參與者身上得出的結論是,個人財富越多,憐憫心和同理心都會同時降低,對於頭銜慾望、
和對自身利益的關心都會增加。調查發現,較富有的人容易把貪婪道德化,追求自身利益也
被當成道德的事情。
今天我想談談追求自身利益暗示哪些事情,談我們為何應該關注這些現象以及相關對策。我
們在這個領域裡,首先做的研究是那些互助行為,社會學家稱作為「利社會行為」。我們對
於誰更願意向他人伸出援手很感興趣,到底是富人還是窮人呢?在某項研究裡,我們邀請社
區裡的富人和窮人到實驗室,給每個人 10 美元,告訴他們可以保留這 10 美元,願意的話
也可以贈與陌生人一部分,但對方和你以後都不會碰面。最後,一年賺 2 萬 5 或低於 1
萬 5 的參與者,願意贈出自己 44 % 以上的錢,一年賺 15 萬或 20 萬的人卻不太會(捐
出那麼多錢)。
我們讓參與者玩遊戲,藉此看出誰更容易作弊,以增加贏獎金的機會。我們對其中一台電腦
動手腳,讓骰子無法出現特定點數,這遊戲讓你永遠無法得超過 12 點。然而你越富有就越
有可能作弊,以便獲得 50 美元的獎金,有時候甚至有 3、4 倍獎金之多。 我們所作的另
一項實驗是,觀察人們會不會偷拿罐子裡的糖果,我們清楚告訴實驗參與者,那些糖果要留
給小孩,(觀眾笑不停)我是說真的、沒開玩笑,我知道這聽起來很可笑。我們明白告訴參
與者,糖果要給在附近發展研究室的小孩,然後監控實驗參加者偷吃多少糖果。結果顯示覺
得自己富裕的人,比感到貧窮的人多吃了兩倍的糖果。
我們甚至研究車種,不是任何車輛,而是不同車款的車主,比較他們誰比較不會犯法。其中
一項實驗,我們查看駕駛人是否會為行人停下來,我們聘請人員假扮要過馬路的行人。加州
法律明定車輛要在人過馬路時停下,影片之中,左邊是我們的人裝作要過馬路,他在紅色卡
車成功停下時過馬路;這是另一輛較為昂貴的轎車,豐田普瑞斯,和 BMW 的情況一樣(沒
停)。我們花了好幾天,研究了幾百輛車,追蹤哪些車輛會為路人停下、哪些車輛不會。我
們發現開越貴的車,駕駛人就越容易犯法,但在那些最便宜的車款中,沒有一個駕駛人不尊
重行人。富有的人也更容易在協商時說謊,或在工作時做出沒道德的事,像是從收銀機裡偷
錢、接受賄賂、欺騙顧客等。
我不是要說只有富人才會有這類行為,並不是這樣,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與這些動機交戰好幾
回 — 像是何時把他人利益放在自身之前,這種掙扎在所難免。美國夢的思維是人人都有平
等的機會,只要認真打拚就能成功,但這也意味著,我們有時要把自身利益放在他人之前。
研究也指出越富有的人越能想像自己成功的樣子,甚至不惜損及周遭的人。
這張曲線圖將平均家庭收入依照數量分成五份(每份表示 20% 人口、各自依照平均家庭財
富畫成一條曲線),再將最富有的前 5 % 平均家庭收入獨立出來比較(見下圖 ),這資料
彙集超過 20 年。1993 年的時候,前 5 % 的財富已經遠遠超過最富有的 20% ,但 20 年
後差距更變得像大峽谷一樣寬大,最頂端的 20 % 人就擁有國家 90 % 的財富。我們已經見
到前所未有的經濟不平等,這不只代表財富會逐漸集中在少數人口,也代表平凡人越來越難
實現美國夢。若這是問題的癥結,你越富有就越覺得應得那份財富,也就更傾向自己的利益
優先,把別人的利益置於身後,然後竭盡心力的維護自身利益。這樣的情況下,其差異當然
不會縮小,情況只會越來越糟,若富人的想法沒有改善,接下來 20 年的經濟不平等現象也
不會好轉。
財富5
(取自 TED 影片《Paul Piff:Does money make you mean?》)
(註:最上面的線代表最頂端的 5 %,依序往下是總體最富裕的 20 %、第二富裕的 20 %
……以此類推。)
我們全部的人都應該關心財富分配不拘的問題,因為在貧富不均的社會,個人和團體都過得
更糟,不只是社會底層,每個人(連富人在內)都蒙受其害。一份來自世界各地頂尖實驗室
、很可信的研究證實,社會問題會隨著貧富不均變本加厲,像是社會階級流動、健康品質、
社會互信度等,都會隨著經濟不平等的增長而降低;依此類推,社會群體的負面現象,如過
胖、暴力、關押、刑罰都會增加。這些後果不只影響少數人,還殃及社會所有階級的人,包
括身處高位的那些人。
那我們又該做什麼?這一連串的惡性影響正運轉著,隨時都會失控,而我們卻束手無策,以
個人的力量當然無法解決。但我們卻在自己的實驗室發現,只要在心理上做少許的干預、小
小改變人們的價值觀、微微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人們便能重新回到原來的平等主義和同理心
。例如,提醒人們團結的力量或相互支持的優點,富人也可以變得和窮人一樣熱愛平等。在
我們的研究之中,我們邀請富人看一則僅 46 秒、有關童年貧困的影片,用意在於提醒他們
別人的需要;看完影片後,我們發現富人變得更大方,更願意奉獻時間幫助陌生人或窮人。
這個研究顯示,富人與窮人之間的差異並非與生俱來,或者是因為他們來自不同的社會階級
,透過改變價值觀、稍稍提醒他們該更有同理、憐憫心,就可以看到變化發生。
而在實驗室之外,我們也開始看到社會改變的跡象。比爾・蓋茲在哈佛的畢業演講提到:「
人類最大的進步不是來自新發明,而是透過這些發明減少不平等。」此外,還有「捐贈誓言
( Giving pledge )」,美國超過 100 位富豪在此發誓將一半財產贈與慈善團體。還有許
多民間運動,像「我們是那 1 %( We are the One Percent )」、「資源世代(
Resource Generation )」、「普及財富( Wealth for Common Good )」,許多擁有特
權的人、在金字塔頂端的 1 % 以及富豪,不論成人或青少年,都在運用他們的優勢對抗經
濟不平等。藉由擁護社會福利政策、改變社會價值觀、改善人們的行為,即使這些行動與他
們(富人)的自身利益衝突,卻仍為美國夢帶來一絲希望。
本文原題目訂為《柏克萊大學社會心理學家 Paul Piff 的研究支持:富人真的更自私》,
8 月 19 日修改為現題。
作者: jimmmy (心不透徹)   2014-08-20 12:33:00
轉路是3小
作者: lunhsuan (虛無飄渺)   2014-08-20 12:34:00
廢話..
作者: ams9 (大發利市)   2014-08-20 12:34:00
這文不下飯 po錯時間地方.
作者: gemini2010 (gemini)   2014-08-20 12:35:00
內容不錯給推
作者: ckscks178 (奇蒙子)   2014-08-20 12:35:00
...
作者: infor (pty)   2014-08-20 12:35:00
算是中肯
作者: Raogo (Raogo)   2014-08-20 12:36:00
挺不錯的,不過有點老調重彈,為富不仁是眾所皆知的道理
作者: BeeEater (看海~)   2014-08-20 12:37:00
689表示: 連家都那麼有錢了怎麼可能會貪!!
作者: Love1019 (愛與勇氣的年代)   2014-08-20 12:38:00
自私又如何?有錢就好…
作者: Dongba (要喝果汁嗎!?)   2014-08-20 12:43:00
不管哪種遊戲都是玩得越好人越囂張啊
作者: fakeiori (可樂)   2014-08-20 12:46:00
這個打LOL就知道了 還需要研究就屁孩而已 贏了就自己強 輸了就怪隊友
作者: reil (REIL)   2014-08-20 12:51:00
連勝文當市長就知道了黑心->有錢->更黑心->更有錢
作者: after1 (aaaaaaaaaaaa)   2014-08-20 12:52:00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多數成功人士都認為成功是靠自己
作者: x001611 (x001611)   2014-08-20 13:27:00
嘴砲容易發廢文 但發文有機會不嘴砲
作者: Jsin (Jsin)   2014-08-20 13:29:00
689:有錢才不會貪
作者: jetalpha (月迷風影)   2014-08-20 13:38:00
推好文
作者: ahaming (ahaming)   2014-08-20 13:39:00
http://goo.gl/aalWRu 權力也會造成同樣的效果
作者: baptism (嚴酷的考驗)   2014-08-20 14:0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