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經濟學錯了?調高基本工資一切更美好

作者: always0410 (everything)   2014-08-05 23:53:33
※ 引述《allenduncan (哎呀呀)》之銘言:
: 標題: [新聞] 經濟學錯了?調高基本工資一切更美好
: 時間: Tue Aug 5 21:53:18 2014
:
: 1.媒體來源:
: → Morrislakbay:經濟學太多推論都是在封閉系統裡的結論 08/05 21:54
: → Morrislakbay:放到全球化 能簡單外包 讓產業轉移的狀況中 08/05 21:54
: → Morrislakbay:就全成了與現實不符的垃圾了 08/05 21:54
原文系列本來沒打算回
但看到這位大大的說詞,實在忍不住說上個幾句
經濟學絕對不是垃圾
會鄙視經濟的人,通常肯定存在相當的誤解
先從原文開始
很顯然,這篇的說法原則上是無誤的
但問題就出在這只是單一區域的狀況
這樣的說法是可能存在bias的
簡單說,西雅圖產業結構、近期政府有無重大施政投資....都可能造成這樣的結果
而非單一因素即可造成
或者這樣說好了
把美國矽谷獨立出來討論,我也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
但是矽谷的產業結構到勞動力的組成跟薪資狀況
跟西維吉尼亞、密西西比、阿拉巴馬比較
這樣的結果是否具有說服力???
然而這個思考的脈絡
還是在經濟學原始的凱因斯學派裡面
所以我也不覺得這個標題很洽當
純粹就是不懂經濟學的人在論經濟罷了
首先
古典學派的勞動、商品、可貸資金市場到總和供需曲線都是建立在"相信市場機制"
而純粹以供給為導向,也就是典型的SAY法則 "供給會創造其需求"
在當時的以農牧為主的環境背景下,運作一切良好
可問題就發生在工業革命發生後
無止盡的生產,但社會上"能買"的人、"要買"的人並沒有那麼多
於是開始上下游有廠商跳票、周轉不靈,連帶著影響到其他廠商
就造成美國有名的經濟大蕭條
當時古典學派的理論背景是建立在農牧環境下
而無法解釋工業革命後廠商買了一堆原物料,生產了一大堆有的沒的商品
於是凱因斯就點明問題在於"有效需求的不足"
欲增加有效需求,就是民間的消費增加、企業的投資增加,或者政府的支出要增加
回頭看最原始的經濟學概論第一章
都會先定義並且強調"需求DEMAND"
所謂的需求就是有"能力"且有"意願"購買
也就是說,原文的論述基本上到這邊都是符合的
撇開企業投資、政府支出
要提升總體社會的有效需求,關鍵就在於得讓民間家計單位買得起的
總合支出線 AE=Y=C(Yd)+I+G(暫不考慮國外部門)
Y為所得,扣稅後為可支用所得Yd
從這邊也可看出,Y增加,Yd也增加,消費C(Yd)也會增加
社會的總支出跟所得又會再增加
寫到這邊,我是不知道,如果說經濟學是垃圾
難道這個理論跟凱因斯的想法有任何相左之處嗎???
: 推 lastmile:物價會不會變10倍還是個問題,至少薪水多了 買IPHONE也便 08/05 21:54
: → Leo4891:加薪帶動國內消費 沒問題吧 08/05 21:55
乍看之下,增加了勞動基本薪資,家計單位所得增加,使得消費增加
整體社會的有效需求也熱了起來
但這只是乍看之下
別忘了,經濟學派相互之間的打臉都是有個模式
社會上先出現新的經濟問題
然後,另一學派拿著統計的數據進行研究、比對
找出相關性或者關鍵點
提出新的學說
若新的學說能夠解決問題,就成為一代大師
這種增加薪資所得,消費提高,改善總體面的說法就類似雷根經濟學
非常的一廂情願
但事實是,現在世界各國的經濟的指標跟問題都比想像中複雜
簡單舉個薪資帶動通膨以外的例
1.最低薪資是用來釘住失業率的
很顯而易見的,最低薪資愈高,能請或者想請的勞工就愈少
雖然最低薪資拉高,但失業率變高,可消費的人口就變少了
這就是為什麼各個國家到了選舉時,這些政見總會拿出來芭樂選民一下
但到連任都無所做為的一大原因
因為在檢視施政的經濟表現時,失業率絕對是先被檢視的
另外
失業率跟低薪若只能擇一,哪個問題比較嚴重 (鄉民是不是灌老闆就看這題了)
但話說回來
財團有錢不拿出來分享,那個就不是經濟學裏面的範疇,也不在能解決的範圍裏面
那個也不是最低薪資的精神
2.以國際面來看
台灣因為特殊的兩岸關係
跟世界多國沒有太多國家有雙邊貿易條約、關稅同盟、共同市場的區域經濟整合關係
進、出口並不是太有利
所以若要外商來台灣投資,就可能要面對進口原物料可能貴、出口可能要關稅的窘境
若提高了最低薪資
相對其他開發中國家的貿易條件、人事成本
肯定台灣的誘因會不足
外資要嘛撤資,要嘛不投資
本國慣老闆也有可能跑去越南等地包個二奶、在送三奶
這個情境最顯而易見的影響面,就是工作機會減少
以台灣的人口密度來說
當工作機會減少(勞動需求下降),但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碩士生(勞動供給)還是那麼多
而且還會每年累加
最後就只能妥協,造就慣老闆中的慣老闆
薪資:面議
工作內容:打卡上班外送你責任制
接著怎麼辦
這種思路大概就是像賽局理論
要嘛先拿先有好漢不吃眼前虧或者去澳洲W&T
不然就是有骨氣待在家裡上PTT繼續砲轟政府、企業N年
然後發現什麼都沒變,就是機會變少待遇變差了而已
另外
提高基本薪資,這些慣老闆若覺得利潤變少了
就可能跟台灣的銀行借錢跑去國外投資
又會造成資本外流,使台灣的國際收支帳呈現赤字
這時台灣央行就只好繼續貶值
民眾只會發現東西怎麼愈變愈貴了,實質所得、實質購買力只會愈來愈差
然後覺得提高基本薪資根本是個騙局
對於慣老闆,尤其是那種"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會計"資產=負債+資本"的槓桿概念
跟銀行借愈多債,資產愈高,股價市值也愈高
慣老闆以法人名義抵押、舉債,再出售股份又是一條爽爽賺的好漢
在這邊做個小結
並不是說提高最低薪資是不可以
但是要評估綜合的經濟條件,包括本國面、國際面
依據景氣環境、對手國經濟政策,人民所得,當前勞動市場環境狀況.....來做評估
不是單純的一個"只要加薪→消費增加→社會總需求增加→景氣活絡"
這個脈絡邏輯雖然正確,但套到現在的全球化時代
實證資料多顯示了這套邏輯除非時機成熟,否則只能在往日懷舊
: → eva19452002:經濟學說,通縮會讓大家更不想消費,因為東西會越來越 08/05 22:02
: → eva19452002:便宜,大家都想等更便宜,但是我認為有些東西不馬上消 08/05 22:03
: → eva19452002:費就會死人,反而會讓大家想買更多,在大家薪水不漲的 08/05 22:03
: → eva19452002:情況下,大家能買的東西會越多,但是對老闆就不利了 08/05 22:03
我是不知道誰把通縮跟不想消費擺在一起
但過去通縮的問題,從二戰世界各國想恢復金本位制度
採美元釘黃金、到後期固定釘美元走到美元本位制度
為了讓世界各國都能取得美元作為主要外匯
美國可是抵死不貶值維持固定匯價,連年貿易逆差,國際收支赤字逐年增加,呈現通縮
美國內部經濟主要指標也就不用說了,不是慘就是糟
連德國、日本這些對美貿易順差的大國都加入幫忙,最後還是崩解
這就是為什麼世界各國現在不怕通膨怕通縮的因素之一
因為通縮對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有好處
作者: cloud7515 (殿)   2014-08-05 23:54:00
還是安得魯的觀點比較有前瞻性
作者: kutkin ( )   2014-08-05 23:54:00
罐老闆就算能出23K也只會出20K當初時薪上調也在恐嚇工讀生結果是漲到115還是缺人 差別只是菜單變貴
作者: goshfju (Cola)   2014-08-05 23:57:00
台灣根本是經濟奇蹟 有慣老闆創造出來的工資向上僵固模型
作者: death204 (我愛蘿莉)   2014-08-05 23:57:00
現在對大的問題是 錢一直到5%手裡 卻完全沒有拿出來
作者: goshfju (Cola)   2014-08-05 23:58:00
都可以拿諾貝爾經濟學獎惹
作者: NTUpope (Taiwan is Dog)   2014-08-06 00:03:00
總體經濟學最精彩的篇章是THE FINALERoger E. A. Farmer: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Don't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