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從李世石憶起董彥事件 中國沒有偷笑本錢

作者: zkow (逍遙山水憶秋年)   2016-05-20 23:37:58
從李世石憶起董彥事件 中國圍棋沒有偷笑的本錢
 新浪體育訊  這幾天,棋壇諸事來襲,紛紛擾擾。先是曾經率中國圍棋抗擊韓流的八
冠王古力,迎來職業生涯千勝;其後,身處彼地的一生之敵李世石攜兄李相勳九段遞交退
會書,要求退出韓國棋院職業棋士會。間插其中的,還有關於棋譜著作權的爭論。
 古力之喜,全靠自己一筆一劃記錄,蘊含著中國職業圍棋的無奈;李世石的憤,映照出
的乃是管理體制和個體追求的權益碰撞。2016年,當中國棋手謝赫、常昊等自己下出來的
棋譜被商用卻一無所知滿頭霧水;2009年,李世石已因為不同意韓國棋院管理棋譜著作權
而休職。換言之,李世石所反抗的管理機構棋士會,對於中國棋手來說是渴求未得那棵乘
涼的大樹;李世石因棋譜管理權不滿韓國棋院的大包大攬,中國棋手卻還在苦尋誰來幫忙
維護一下棋譜的諸權。看似毫無關聯的三件事,最終的集合,糟糕地反映出如今已經在世
界冠軍數量上大幅追趕甚至有實力反超之勢的中國,在管理和運作上與韓國仍有差距。
2009年休職半年後複出的李世石,還拿了4個世界冠軍。但90後棋手的大面積崛起,已經
令他逐步喪失了威懾力,他的最後一個世界冠軍停留在2012年底。此後他3次進入大賽決
賽均鎩羽而歸,那塊擅長翻盤能讓所有對手驚懼的堅硬石頭,似乎已經被歲月磨去棱角,
變得黯淡鬆脆。今年3月,神奇的谷歌阿法狗出現,作為人類代表的李世石猝不及防,1比
4慘敗。令人意外的是,飽受摧殘的李世石跌入穀底後又沖上巔峰。不但在棋壇,包括此
前不懂圍棋的大多數人都開始支持甚至尊崇他,更加玄妙的是,人機大戰後的李世石仿佛
打通經絡,一路戰勝金志錫、劉致遠、林立祥、姜東潤、朴永訓及兩勝元晟溱取得七連勝
,包括進入應氏杯四強和獲得麥馨杯冠軍。用他的話說,意識到不能憑感覺下棋。態度端
正,鬥志重燃,一個充滿殺氣的李世石又回來了。
 重返棋道的李世石本來可以繼續做回韓國圍棋引路者,在晚輩朴廷桓勢單力薄的時候挺
身而出,會得到更多掌聲。可他偏偏是這樣一個離經叛道特立獨行的人,不向鋪滿鮮花的
地毯走去,卻披荊斬棘要闖一條新路,冒著身敗名裂的危險。有些人看到的是李世石毫無
集體精神的執著,有些人看到的是李世石敢於批駁陳例陋規的勇氣。李世石兄弟說,“外
國主辦比賽的收益中拿出10%作為棋院發展基金等政策,我們還是會遵循。”他們並非全
為個人利益,不平則鳴,李世石覺得棋士會用不合理條款約束棋手,於是站出來反對,甚
至如7年前一般以身體為匕首,不惜傷己。
  韓國職業棋士會走過近60年風雨歷程,從自發組織到如今成為韓國棋院事實上的權力
機構。棋士會的規章,不少是多年前趙南哲先生主持下商定沿用至今,包括李世石不滿的
上繳百分之3至5的收入來作為“退休金”的公積金制度。這些規定在當年韓國圍棋處境艱
辛時有極其積極的意義,讓棋手抱團取暖,成為一個具備戰鬥力的集體,至於如今是否合
適另當別論。
看著態度強硬的李世石,有沒有人想起2004年的“野草”董彥?那一年,與老東家河北撕
破臉皮的董彥拒絕註冊,“自殘”一年不參加任何比賽,以換取來年的自由身。當然,該
事件結果是兩敗俱傷,曾創造圍甲13連勝紀錄的董彥後來鋒芒褪去表現平平,河北隊也因
失去一名主將而從圍甲掉落圍乙並長時間徘徊不前。董彥事件是當時中國棋手職業化與舊
體制碰撞的一個典型例子,河北省體育局仍是計畫體制,而當時改革浪潮已經席捲而來,
雙方缺乏應有的溝通,導致事件無法收拾。
  但可惜的是,董彥以自身當炮彈的行為並未引起中國棋院在轉會制度上的更大改變,
後來導致圍甲轉會市場長期一潭死水,而韓國外援卻成為得益者,變身中國圍甲的掘金機

  譚嗣同言,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變革當然需要付出代價。李世石與董彥有相似之處
,但我們希望他們的結局不同。敢於對著自己曾經依賴的組織發聲抵抗,需要強大內心力
量的支撐,如果能夠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談,將分歧化為改革的助力,豈不雙贏?
  透過事件,作為隔岸觀火者,中國圍棋此刻沒有偷笑的本錢,應該反思自己的處境,
比如什麼時候也有一個職業棋手的組織,可以集合力量,共同應對難題,維護權益。
  經過阿法狗洗禮的圍棋,雖走下神壇卻魅力依舊,更加吸引目光。棋壇近期激蕩漣漪
,這是新時代來臨的鼓點,是活力和變革的前奏。期待管理者不要被眼前的繁榮景象迷惑
而沾沾自喜,需要主動作為,傾聽棋手的心聲,為棋手分憂解難,開拓思路運營做強,讓
圍棋適應時代並擁有旺盛的生命力。
  (厲針)
http://sports.sina.com.cn/go/2016-05-20/doc-ifxsktkr5787415.shtml
作者: tonypure (流水不爭先)   2016-05-21 13:24:00
寫得精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