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戰690

作者: kaiya (kaikai)   2018-06-27 18:04:21
考試成績2017/12/13一戰 660 Q50 V29 IR:5 AWA:4
2018/01/23二戰 690 Q50 V33 IR:5 AWA:5
學歷:政治大學商學院準備時間:2017/9月~2017/12月
使用教材:A2培訓班,OG,PP,GWD,OG詳解
前言:
因為我是要申請德國的研究所,本來也不打算考GMAT,
後來發現當地比較有名的學校還是通常會要求成績,
所以才在升大四的暑假報名A2GMAT培訓班。
因為當年的5月已經把托福考完,
所以英文能力算是有維持住,
不過剛開始看到GMAT的題目還是有愣住一下,
畢竟以前常常都是用語感在解題。
很感謝A2 GMAT的幫忙,
說實話,網路上的資源很多,
但要在短時間內有條理地整理這些資訊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在補習班有A2顧問們系統化的教學,
還有解題的影片及上課錄音檔幫我釐清各種觀念,
這些都幫助我快速地達到我要的目標~
我自己準備方式是每天都會念每一科,
盡量避免一天只排單一科目來讀,
另外,我覺得排進度也蠻重要的,
才知道能不能在考試前充分的準備完,
也可以針對自己比較弱的科目進行補強。
以下是各科的準備方式及心得:Q:
跟其他科目相比,Q相對簡單,
我大概是把KH上課講義的題目做一做,
一些比較不熟的觀念多看幾次,
還有上網做GWD的模擬題,
但真的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我自己練習的時候大概都寫40分鐘而已,
考試當天對Q野蠻有把握,想說慢慢來就好,
結果殊不知時間沒抓好,最後5題大概平均時間不到1分鐘,
最後也沒有拿到51分,算是蠻可惜。
因此Q除了要把基本觀念練熟,
在寫的時候時間的掌控也要分配好。
SC:
SC是最基本的一環,
我一開始是先仔細的把A2發的標準文法那本教材(A本)讀過一遍,
裡面有蠻多細節,之後就每天固定排SC的A-E本來寫,
寫OG有錯的或是不確定的題目,也會聽A2上課的錄音檔,
把覺得重要的觀念標記在上面,
解題的錄音檔跟OG後面的詳解都很重要,
因為OG自己的詳解有時候其實寫得不太清楚,
搭配A2培訓班的教材會比較能融會貫通。
有時候沒事的時候我也會想一下看過的觀念,
忘記就趕快回去翻講義複習,
其實到最後覺得最喜歡的是SC的題目,
相較於RC跟CR,解起來比較沒那麼頭痛,
如果觀念完整的話,蠻多考點可以立刻察覺的。
CR
我覺得CR算是很有挑戰的一科,
畢竟在以前的教育裡似乎比較少碰到這類型的題目,
剛開始解題的時候其實沒甚麼方法,
都是憑自己的感覺跟胡亂判斷,
後來上課才發現裡面的學問很深的!
透過A2跟Kory教的橫向及縱向總結,
迅速判斷出題目屬於哪類型,進而分析關係,
而老師們整理出來的錯誤選項,
也能幫助我在考試時先刪除一些,
進而提高答對率。
另外我在做CR題目時,常常會覺得有些選項兩個都可以,
或是做題時選不出來,看到詳解時又恍然大悟,
可能是有時候太緊張,沒有很仔細去運用講義裡面提到的判斷方法,
我覺得不要為了節省一點時間而快速閱讀,
畢竟這樣可能要花更多時間回去重看,反而得不償失。
不過總的來說CR真的是很有趣的一科,
我覺得它對我日常生活中的邏輯應用也有蠻大的幫助!
RC
由於之前考過托福,
裡面的Reading其實就跟RC差不多,
因此準備起來比較熟悉。
一開始也是沒甚麼技巧從頭到尾把文章看完,
也沒做到A2說的”主動”閱讀,
後來上完課後知道要去抓架構語氣論點,
這樣即使沒有對整篇文章瞭若指掌,
看到題目的時候,也可以根據線索找出正確答案,
在此也要謝謝A2老師們十分精闢的詳解影片!
由於我常常看文章看到最後就不耐煩,或是精神恍惚,
所以我到後期會每天強迫自己要看3~4篇的文章,
重複看也沒關係,因為每次看都可以有不一樣的重點,
做完題目之後先自己檢討,
想想看有沒有甚麼應該找到的重點沒抓到,
真的想不到再去看詳解,
靜下心來解題真的很重要,落實檢討也能幫助自己進步!
IR & AWA
這兩科因為分數分開算,因此我沒有特別花太多時間準備,
IR大概就是把模擬的題目練過一輪,
AWA我有自己準備一份模板,考前1週大概兩天寫一篇,
後背熟七宗罪就差不多了。結語
謝謝A2 GMAT的顧問還有讀書會的同學,
準備的過程很像重新打地基的感覺,
雖然原本是希望可以考到700,
不過二戰還是差了一點點,
但跟我預期的目標也相差不遠了,
也用這個成績申請到我理想的校系,
希望大家在準備考試的路上都能堅持下去,
並且殺G成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