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三戰700

作者: Nobunaga (織田彈正忠信長)   2018-03-15 18:19:13
考試成績:
一戰 600 Q50 V21 AWA:X IR:6 2017/7/27 cancelled
二戰 640 Q49 V28 AWA:5 IR:6 2017/10/03
三戰 700 Q51 V33 AWA:5 IR:7 2017/10/20
求學背景 : 112管院
準備時間:2017/01–02培訓班、2017/07-2018/10
準備教材:A2培訓班、OG2017/、PP1234、GWD、JJ、
前言
由於自己對於GMAT完全不熟悉,
所以決定透過補習班的幫助,讓自己盡快上軌道,
向朋友詢問後,選擇了A2 GMAT的全科培訓班,
終於在第三次達標,讓我能順利申請學校。
一戰
當初寒假上培訓班時,同時正在準備托福,
完全無心複習GMAT的上課內容,
只好等到去年暑假開始才能全力準備GMAT,
導致一戰前常常看了A2的講義卻無法完全了解解題的要點,
看了兩次A2的講義,寫完一次OG,
做了一些pp12,大致總結了一下,
做了幾次模考就上場了,
當然考得很不理想,只能說是試試水溫吧!
二戰
七月底考完後,八月緊接著遊學了一個月,
當時下定決心把GMAT的書全放進了行李箱,
在國外卻沒翻過幾次,直到九月初回來,
趕緊上緊發條,有種捲土重來的感覺,開始重新研讀講義,
上Dustin的部落格看幾乎每一篇文章,
如何做深入總結,而不是草草帶過,
當時,A2也正好有免費的OG線上解題影片,
一旦有不確定的的考點,就能馬上看影片,
實在是一大福音,
然而考試當天恰巧遇到換題,
不僅數學寫不完,更影響作答Verbal的心情,
繼續邁向三戰之路。
三戰
二戰到三戰其實距離不到三個禮拜,
我還是保持著二戰的讀書方式,
依舊重新讀A2講義,做總結,
終於三戰達標,與GMAT分手。
SC
A2的講義絕對是SC的寶典,
所有最精華的考點都收錄在裡面,
前前後後不知道翻閱過幾次,
每次翻閱總能有新的收穫,
若真的搞不清楚,也可以找錄音檔來聽,
而總結SC時,要注意重質不重量,
務必把所有的考點都抓出來,
通常每一題的解題點都不只一個,
若真的不確定,我會看A2提供的解題影片或是上網找Ron的解法,
解題流程也十分重要,哪些要先刪,
哪些考點放在最後來考量,都需要注意,
讓自己逐漸熟悉這套系統,
再開始追求解題的速度,避免有了速度卻沒了正確率。
CR
還記得上第一堂課時,覺得CR這科蠻有趣的,
覺得一開始的題目算是簡單,答案顯而易見,
但一旦進入了中高分區的題目,
我便開始猶豫了,覺得兩、三個選項都很有可能是答案,
或是陷入答案都被我刪光光的窘境,
於是我重新開始依照A2上課的方式深入總結,
大家也可以參考Dustin部落格的總結方式,同時搭配著講義,
還是無解時,Kory的解題影片絕對是你的救星,
另外CR同時也蠻需要閱讀能力的,
有的題目其實還蠻長甚至繞口的,
總而言之,還是從提升閱讀能力開始吧!
RC
剛開始練習RC時,我會按照A2的方式劃下邏輯簡圖,
同時一邊思考文章的論點、態度等,答題率就不會太差,
儘管如此,我每天還是SC、CR、RC都會碰到,
每天至少寫一篇RC,也就能更了解GMAT文章及出題的方向,
更能維持自己的手感,
至於如何有效提升閱讀能力,
可以上Dustin的部落格有文章在討論,
另外,考前的話可以看一下JJ中的機率還蠻大的,
Dustin會用一句話來概括一篇文章,
能有效率且正確的使用JJ,發揮最大功能。
Q
大多數的台灣人對於Q都比較拿手,
再加上KH整理的講義,及上課的完整的補充,
提醒大家常考的點,上完課大致寫完講義,
每周抽出一些時間練習PP,考前兩周寫寫JJ,
應該就沒什麼問題了,
數學絕對是拿高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且投資報酬率相當高。
AWA/IR
AWA的話可以參考A2上課或是隨身碟提供的模板,來進行修改,
背好七宗罪,自己較常用的反駁點,
考前練習幾篇AWA就ok了。
IR則是上完課後把講義重新寫一遍,
模考時稍稍練一下,
真正考試時把握住較簡單的題目,
若真的看不懂,我會猜猜看,
直接進入下一題,拿基本的分數並不困難。
總結
GMAT十分折磨人,
但確實是磨練自己很好的方式,
培養商學院的思維模式,
很感謝A2GMAT所提供豐富的資源,
也祝福大家盡早和GMAT分手,拿到理想成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