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四戰 750 上班族的長期抗戰

作者: gotoscot (霹靂無敵史艷"文")   2018-03-10 18:07:51
考試成績
一戰 710 Q50 V35 AWA:5 IR:6 2017/7/21 (canceled)
二戰 710 Q50 V34 AWA:5 IR:6 2017/9/20
三戰 710 Q50 V35 AWA:5.5 IR:6 2017/10/19
四戰 750 Q50 V41 AWA:? IR:5 2018/3/1
求學背景 台大管院 2014 年畢業
英文能力 2017/11月 托福自修兩週 107
準備時間 2017/ 4月 ~ 2018 / 2月 扣掉中斷時間,共八個月
準備教材 OG、OV、PP、GWD、A2上班族衝刺班、Dustin 部落格
[前言]
跟GMAT糾纏半年之後,第四戰已經很疲乏,
在看到750的時候覺得非常驚訝與不真實,因為其實原本的目標只是730。
拿到 unofficial report時再三檢查自己的名字、各科分數,才覺得好像真的是750欸。
因為一戰就拿到雞肋710,到第四戰才突破,
所以這篇文章會分成 0~710的準備,以及710~750的差別,
目標不同的人可以各取所需,還有正確與錯誤備考方式的比較。
另外,我是一邊上班一邊準備(在相當不輕鬆的 FMCG大公司)
因此下面也會分享如何在工作之餘找回唸書的感覺,
但也想要告訴還沒畢業的同學,不要再猶豫趕快先考起來可以放五年,
絕對比上班之餘還要唸書好很多
(每次在MBA場合遇到大學就把GMAT考好的同學,我真的都想跪下來叫他們先知)。
[為什麼要補習 & 補習心得]
一開始就有許多學長姐推薦到A2GMAT補習,
但因為對自己的英文程度算有信心,
所以跟朋友借了OG OV,打算自修。
後來發現看SC的時候每個選項看起來都對,CR 跟RC寫10題錯5題,
還有官方解釋只有說awkward~,
就覺得GMAT跟從小到大的考試不一樣,真的需要補習,於是就到A2GMAT 試聽。
試聽的一個小時覺得相當震撼,
因為從小到大沒有任何一個英文老師可以讓我在文法課保持清醒
(一直以來都是亂用語感學英文),
又講的邏輯非常清楚,好像上完課就幾乎全部記起來,所以就報名了上班族衝刺班。
SC
A2完全把我的文法砍掉重練了。
其實在一開始上完基礎文法影片課程之後,
我就已經覺得自己練OG時有相當大的進步,
至少基本的考點都可以看得出來
之後再進入真正的SC課程的時候,又再度被震撼,
雖然A2整理好一些看似是特別的解題點,
但都會用最根本的文法還有邏輯解釋,
因此不會是死背招數的感覺,是可以透過理解以後融會貫通,也方便記憶。
RC
雖然從小都有閱讀理解測驗,但是GMAT要在相當短的時間內作答,
題型也有一點不同,所以對我來說還是很有挑戰。
除了上課時學會文章架構分析,
我覺得 OG講解影片還有 Dustin 的部落格都幫了大忙。
但是前三次考試RC狀況還是起起伏伏,一直到四戰前找A2個別諮詢,
被狂電之後才發現自己看文章根本沒有抓到文章精髓,
才下定決心認真的做PP檢討,是我認為讓最後一戰成績突破的關鍵。
CR
我在GMAT覺得最有趣的科目,因為這種考題是台灣考試完全沒有的。
雖然我自認為邏輯不差,有時候看完題目還沒看選項就可以自然反應出答案,
但是正確率不高。上了課以後才突破盲點,
例如有些敘述雖然是正確的,但是是題目講過的點,那就不是正確答案,
或者有些敘述貌似是提供新資訊,但卻違反題目前題,也錯!
總之,各種題型在老師整理之後,突然變得清楚明瞭許多。
碰到難題,無法直覺想出答案時,也可以透過刪去法選到正確答案。
數學
我想對於台灣人來說都不算太難,
但就是離高中太久需要找回算數學的感覺。
KH老師幫忙把題型整理好,讓人很容易了解,
英文題目敘述繞來繞去其實是在考一個國高中就知道的觀念。
但數學最重要還是要自己練,保持手感。
總結
補習讓我很快的掌握考試的重點,有效的利用少少的下班時間,拿到不錯的成績。
從小到大補過很多習,事後想想都覺得是在補心安浪費爸媽的錢,
但A2GMAT是我少數補過覺得非常值得的,
因為所有上課的內容不是以前學過的,也不是自己瞎子摸象可以摸出來的。
[0~710唸書方法]
下課馬上複習
課後趁餘音還繞樑的時候,快速地翻一次講義,短短一個小時,效果非常好。
如果是晚上很晚下課,我不想熬夜,還是會在隔天早上通勤時趕快複習。
總結、檢討
總結總結總結,真的很重要,把考點融會貫通。
以前唸書常常會只是看答錯的題目,
甚至在檢討錯題時,也只是看一下正確選項就過了。
真正的總結要把每個選項都徹底分析,把每個對、錯、好、壞都找出來,才會有效。
速度
在一戰前兩週,因為做 OG還有PP正確率有提升,
加上接近考試,開始嘗試做GWD模考,
第一次完全速度太慢大崩盤,為了讓自己掌握考試的速度,
雖然A2一直叫大家不要刷題,但是我還是忍不住刷了約10篇的模考,
數學也練了7回增加手感。
Verbal 習慣的配速是 75-55-38-20,但不會太硬,否則反而讓自己慌張。
數學練習時盡量60分鐘內寫完,正式考試就會刻意放慢謹慎作答。
事後回想,我覺得每天一回模考是OK的,
因為可以練習配速跟考試臨場感,但是錯在我沒有用正確的方式檢討,
變成純粹刷題以後反而浪費了做題的時間,也浪費了數量有限的模考。
[710~750 準備方法&心情調整]
ESR &個人諮詢
我在每次考試之後都有買 ESR 了解自己的狀況,
知道自己哪一個科目比較弱需要加強,還有配速、各個區段正確率等等。
跟老師討論完以後,制訂下一次應考的準備方向。
像是我三戰時SC已經非常高分,RC跟CR卻很差,
老師立刻現場叫我讀一篇RC並講出大意,才開口就被罵翻,
我這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抓到文章的因果關係、重點,
只是囫圇吞棗想說大概就是那個意思。
重質不重量
被老師電過以後,即使下班很累,
還是強迫自己每天都要至少做一篇閱讀總結,而其他科目也都固定複習。
這段時間做的題目比起一戰~三戰期間少非常多(也是有點疲乏偷懶),
但是因為掌握了正確的檢討方式,所以事半功倍,
做完PP1的RC時也明顯感受到自己閱讀的方法跟以前不一樣,
可以更快的定位,答題正確率也高。
心情調整
因為考完三戰以後,暫停GMAT人生大概三個月,考托福、申請學校。
所以再重新開始回到GMAT時,不太能進入讀書狀態。
原本是想要在學校發rejection給我之前,再趕快考個好分數來補件,
但內心已經呈現半放棄,想說今年沒希望了明年re-apply。
沒想到這種半放棄的淡定狀態,反而讓我在四戰時心情比二三戰穩定許多,
可以冷靜又順利的考完試。
當然不是要叫大家隨時呈現半放棄狀態,
但是如果可以拉長戰線,提早準備GMAT,
就不會因為接近申請期限而感到壓力太大,考試緊張焦慮無法集中,更可以穩定的發揮。
[上班族only的心酸]
在離開學校三年後,下班只會躺在床上滑手機,
然後被手機敲到頭才發現自己已睡著,真的非常難定下心來唸書。
所以我一開始先使用OG OV等紙本的唸書資料,
到網路很爛的圖書館,讓自己遠離電腦網路的誘惑,幫助自己進入狀況。
盡量減少社交活動,或者把聚會安排在週間午休,
這樣晚上跟週末就有完整的時間可以唸書。
通常A2建議同學在補習完之後一個月去考一次,
但我認為上班族考生可能要把準備期拉到1.5倍,也就是六到八週,
之後每戰也是大約六到八週的頻率,會比較有足夠的時間準備。
也就是說如果想要趕上某一年申請學校,真的要提早開始準備啊啊啊(個人慘痛經驗),
而且提早考也比較不緊張,不影響考試狀況。
我會利用零碎的時間看講義,大塊的時間寫題目。
因為很怕在通勤時看講義被同事發現,我還發展出一個憑空回想的方法,
偷看一眼講義,之後在腦中回想上課講的背後邏輯,
還有相關的例題,不只利用時間還加強記憶。
最後祝大家考試高分 申請學校順利
作者: heenry (plutto)   2018-03-11 16:20:00
頭推 強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