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記] 嘉義 朴子車站黑白切

作者: hya100423 (hyah)   2018-01-18 18:10:44
餐廳名稱:朴子車站黑白切
消費時間:2017年/9月(二訪)
地址:嘉義縣朴子市市西路32號
(山通路、市西路口嘉義客運朴子總站對面)
電話:0937-308369
營業時間:8:00~16:00(週二公休)
每人平均價位:50~100
可否刷卡:否
官網:https://goo.gl/Xa15ya
圖文版:https://goo.gl/iZdRh2
因工作關係來到嘉義,太保沒有大都市的密集高樓,
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荒涼台糖土地,
偶爾伴隨養雞養豬戶濃烈且揮之不去的天然沼氣。
夜晚沒有絢爛的城市燈光,路燈也時常結伴罷工,
或許是想讓我們感受黑夜的靜謐,抬頭看看久違的月亮星星。
每到週末,縣治特區便呈現半空城的狀態,
對我這初來乍到的不速之客來說,更是難以適應,
這時滿滿人情味的熱鬧朴子小鎮,頓時成為一種寄託。
週末空閒時,穿梭在朴子巷弄間尋找美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沒有如觀光老街般蜂擁而至,讓人喘不過氣的人潮,
卻有著純樸的市井小民日常,熙來攘往的人群在早市裡穿梭,
攤販及顧客間一來一往,買賣裡夾帶滿滿人情味,
讓人勾起小時候陪媽媽逛菜市場的回憶。
朴子車站黑白切位於客運站前,雖然沒有明顯的招牌,
但店外排隊的人潮及停放的機車,或許是更顯眼的路標。
對我而言,黑白切點餐充滿驚奇,
菜單就像一張生物考卷,考驗我們對豬內臟的熟悉度,
當然,對於不敢吃內臟部位的人而言,黑白切應該是敬謝不敏。
除正確認識內臟外,下一步還必須破解他們「餐桌上的學名」,
生腸、脆腸、粉腸…等,答對令人開心,答錯也是另一種驚喜,
這或許也是黑白切有趣之處。
朴子車站黑白切是銅板美食,每樣都是50元有找,
除黑白切外,還有肉粽及羹麵、米粉類主食。
⊙肉羹麵(NT$40)
不像傳統香菇肉羹混濁的醬油色,也沒有撲鼻的扁魚味,
羹湯晶瑩透亮,魚漿裹著鮮肉浮在勾芡的濃湯裡,
黃澄澄的油麵與羹湯均勻攪和,配上筍絲及蛋花,
盛碗後撒上烏醋及胡椒粉,一碗簡單質樸的好滋味上桌了。
羹湯濃稠滑潤,或許因為配料簡單,
更能讓人細細品味肉羹的鮮甜原味。
⊙黑白切(NT$190)-大(米)腸、煎粿、花支、
軟骨仔、大腸頭、豬舌
黑白切因料理方式簡單,水煮燙熟(水滷)即可上桌,
醬料成了靈魂,食材新鮮更是關鍵。
醬油膏夠味卻不死鹹,但最畫龍點睛的秘密武器還是蒜泥,
微微嗆辣的蒜香,讓人一口接著一口,
無暇顧及美味後,在口中迴盪不散的濃烈蒜味。
大(米)腸和煎粿表面都金黃微焦,
私心偏愛煎粿,外皮有點硬度且更焦脆,咬下喀滋作響,
粿本身有經過調味,不沾醬也有淡淡油蔥香。
花枝脆口且新鮮,每一片都很厚實,
沒有燙過熟的橡皮筋口感。
軟骨仔、大腸頭及豬舌很新鮮,沒有令人懼怕的豬腥味,
大腸頭內部處理得乾淨,但仍保有肥厚的油脂,
水滷得透徹,不會太硬,也不至於軟爛,整盤瞬間一掃而空。
朴子車站黑白切雖然沒有顯眼的招牌,
店攤前一整排抽風扇、白茫茫往上竄的蒸氣,
整齊陳列在玻璃櫃內且標上名字的豬內臟,都令人印象深刻。
記得二訪時為了口氣清新,點餐時忍痛勾了不加蒜的選項,
吃到一半,親切的老闆還特地送來加滿蒜泥的醬油,
建議我們嘗試,說這樣才好吃!
唯一美中不足處,是使用一次性餐盤,比較不環保。
營業時間從早上到下午,下午茶吃膩了西式的蛋糕甜點,
來份霸氣十足的黑白切也是另一種選擇。
想體驗傳統的古早味小食,來朴子一定不會失望,
從黑白切、油飯、春捲到炸麻花捲、紅豆酥餅、麻糬等,
以朴子配天宮為中心,與周圍的第一市場、第二市場,
共同結起一張朴子的美食網。
2018台灣燈會在嘉義,到太保賞燈之餘,
隔壁朴子這個充滿人情味的小鎮,
也值得慢慢發掘、細細品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