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6年高普考農業技術雙榜心得(代po)

作者: raxt577 (pirague)   2017-10-16 22:32:24
幫朋友代po
一、背景介紹:
嘉義大學畢業,非本科系學生,在校期間去農藝系修讀考科相關課程
(土壤學、試驗設計、作物育種等)。畢業後一年間全職準備考試。
盡一點微薄之力準備了一些資料,以下為檔案下載連結:(請配合本篇說明服用)
https://goo.gl/9Pgzd6
內容:
1. 100-106高普地特考古題目表(依範圍分類)
2. 106高普考科目高分題答案還原
(土壤學*2題、作物生理學*1、作物生產概論*2、作物改良概要*2、土壤與肥料概要*2)
二、成績:
一共參加過4次考試,104年地方特考四等; 105年普考、高考三級;
105年地方特考三等;106年普考(上榜)、高考三級(上榜)。
在此附上105和106高普考成績供參考。
┌──────────┬─────────┬─────────┐
│ │ 105 普考 │ 106 普考 │
├──────────┼─────────┼─────────┤
│國文 │ 62 (申44測18) │ 63 (申45測18) │
├──────────┼─────────┼─────────┤
│法學知識與英文 │ 76 │ 78 │
├──────────┼─────────┼─────────┤
│作物概要 │ 44 │ 51 │
├──────────┼─────────┼─────────┤
│植物保護概要 │ 33 │ 58 │
├──────────┼─────────┼─────────┤
│作物改良概要 │ 54 │ 65 │
├──────────┼─────────┼─────────┤
│土壤與肥料概要 │ 44 │ 79 │
├──────────┼─────────┼─────────┤
│總成績 │ 52.17 │ 65.67 │
├──────────┼─────────┼─────────┤
│錄取標準 │ 55.17(未錄取) │ 64.33(錄取) │
└──────────┴─────────┴─────────┘
┌──────────┬─────────┬─────────┐
│ │ 105 高考三級 │ 106 高考三級 │
├──────────┼─────────┼─────────┤
│國文 │ 60 (申46測14) │ 67 (申49測18) │
├──────────┼─────────┼─────────┤
│法學知識與英文 │ 64 │ 68 │
├──────────┼─────────┼─────────┤
│作物生理學 │ 33 │ 45 │
├──────────┼─────────┼─────────┤
│作物學 │ 22 │ 39 │
├──────────┼─────────┼─────────┤
│作物生產概論 │ 32 │ 68 │
├──────────┼─────────┼─────────┤
│土壤學 │ 29 │ 46 │
├──────────┼─────────┼─────────┤
│作物育種學 │ 54 │ 24 │
├──────────┼─────────┼─────────┤
│試驗設計 │ 83 │ 68 │
├──────────┼─────────┼─────────┤
│總成績 │ 46.13 │ 52.17 │
├──────────┼─────────┼─────────┤
│錄取標準 │ 53.57(未錄取) │ 50.97(錄取) │
└──────────┴─────────┴─────────┘
三、讀書方式
主要靠自己念+去學校上課旁聽。讀書計畫就恕我跳過了,
版上的前輩分享的讀書計畫都勵志許多,基本上我這個全職考生實在很耍廢(汗)。
我的書單大多是網路上推薦,去圖書館找來讀,用來查題目的解答。
其他的就以讀熟老師的上課講義為主。
(雖然幾乎都沒考出來……硬著頭皮把知道的東西全部填上去)
當時考完作物學回去,家人問我要不要吃烤玉米,
我很憤怒的說:「不要!今天就是考玉米!可是是考我沒學過的!」
考典(陳膺宇)中有提供準備考試的方法,建議各科目選100題,
想辦法寫出答案、背熟就對了。我有參考其做法,但因為當時離考試只剩下半年,
決定每個科目各做20題(雖然後來也沒成功orz,很多題目較專門,查不到解答,
但相對的重複出題的機率低)。
我將近五年的考題抓下來,依內容分類整理,有空就做題目、寫擬答。
上課時,也會對照這份題目表,看看這部分出題率高不高、出題方向如何,
如果有考過,就多花點心思背誦。
※(題目整裡詳見附檔,已新增106高普考題,歡迎參考利用)
不過因為近五年的題目不會重複出題,如果時間允許建議整理十年的考古題。
當然很多都是考類似的題目,這類的範圍就要多多把握。
也會根據課本整理出一些題目,練習寫下解答。
若是太難的題目,就不會執著於找出答案,除非那是常見的作物、或是一再的出題。
寫下答案後,在通車、騎車時不斷默背答案。
我的感覺是地特考的題目都比較針對性,如果沒讀到就真的掰不出來的那種,
對我這種非本科的,根本沒有「直覺」可以依賴QQ
高普考的題目就比較大眾一些,答題方向較廣闊,不會失分太難看。
要做好心理準備,考出來的一定一半以上都是自己沒讀過的,
但如果腦中有個基本概念,去推敲答案才會言之有物。
四、考試當下
考卷發下來先瀏覽一次題目,會的答案就用鉛筆寫在題目旁邊作重點,
可以估計自己需要多少空間去寫。我一題盡量都寫一面,如果是會的題目就寫一面半,
不會的題目至少也寫半頁以上。
一題都估計20分鐘左右的時間,若超過了,就預留空間先寫下一題。
每一題都盡量換新的一面寫,除非前一題只寫了不到半面。因為考卷可以帶回去,
成績單也會提供各題給分狀況,寫完若有時間,就大概抄下自己的答案,
有助於接到成績單後訂正、了解答題狀況。
這次考試拿到配分比較高的題目,我整理出自己當初的答題情況供參考。
(注意!不是正確答案!僅供給分參考。一定要寫得比我多、比我正確才可以)
※詳見附檔
五、各科介紹
共同科目有去志光補習,覺得憲法(呂晟,上課風趣又養眼)和公文及作文(江河)
對我的幫助最大。公文果然還是要有人教過才寫得出來啊。
高普考是一起準備,以下科目就混合著分享囉~
(一)作物學、作物概要
作物學/盧英權
農家要覽農作篇
作物學的出題範圍非常廣,各作物的氣候土宜、收穫適期常常考,常見作物的都要背熟,
其他的就依科別大致了解。
我的作物學一直都考的不好,看到題目問前五名栽培面積的作物也是蠻想哭的……只好
把自己知道的作物挑五個寫上去,想辦法猜了面積。最後25分還拿了10分,謝天謝地。
有一題要求寫出科別、用途、利用部位,
我科名幾乎寫錯(科名常常考,建議大致記一下),
遇到不熟悉的作物,便將觀賞、藥用等常見的功能都寫上去,爭取分數。
配分30分拿了15分。
其實翻閱資料就會知道,我的答案幾乎不正確,但我還是盡量推測,
依作物的名稱、依自己所知道的常識作答。會的題目盡量把握,不會的題目則盡量推測,
不宜天馬行空,但至少寫的頭頭是道。
(二)作物育種學、作物改良概要
植物育种学/楊建平
現代作物育種學/高典林
現代作物育種學/盧守耕
大推:植物育种学(楊建平),基本概念詳細,我一開始對於選種育種的概念很薄弱,
都是靠這本釐清。
育種的考題方向不難抓,各種方法都要背熟。
回交育種、譜系法、混合選種(Mass method)、混合選種(Bulk methed)等等一定要背
,原則、程序、優缺點、比較等等。像是譜系法和Bulk methed的比較必背,
有助於理解兩種方法的功能。(詳細的比較可以參考高典林的書p.83)
分子育種的各種方式(RFLP、RAPD等等)優缺點也要記熟,像是使用的是定序還是PCR,
是否能區別共顯性等等,可以自製一張表寫出優缺點。
但是這次我考的很差……就不多說了QQQ
有一題洋洋灑灑寫了一整面,只拿了一分、一分……(回音)
(三)作物生理學
植物生理學/潘瑞熾
主要以潘瑞熾的植物生理學為主,在閱讀前對照整理的題目,常考的地方就多讀幾遍,
以自己的方式重謄一次。
常考的範圍如水分生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C4、C3、CAM植物等,
相關的知識一定要弄懂,常常考應用題。英文專有名詞也要多多注意。
(四)作物生產概論
這科我和作物學一起準備,邊讀作物學時會注意作概是否也有出題,有出過就多背幾次。
這次考題結合了我在作物學、作物育種學所了解的東西,就把自己知道的都寫上去了。
整理近五年考題中,可以發現大致出題方向──
很愛考政策:
試說明農業生產力 4.0 推動的方向目標與目前選擇優先推動的農產業為何?(105高)
再考個作物:
以玉米為例,說明生長全期氮、磷、鉀的吸收與轉運,以及缺氮、缺磷、缺鉀在葉片上的病徵各為何?(100特)
來個台灣近況:
我國玉米栽培全盛期間,飼料玉米與食用玉米的栽培地點分布有何不同?(100特)
說好的栽培管理:
請說明輪作之意義?輪作制度之優劣應如何決定?輪作具有那些優點?(103高)
問個綠肥或種子:
請說明何謂綠肥作物?請舉出 3 種臺灣常用之綠肥作物。另請詳述綠肥作物的主要功能。
(104特)/試述正常發芽種子、休眠種子與死亡種子在發芽期間吸水過程之表現。
(102高)
總之就是範圍很大的一門考科,平時多多翻閱農改場出刊的農業專訊、
沒事就去農委會網站逛逛,多少有些幫助。
聽說考選部最新的草案要將作概合併到作物學去考?不管如何,範圍都是重疊的,
就和作物學一起準備囉。
(五)土壤學、土壤與肥料概要
普通土壤學/張仲民
土壤與肥料應用的觀念及要領/楊秋忠
普通土壤學(張仲民)是寶典,必讀。重要章節:
第一章(緒論)
第三章(土壤生成)
第四章(化育作用)
第五章(土壤分類※世界土壤可跳過)
第七章(礦物質土壤物理性質)
第八章(土壤膠體與化學性質)
第九章(土壤生物作用)
第十章(土壤水)
第十二章(土壤反應及酸性撿性土壤管理)
(六)試驗設計
生物統計學/林明德 楊惠齡
試驗設計學/沈明來
試驗設計學(沈明來)寶典必讀。重要章節:
Ch2(簡單比較試驗)
Ch3(變方分析)
Ch4(處理均值比較測驗)
Ch5(資料轉換)
Ch6(完全隨機設計)
Ch7(隨機完全區集設計)
Ch8(拉丁方設計)
Ch10(均衡不完全區集設計)
Ch11(複因子試驗)
Ch12(摺疊設計)
Ch14(裂區設計)
試驗設計的考題通常分為基本拿分題和進階題,寫考古題時,遇到太難的範圍
(不在上方重要章節的),直接略過無妨,重點是要把握基本分數
(不過如果是正式考試,還是要發揮一下腦袋的知識去推測)。
這一科平常就是多練多算,要按熟計算機,在做變方分析時會很快。
拿到考卷就先瀏覽題目,標示出題目是問哪種設計,才有辦法列變方分析表。
常用的公式也都要背熟。
(七)植物保護概要
台灣農業害蟲小檔案/劉達修
植物病蟲害輯/陳春月 趙深漢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植物保護圖鑑系列(電子書)
病害部分,我將植物病徵都背了下來(依型態分為:變色、穿孔、萎凋等等),
並且把病徵對應到的一些常見病害都記起來。
病原菌分了五個門,每個門的特徵都背一背、並記住大致的防治方法。
這次考到露菌病,就寫:病原菌為卵菌綱,有遊走孢子……多幾行是幾行。
不同的作物,我會選擇一些常見害蟲,像是水稻:二化螟、白背飛蝨、班飛蝨、瘤野螟、
稻細蟎,背誦害蟲的為害時期、部位、如何防治。考試時雖然幾乎考不到自己背過的,
但看見「XX介殼蟲」,還是可以有一些東西可以敘述,多少搶一些分數。
這次考試考了不少學名,我沒有背,都是直接跳過(英文的投資報酬率好低QQ)。
推薦看植物保護圖鑑系列(電子書)~蟲害病害的症狀都很詳細,
不過要注意資料比較舊一些,還是有寫著同翅目的資料(已經歸類為半翅目了)。
水稻保護電子書
https://goo.gl/YDpJtx
六、結論
因為不是本科系,對於作物的敏銳度不高,但是只要盡量背,考試時盡量去推測答案
(不是掰,是有條有理的推測),還是有機會拿到分數的。
申論題不像選擇題那樣一翻兩瞪眼,憑著自己所學去推敲答案,
有時就這樣多拿了幾分也不一定。
祝各位同志都能順利上榜。
作者: Frank8584 (雪介)   2017-10-16 22:53:00
恭喜上榜!
作者: penny831007 (penny831007)   2017-10-17 00:30:00
恭喜!你的試設好高好強哦XDD
作者: bibby782005 (123)   2017-10-17 07:18:00
恭喜上榜!!
作者: vnicorn (桃園幸福的人號:號:號 )   2017-10-17 07:28:00
推!恭喜你^^
作者: s950162 (破夢)   2017-10-17 08:06:00
恭喜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