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求功名之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作者: onesadman (一線生機)   2016-06-19 03:40:29
各位國考的朋友 大家好
小弟觀察板上有在誦讀文昌帝君陰騭文的風氣,
但小弟覺得欲求功名,
真的要將自己的身口意"修行"到很善良的地步,
如此則天上的功名閣必有自己的名字,
再加上自身努力研讀國考用書,
必能一舉得名!
想來想去,就推薦給各位朋友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如果您能有些許了悟,那將是小弟的榮幸!
也順祝各位能苦讀有成、金榜題名。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明朝嘉靖年間,在江西省,有一位姓俞名都,字良臣的人,他為人博學多才,
十八歲便考上了秀才,他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俞都到了壯年的時候,
家境貧困,以教書為生。在這個時候,他與十幾位同學,成立了「文昌社」,
敬奉文昌帝君。實行敬字惜紙、放生、戒淫、戒殺、戒口過的善行。
如是者過了幾年,俞公的際遇,不但沒有好轉,反而命運愈來愈差,經過七次的考試,
都沒考中功名。更不幸的就是,愈公妻子生了五個兒子,其中有四個夭折了,
剩下第三個仔,天資聰穎,左腳底生有兩粒痣,俞公夫婦很痛錫他,當他如珠如寶,
怎料,他的兒子在八歲那年,在鄉里內玩耍,竟然失蹤了,遍尋不獲,不知所然。
俞公妻子生了四個女兒,死了三個,只剩得一個生存。俞公共有九個兒女,
除了失蹤的第三兒子之外,眼前就剩下一個女兒,俞公的妻子,因為想念死了的兒女,
及失蹤的兒子,悲痛欲絕,每日以淚洗面,喊到雙眼都盲了。
俞公潦倒終年,家境越來越貧困,他自問自己,沒有做過什麼大惡事,
為何上天對他懲罰,如此慘重.所以俞公內心,對上天很埋怨.
不知不覺,俞公已四十多歲,他開始在臘月三十,即是大除夕,寫了一篇黃疏文,
在灶君面前禱告,請灶君將他的苦況,轉達給玉皇大帝,如是者做了好幾年,
始終得不到上天的感應,俞公的際遇依然很差,失蹤了的兒子,亦沒有找回。
在俞公四十七歲那年的大除夕,俞公與妻子和女兒在家中枯坐,舉室蕭然,淒涼相對,
正在這個時候,忽然有人敲門。俞公拿著蠟燭去開門,看到一個頭戴角巾,
身穿黑衣的人,鬚髮半白,很有禮貌的向俞公作揖之後,就坐下來了。
並且介紹自己姓張,從遠路而歸,經過俞公的家門口,聽到你家裡各人,
有愁歎的聲音,所以特別前來慰問。
俞公覺得這黑衣人張公很特別,不是一般普通的人,於是對他很恭敬,
並對張公說:自己生平讀書發奮,並行善積德,至今功名不遂,妻兒子女不全,
衣食不繼,俞公滿腹牢騷,繼續說,這幾年來,每年除夕,都在灶君前,
焚燒黃疏文給上天。他所寫的疏文,全部都記得,於是將疏文的意思,說給張公聽。
張公說,我對你家裡的事,一早已知道得很清楚,張公繼續對俞公說:
你的思想意念,太多不正,你意惡太重,而你所做的善行,只是專務虛名,
不是發自真心去做的.但你並沒有認真自我反省懺悔,反而埋怨上天,
你每年除夕所寫的黃疏文,都是充滿怨天尤人的字句,你這種褻瀆上帝的行為,
恐怕上天懲罰你,是不止現在如此啊!
俞公聽到張公的說話,很驚訝的說:聞說冥冥之中,上天是纖善必錄,我曾發誓,
廣行善事,恪奉文昌社定下之規條,敬惜字紙,放生,戒淫,戒殺,戒口過已很久了,
又怎算是盡屬虛名呢.
張公回應說:即如敬惜字紙這一善行,你的學生和好朋友中,多數人,
仍用舊書及有字的紙,來抹窗或包裹東西,甚至用有字的紙來抹檯,
你每日都見到他們有這種行為,但你從來沒有去勸告他們,亦沒有解釋給他們,
敬惜字紙的重要,你只是在路上,見到字紙便拾回家焚燒,你這樣做,只是你自己做,
不理會別人明不明白,所以你這種敬惜字紙的行為,不是發自真心,有什麼益處呢?
講到放生和戒殺,文昌社中每月的放生,你只是隨班奔逐,別人攪放生,
你就趁熱鬧一齊去放生,倘若別人不做,你就不會自動的去放生,
其實,你未真正流露慈悲心的心地,不是真心的去放生.對於動物被宰殺,
你仍然是無動於中呀.你家中廚房裡,依然殺蝦煮蟹,殺雞殺鴨,難道那些不是生命嗎?
所以你的放生行為,只是表面的虛名,因你從未停止過殺生呢.
說到戒口過這一項,你的口才伶俐,妙語如珠,話語內有不正的意識,與你談話的人,
常傾慕於你的口才便給,而你說話的時候,內心亦自知有傷厚道,
但當你與相熟朋友閒談時,隨風訕笑,不能禁止,舌鋒所及,已怒觸鬼神,上天記過,
已數不盡,你還以篤厚自居,你欺騙到誰人,難道你欺騙得了上天嗎?
關於戒邪淫這一條,你雖然沒有實質犯過邪淫的事,但當你見到路過的美麗女子,
你便眼甘甘地凝望,不能自已,內心起了很多幻想,邪思淫念,只是當時沒有邪緣相湊.
你自己反省,若對方女子,對你傾慕,對你有意,你能不能如魯男子,閉門不納呢?
你還說自己終身沒有犯邪色,可對天地鬼神,你真是講妄語呀.
以上所舉出的,是你曾發誓要遵守的戒條,都尚且做得如此虛假,何況其他你沒有發誓
遵守的惡行呢.
這數年來,你所焚燒給上天的黃疏文,已全部陳述給上天,上帝已經命日遊使者,
每日觀察你的善惡功過,數年來,找不到你一件實善可以記錄,相反,
在你私居獨處的時候,只有見到你內心的貪念,淫念,嫉妒念,偏心,私心,急燥心,
驕傲心,輕慢心,過去心,未來心,恩將仇報心等等,等等,記錄不盡,
以上種種惡念,時常存在你心中,上天日遊神,己記錄得很多,因為你不知自己的錯,
沒有改過,所以上天對你的懲罰,已一日比一日多,你想脫離你的災禍,
已經沒有機會,還希望上天降福給你,真是大妄想呀.
俞公聽到張公一番說話,震撼了他的心,因為張公連他內心的心念都知道,
俞公很驚愕惶悚,伏在地上流淚,哀求張公說:張公你能知上天的事,
你必定是一位神仙,懇求你救救我,張公說:你是一個讀書人,讀書明理,
亦本來是一個慕善之人,當你聽到一句善言的時候,你是不勝感激,當你見到一件善行,
你內心亦會很欣慰,很鼓舞,但很快你便忘記說過的善言,見過的善行.
因為你的信根不足,恒心不固,所以平生善言善行,都是敷衍了事,做表面工夫,
這些年來,你的所作所為,何嘗有一件真功實善,更且,你內心滿腔惡心惡念,
邪心邪念,起伏纏綿,還責怪上天不給你好報,你對上天的要求,
正如你種了滿地的荊棘,但還在痴痴地等待有好的稻米收成,是否很荒謬呢?
俞公聽到張公一番開示,很感動,對張公說:我現在已明白我所犯的錯過,請你慈悲,
教我日後應該如何做,才可改變我的厄運呢?張公繼續說:從今以後,你的內心,
凡有貪心,淫念,嗔心,愚痴心,妄想心等等雜念,首先要用盡力量去除,
屏除一切妄心妄念,將思想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個惡念邪念,脾氣貪心,
都不要留在心裡,內心的思想,只可存善念,不可存惡心惡念,若你能做的善事,
你便要盡力而為,做了不要要求回報,不要貪務虛名,不論大小的善事,難做的善事,
易做的善事,都要實實在在,耐心的去做,不要計較,不要半途而廢,
若你做不來的善事,你亦要誠誠懇懇,告知大眾,一齊協力去做.
為善之道,第一,要有忍耐心,第二,要有永遠心,千萬不可因懶惰而半途不做,
亦不可自欺欺人,做表面工夫,行善要由真心出發,長久永遠的做下去,如此,
久而久之,自有意外的效驗.張公繼續對俞公說:你在家中事奉我,
非常之虔誠和乾淨,所以,我特來將我所知的告訴你,希望你能盡快改過,
以挽回天意.
張公講完,即轉身進入俞公的內室,俞公即刻起身,跟隨著張公,行至廚房灶下,
忽然張公不見了,俞公至此,才知道張公乃司命之神,灶君.於是馬上焚香叩首,
感謝灶君特來相告開示之恩.
第二天早上,正值大年初一,俞公拜禱天地,發誓痛改前非,實行善事,
為自己改了個名,叫做淨意道人,意思是決志去除內心一切妄念邪思.俞公開始行持,掃
除自己的邪思惡念的時候,真是雜念紛飛,一時會懷疑,這功夫是否真的可以幫自己
改變命運,一時又會覺得,做這功夫很辛苦,想偷懶不做,如是者,過了一段日子,
依舊是妄念邪思很多,沒有進步.
俞公自覺,若繼續這樣下去,只有浪費光陰,沒有得益,於是發奮,跪在家中
的觀音大士之前,叩頭流血,很誠敬地發誓,自己的思想要善念清純,努力精進,
若稍有絲毫放鬆自己的念頭,永墮地獄,
從此之後,每日清晨,俞公便虔心讀誦“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一百遍,
以祈求觀音大士暗中加庇,幫助提醒他掃除妄心邪念,更要堅持去做.
從此,俞公的一言一動,一念一時,他都當作有鬼神在監視他,不敢放肆.
舉凡一切濟人利物的事,不論事情之大小難易,自己有沒有空閒,別人知與不知,
自己力量做不做到,俞公都以真心誠意,毫不計較地歡喜去做,縱然在行持的時候,
遇著種種困難,艱辛,甚至受人譭謗,取笑等等,俞公都不計較,不生氣,
謹記灶君之教導,以一個忍耐心,永遠心,去完成應做之善行.俞公對於一切應做之事,
都隨緣方便去做,廣植陰功,並且,到處宣化,化導人心,將一些因果報應之故事道理,
廣為宣講,並與父言慈,對做子女的,教他們要孝順父母,對一般村民,
教導他們要守禮謙讓,忍辱隨和,勤力節儉等等的道理.可以說是逢人化導,
惟恐不足.
每到月尾,俞公便會將自己一個月來的所言所行,在灶君面前稟告,並寫在黃疏上,
焚給灶君知.
俞公真心懇切地改過,無論是去除妄念的內功,及力行善事的外功,都實行得很純熟,
俞公的功夫,已達到,動則萬善相隨,靜則一念不起的境界,如是者俞公行持了三年,
俞公已五十歲了,在這一年,有一位朝廷考試官張江陵,因公事來到俞公之鄉里,
欲為兒子找老師,鄉里中人,都推荐俞公給張江陵,於是俞公受聘往京師任教師,
俞公攜帶家眷妻子女兒同行往京師,與俞公相處一段時間後,
張江陵很敬重俞公之品德,特別批準俞公入國學進修,兩年後參加京師的考試,
入選了,第二年再考到進士,有一日,俞公進見朝廷內監楊公,
楊公命五個兒子拜見俞公,原來楊公的
五個兒子,全部都是從四方收養所得的,他自己是沒有子女的.俞公見到,
楊公的其中一個十六歲的兒子,樣貌很相熟,細問這兒子的鄉下是什麼地方,
他說是江西省江右人,小時候,因為不小心,上了一隻運糧食的船,迷失了路,
尚依稀記得自己姓俞,及鄉里的名,俞公非常驚訝,請這小兒脫去左腳的鞋,
一看,腳底的兩粒痣,仍然很清楚見到,俞公大聲叫道:這是我的兒子呀.
楊公亦很驚愕,即歸還這兒子給俞公,跟他回家,俞公跑回家中,告知妻子,
俞公妻子本是雙眼俱盲,撫摸著本來失蹤了的兒子,心情大為淚慟,血淚交流,
而兒子尋回親生父母,當然亦開心流淚,
情不自焚的捧著母親的面,用舌頭不停地舐母親的淚眼,很奇怪,
他母親竟然雙目復明,見到自己的兒子,俞公悲喜交集,一家團聚,不願意再做官,
於是向張江陵辭官歸故里,張公亦很欣賞俞公的為人,厚贈財物給俞公回鄉.
俞公回鄉後,更著力為善,他的兒子娶了妻子,連續生了七個,都是兒子,
可以傳宗接代,俞公親手書寫遇灶神記,並實行改過之事,以教訓子孫,
俞公安享晚年,終年八十八歲,都是因為能夠實行真功實善,而得到上天的美報.
作者: oo7oo71m   2016-06-19 04:31:00
感謝善心
作者: vnnb (practice makes perfect!)   2016-06-19 06:42:00
感動!謝謝分享
作者: linshuhui (橘太郎)   2016-06-19 07:52:00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6-06-19 08:19:00
作者: shomin5566 (小明❺❺❻❻)   2016-06-19 08:32:00
作者: ebobo (噢!)   2016-06-19 08:43:00
感謝分享,大家一起金榜題名!
作者: forget3344   2016-06-19 09:00:00
作者: luckyvivian (lovefresh)   2016-06-19 09:00:00
作者: iwal93 (鴨鴨)   2016-06-19 09:08:00
謝謝分享
作者: petersburg   2016-06-19 09:12:00
去這故事是說,如果要上榜,要先出家,之後還要有一連串的神蹟嗎?
作者: er7529 (聊天是甜蜜的習慣)   2016-06-19 09:22:00
這故事是說 做善事要發自內心 而不是為了做而做
作者: flydragon198 (Richard)   2016-06-19 09:25:00
我整天在八卦版用髒話罵國民黨還不是照樣上榜....
作者: A9202063 (風)   2016-06-19 09:30:00
推樓上,盡己所能即可
作者: Maw188 (無心之心)   2016-06-19 09:46:00
善哉~善哉!!!
作者: onlyu0402 (我在故我唱)   2016-06-19 09:56:00
要能發自內心必要長久自持,盼這次順利上榜以多多益善!
作者: e75981 (e75981)   2016-06-19 10:38:00
有推有上
作者: superlawer (萬物皆空,隨遇而安。)   2016-06-19 11:33:00
存善心善念,勿求回報,可得喜樂。
作者: e07042000 (e07042000)   2016-06-19 11:50:00
推推 大家一起加油
作者: MYFTP   2016-06-19 13:20:00
推,我看過影片,今天再複習一次!感恩分享!
作者: careone (晴朗的天空)   2016-06-19 13:33:00
作者: ej35joaz04   2016-06-19 14:19:00
作者: t43072000 (Bigoh)   2016-06-19 14:42:00
有推有上我真是對不起爸媽……我根本是淫邪的集合體
作者: nn9701 (fddffgdsf)   2016-06-19 14:54:00
作者: Chuhar (懶洋洋)   2016-06-19 15:07:00
推推 ^^
作者: L160305024 (Ting1990)   2016-06-19 15:52:00
推 感謝分享
作者: sounanda (j w)   2016-06-19 17:52:00
阿彌陀佛
作者: mingchi (apple)   2016-06-19 18:24:00
這有影片,蠻不錯的
作者: khhatc   2016-06-19 18:32:00
有推有上!!
作者: sam6304 (tt7398)   2016-06-19 19:40:00
作者: akka (åš•åš•ç±³)   2016-06-19 20:13:00
只能說中國人真的是很愛編故事但我信就是了
作者: talenthun (我要當宇宙第一大善人)   2016-06-19 21:06:00
感恩 板主 善心人 有修有上
作者: mayday0022 (咖哩)   2016-06-19 21:37:00
心存善念
作者: ahome416   2016-06-19 22:08:00
感謝分享 把善傳出去
作者: sleice   2016-06-20 00:03:00
作者: FavoriteBear   2016-06-20 13:52:00
推!
作者: qiao (fuckyou9527)   2016-06-20 21:11:00
推,感謝分享
作者: sherlockt (蝦排)   2016-06-21 00:08:00
了凡四訓也是不錯的一本書,講述同樣的道理
作者: zxcvbnmm123 (一起打羽球)   2016-06-22 06:22:00
志光有開這類的課嗎?好像比題庫衝刺班有用。買書看不如印陰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