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發音] 請問這個發音現象有什麼專有名詞嗎?

作者: seednet2 (可)   2019-08-13 09:25:36
其實很好理解,大家都知道咖哩的引子就是要
讓發問者去想融合這件事,
因為咖哩食材一開始是各自獨立,所以剛煮好時,
味道會互斥,要經過一晚的小精靈運作,才能讓他
們手把手拉在一起,尖銳對立面的部份去掉,然後
食客將之入口以後才會覺得順暢美味。
人對應自然的天性好像都會自動往這方向走。
去掉阻礙,朝向便利,融合讓邊緣消失。
另一個例子可以觀察飛機,性能優異的飛行
器,都會不約而同長得很好看,都有很棒的氣
動力外型設計。
最後有個討論,自己經驗舉例。
Often念法:
無省略 歐福驣 (歐系,遇過英語母語與非母語人士)
省略T 歐福恩>歐氛 (最常,美系,台人)
省略F 歐驣 (沒遇過)
省略T跟F 歐恩 (沒遇過)
問題討論:
1.省略標準為何?
為何歐系人偏向完全不省略,發音最費力,讓自己嘴巴器官運作不便?
2.在歐氛與歐騰之間,為何我們只選了歐氛?這兩個應該算同一等級的便利。
3.若人發音朝便利性/融合性走,為何沒走到歐恩這一步(最省力)?歐恩還沒有糊到無法辨
認。
※ 引述《Lhanas (窮奇太子)》之銘言:
: ※ 引述《seednet2 (可)》之銘言:
: : 標題: Re: [發音] 請問這個發音現象有什麼專有名詞嗎?
: : 時間: Sun Aug 11 17:51:22 2019
: 如果真的有你所陳述的這個語音現象
: 那這個現象在音韻學討論中可以被描述為 gemination(疊音/音段重疊/音段延長)
: 也就是鼻音 [n] 被重疊或延長了
: 而就此現象產生的解釋機制而言,它也可以被稱為 spreading(音段擴散)
: 也就是第二個音節 [na] 的鼻音聲母 [n] 向左擴散,成為前一音節的母音 [I] 的韻尾
: 這個由右向左的擴散又被稱為 anticipatory spreading(預期性擴散)
: 也就是發音時,因為心理上已預期第二音節馬上要發鼻音 [n]
: 所以在剛唸出第一音節時,發音器官就已提前準備好發鼻音 [n] 的位置
: 以至於第一音節就不由自主地帶上了 [n] 的結尾
: 這是很普遍的語音現象,很多語言都有
: 譬如日語的「皆」從みな(mi.na)變成みんな(min.na)
: 或像國語的「什麼」讀音從ㄕㄜˊㄇㄜ˙(she.me)變成ㄕㄣˊㄇㄜ˙(shem.me)
: 連字都因此出現「甚麼」的寫法(惡搞的諧音字「神馬」也是基於此現象而來)
: 這些都是第二音節的鼻音聲母因預期性擴散而延長,成為前一音節韻尾的現象
: 只是日語跟國語的這兩個例子都已詞彙化了
: 另外補充一下,
: 擴散也有由左至右的方向,稱為 perseverative spreading(存留性擴散)
: 指的是當第二個音節沒有聲母子音,
: 而發音器官仍維持著前一音節結尾的發音位置,來不及改變
: 就會使前一音節的韻尾,擴散/延長成為下一音節的聲母
: 例如英語的 running、runner 等字
: 後綴 -ing 與 -er 本來沒有聲母,
: 它們的聲母 [n] 全都來自前一音節 run 的結尾鼻音的擴散
: 日語也有類似的例子,譬如「反応」(han.no:)跟「天皇」(ten.no:)
: 第二音節原本都沒有聲母,它們的聲母 [n] 是前一音節韻尾的擴散
: 國語「天啊」讀成「天哪」,以及台語「番仔」讀 huan.na
: 也都是相同的現象
: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