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南京大學莫礪鋒教授書》全文

作者: wladimir (wladimir)   2015-07-06 19:24:30
http://www.mnw.cn/news/shehui/938625.html
 《上南京大學莫礪鋒教授書》全文
  莫教授道席鈞鑒:
  昔漢武帝《求茂異等詔》嘗謂:“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
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近人吳雨僧先生亦嘗言:“自古人才難得,出類拔
萃,卓?不?之人才尤為不易得。”是故雖賢如周公,尚有吐哺之情;縱圣如宣尼,亦發
才難之嘆。昔陳仲則為豫章太守,至即問徐孺子之所在,而王子師為豫州,未下車即辟
荀慈明,既下車又辟孔文舉。此皆古之仁人禮賢下士,深知人才之不易得也。然自古華
夏神州即多龍蟠鳳逸之士,懷瑾握瑜,具一世之才而不得用武之地者亦時有之。故楊朱
遂有歧路之泣,阮籍乃成窮途之哭。失意左遷,賈長沙始有吊屈原之賦;落魄飄蓬,溫
飛卿乃作悲陳琳之詩。若人果有鯤鵬之志,超世之才,而空抱荊山之玉,和氏之璧,老
守窮盧,終不接世,不亦悲乎?滄海湯湯,常有遺珠之恨;乾坤朗朗,豈無飯牛之悲?
蓋三千賓客之中必有毛遂,百萬王土之上定生奇才。然縱如東方朔之能,直作《上書自
薦》;即似李太白之才,亦有《與韓荊州書》。余因有感于古人懷才不遇而上書自薦之
遺意,乃有此書作焉。
  昔李斯進諫,論逐客之議為過;蘇君上書,曰:“文者氣之所形”。余一介書生,
年將弱冠,本是天公度外之人,而非葛天無懷之氏,今茲上書,血淚成之,詞氣通脫,
亦非小眚。銷愁舒憤,強遣平生有涯之日;論詩談藝,竟成於時無用之功。余昔年常懷
北窗之思,而今日卻成《北門》之嘆,人事變化,如海揚塵!匡鼎說詩未盡,戴生解經
不窮,切磋拂拭,猶仰昔人,每思先賢,憂傷不已。錢鐘書《談藝錄》序謂:“古人固
傅心不死,老我而捫舌猶存。方將繼是,復有談焉。”不啻為我而言!
  嗚呼!吾國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自古即傅燈不絕,瀉瓶有受。然自清道光
之季以還,天下動蕩,征戰頻繁;海水?飛,神州沸騰。有識之士或恪守先哲之遺范,思
集古今於一身;或放眼世界之文化,欲熔中西為一爐。一時之間,大師巨子輩出,既承
先哲之遺命,又拓學術之新區,其中海寧王靜安先生尤具慧眼,獨辟蹊徑,首以西人之
觀念研治吾國傳統之文化,創獲特大,影響甚巨,允為近代學界轉舊為新關鍵捩點之人
物。義寧陳寅恪先生又繼觀堂而后起,早年以殊族異域之文字考塞外及華夏之歷史,中
年又深究中古政治制度文化之變遷播演,晚年更創詩史互證法考釋明清紅妝之生平事跡
,均足以開一代之風氣。然龔瑟人《己亥雜詩》嘗謂:“祗今絕學真誠絕”(見《龔自
珍全集》第十輯),詎料近世大師之后再無大師,前輩之學真成絕學乎?
  余每恪守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特立獨行,卓?不?,常以孟子“居天下之廣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見《孟子集注卷六·滕文公章句下》)之信念自勉,
少時即博覽諸子百家,如《四書章句集注》、《詩集傳》、《周易正義》、《老子道德
經注》、《莊子注疏》、《列子集釋》、《楚辭洪興祖補注》等皆有所覽,然惟守先哲
“不知為不知”之古訓,故不敢妄論先秦典籍。后余篤志文史,尤好中古已還之文化。
即以詞學而論,余嘗讀王力《詩詞格律》、龍沐勛《詞學十講》等以入門,又籍陳亦?《
白雨齋詞話》、況夔笙《蕙風詞話》、王靜安《人間詞話》、吳瞿安《詞學通論》等以
深究歷來詞家之得失。同時博覽歷代名家詞集,諸如羅?烈箋注之清真詞、徐培均箋注之
淮海居士長短句、夏承燾吳熊和編年箋注之放翁詞、鄧廣銘箋注之稼軒詞等是也。至於
零散所讀之詞話詞作更不可勝計矣。詞學如此,詩、散文、雜劇、小說等亦然,舉一或
可以概其余,茲不贅述矣。此外,余亦篤好近世大師名家之著述,諸如錢鐘書之《談藝
錄》、《管錐編》、《宋詩選注》、《七綴集》及陳寅恪之《金明館叢稿》、《元白詩
箋證稿》、《隋唐制度淵源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寒柳堂集》、《柳如是
別傳》等是也。至於王靜安、章太炎、梁任公、劉師培、魯迅、聞一多、朱光潛、馮友
蘭等諸名家之著述亦多有涉獵,茲不具述矣。
  嗚呼,昔陳寅恪先生撰《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嘗謂:“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
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
精義,夫豈庸鄙之敢望?”又謂:“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章。先生之學說,或有時
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嗚呼,余少時即懷守死善道之精義,后又抱河汾續命之遐想,仰古圣先賢之高風,慕大
師巨子之遺范,縱不自量力,亦畢力學問,愿為吾國一代學術所托命之人!然余豈料心
守傖僧之舊義,竟轉如枯槐之蟻聚,獨索冥行,渺渺無依,其中所經之痛苦、所遭之非
議雖千言萬語亦難道得十之一二。而今憂傷憔悴,棲棲遑遑,目力漸衰,形單影只,縱
治學有心,恨求學無路,徒以詩詞遣憤,強於病榻纏綿耳!略附拙詞《賀新郎》二首,
病中囈語,草草成章,縱不足以言詞,亦庶幾可知心中之一二痛苦也。拙詞如下:
  我欲佯狂走。痛悲歌,江湖落拓,醉他杯酒。往事悠悠彈指過,轉眼形容消瘦。記
不起、從前師友。一笑東坡還為口,問平生,事業荒唐否?時日盡、滴殘漏!詩詞湖海
飄零久。嘆年年,懸梁刺股,豈知昏晝?縱使病愁難豹隱,那忍牛衣濕透,徒泣血、空
文何有?黃卷寒燈思破牖,悵人間,辛苦誰甘受?風雨夜,臥龍吼!
  浩嘆千秋后,哭窮途,神仙姑射,欲攀難夠!不會余心?九死,寒雨凄風杯酒。歧路
泣、楊朱吾友。淚眼天涯無去處,問人間海島從何走?辛苦盡、斷腸否?制鯨碧海空閑
手。悵平生,飄零萬事,那堪回首!縱使杜陵肝膽在,終古詞人消瘦。對落日,悲涼依
舊。文化中興徒寄夢,想湘潭、寂寞靈均久。多少恨,析心剖!
  嗚呼,昔王觀堂先生《沈乙庵先生七十壽序》嘗謂:“竊又聞之,國家興學術為存
亡,天而未厭中國也,必不亡其學術。天不欲亡之中國之學術,則於學術所寄之人,必
因而篤之。世變愈亟,則所以篤之者愈至。”余嘗縱觀吾國百余年來學術之發展,其中
篤守學術矢志不渝者頗不乏人,然而成就大小不可以一概論。考其因由,則知此非惟學
力,亦關天意!觀王靜安受羅雪堂之資助東游日本求學,陳寅恪得吳宓之舉薦入清華任
教,錢鐘書得羅家倫之賞識入清華求學之例庶可知也。今誦“獨為神州惜大儒”之句不
禁潸然淚下矣!
  余嘗效錢鐘書《談藝錄》之體,以文言行筆,作《白雨齋詞話論》、《蕙風詞話論
》、《人間詞話論》、《清真詞論》、《納蘭詞論》、《人間詞論》、《宋元戲劇史論
》、《西廂記論》、《中國小說史略論》、《談藝錄論》、《管錐編論》,又仿陳寅恪
《論韓愈》之體作《陳寅恪論》,并質之於某大學古典文學教師。其與同事共讀罷,覺
余之學識不在碩士生之下,又激賞余之心志抱負,因告余曰:當今中國古典文學研究領
域中,南京莫礪鋒教授、北京袁行霈教授及傅璇琮教授三子允為一代大家,以君之才學
若能隨此三子求學,自當前途無量矣!嗚呼,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
之。於是乎,及至高中肄業,余遂負笈南京,走訪南大文學院,敬扣先生辦公室,惜乎
,竟未得一面之緣!
  后余與南大文學院畢業生談論良久,其人自愧不如,但覺年華虛度,光陰蹉跎,并
告余曰:“以君之才學,余於南大四年亦不曾見矣。”乍聞此語,不禁悲欣交集。余畢
力學術,專心求學,終稍有所得,此為欣也;然治學之心有余,求學之路無從,豈不悲
哉?余嘗讀先生《唐宋詩歌論集》一書,高文卓識,目光如炬,嘆服不已。然余所至感
者則在《后記》中一小節,先生記曰:“歲月不居,我已年過知非,而思師千帆先生則
已于今年六月遽歸道山。追思往日承訓之樂,百感交集,不知所言。”嗚呼,千帆先生
公推為當代國學大師,先生尚有承訓之樂,反思我輩,冥行獨索,偶有疑惑,不知從何
人求教;偶有所得,亦不知與何人商榷,涕泣更不知何從矣!
  至此,恭祝先生安康,盼禱拔冗見告。先生茍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晚生:高寬頓首
 自比“少年錢鐘書”,向南京大學一教授發出3000字古文自薦信。近日,宣城市郎溪
中學應屆畢業生高寬的古文自薦信《上南京大學莫礪鋒教授書》引發全國關注。記者昨
與高寬取得聯系后獲悉,雖然他已向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以及香港一些知名院校發出自
薦信,但是直到昨天下午,還沒有高校與其聯系。在之前三本批次錄取中,他已填報了
合肥、蕪湖兩地的三本院校。
  據了解,高寬《上南京大學莫礪鋒教授書》發出后,國內一所高校碩士生導師曾經
聯系上高寬,高寬將自己所寫的十多篇古文論文發給該教授過目,該教授對高寬的古文
水平表示肯定,幫他先后咨詢了多所高校,但是都因為沒有類似招生計劃被拒絕。
  對于目前的處境,高寬表示并未放棄希望,他告訴記者,雖然不太情愿,但是6月3
0日他已在本科第三批次的志愿中填報了合肥、蕪湖兩地的三本院校,并選擇古漢語文學
專業作為自己的專業。
  對于未來的打算,高寬表示,自己從小就喜歡古文國學,并一直以延續國學為己任
。“余每恪守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特立獨行,卓?不群。”當別人忙于復習時,高
寬卻博覽經史子集和國學大家的著作,并在讀書后寫了十多篇國學論文。(記者 紀在學
汪日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