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百年樹人 瑞典教育 瑞典大學中學教育觀察

作者: louic (...)   2014-07-22 06:48:18
※ 引述《silkroad0828 (silkroad)》之銘言:
: 詳細圖文
: http://thebalticnations2013.blogspot.tw/2013/11/education-in-sweden.html
: 答。我們問他這些學生該如何管教,畢竟,在瑞典連叫他們閉嘴都不行,不可能體罰的。
: 老師回答道,在瑞典,師生之間的地位相當接近,老師比較像是輔導學生成長的角色,沒
: 有什麼威嚴。反到他自己國家德國和他之前工作的英國都相當強調老師的權威。因此,瑞
: 典的孩子當然比較難以管教,小問題如上課聊天基本上就是制止即可,但如果嚴重如霸凌
: 或是行為嚴重偏差,則會找來社工師、校長和家長加上老師和該名同學一起到學校開會,
: 釐清孩子的問題。究竟是需要特殊教育?還是這所學校不適合他?
零體罰的教育,基本上就是零容忍。
當損及多數人的利益時,該當事者的權益就得被剝奪。
然而,在民粹至上的臺灣,只聚焦在「當事者」也有受教權。
連隔離、改變環境都可以吵半天。還要社工師、校長、開會?..
尤其是家長,根本就完全不配合。
臺灣的零體罰很久了,但,配套完全不落實,最後,就是學生更難管教。
: 我和老師提到台灣面臨的大學生太多的問題,老師說,在瑞典也有類似的問題。
: 該高中有護理的高職班,一畢業就有工作,但是卻總是招不滿,因為許多家長還是希望孩
: 子有大學學歷,即便大學讓他們更難找工作。不過,我也向老師說,在台灣,之所以護士
: 之類的技職招不滿,很大的原因是他們工作相當辛苦,經常在救人之前自己先累倒。在瑞
: 典,畢竟勞動時間有限制,一天最多只能工作八小時,就算是值大夜班,也一樣八小時。
人力資源不足是瑞典及北歐的特徵。國家的社會資源多,但是人口少。
此時,人民就有足夠的本錢跟資本家抗爭。
但是在季風亞洲區,人力從來不是問題,你不做,別人會做,
這個國家不做,去別的國家做。勞工就只能被剝奪。
同理,在升學上亦然,北歐不需要高學歷,因為他們社會資源豐富,
不怕找不到工作。
而臺灣、中國等東亞國家,人力太豐富了,在相等薪資下,多得是人
可以選擇,當然第一關就是從學歷篩選。
國情不同,卻一味地抄襲。反正高官,學者都說:我家人都在國外,
那有什麼關係?將來他們在國外拿到學位,回臺灣一樣有競爭力。
歐美是「事求人」,臺灣是「人求事」。這才是重點
: 護士也能像公務員一樣有合理的工時和健全的家庭生活。這也是我想表達的重點。當十二
: 年國教的紛爭不斷擴大,其實,教育從來就不只是教育本身的問題。許多人要受教育的目
: 的是要翻轉階級、要改變生活。但是否有人想過,如果今天階級不需要翻轉,生活可以平
: 凡但無虞,有需要把一場考試競賽看得比生死還重要嗎?在瑞典,無論你是做什麼工作,
: 無論你是不是名校畢業,你都能有平凡愉快的家庭生活、健康受到照顧、退休受到保障,
: 如果不是特別喜歡算數學、念文學,你會天天吵著擠不進升學窄門嗎?
: 我們和老師聊到了台灣及其他亞洲國家瘋狂的升學制度。瑞典基本上沒有所謂的
: 聯考或入學考試,學校是用申請的。我們學著他們改變升學制度,人心不改,也是徒勞,
: 只會弄巧成拙,變成現在不三不四的十二年國教。我衷心認為,唯有讓階級之間的距離縮
: 小,讀書不再特別高人一等,教育才能真正回歸教育,而不是被賦予了更多社會制度改革
: 的工具。這是一條很遙遠的路,因為不只是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整個社會體制,和人的觀
: 念革新。
作者: tiuseensii (自由主義不可信)   2014-07-23 20:28:00
文化條件的問題.北歐冬季長日照極短,人際關係趨向緊密臺灣是隨儂顧性命,能揩油就揩油,短視近利自我中心
作者: NoOneThere (沒有人在這裡)   2014-07-23 21:53:00
蠻好奇這類觀察文章中 到底是用何標準來評估外國的某制度適不適合我們學習? 只要歐美就好? 憑作者感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