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 《氣候變遷在台灣》濁水溪的沙漠化

作者: hsuyuming (玉米)   2010-01-07 21:31:27
《氣候變遷在台灣》濁水溪的沙漠化
來源:http://e-info.org.tw/node/50774
本報2010年1月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前言:濁水溪的揚塵已成為嚴重環境問題,九二一地震後河床上升,上游河段崩塌造成下
河床裸露面積增加。加上集集攔河堰於2000年完工後,把水攔走專管送給六輕使用(環評
雖承諾冬季枯水期不攔水,但環保團體質疑並未遵守環評承諾),枯水期幾無水流排放,
斷流嚴重。種種因素導致濁水溪揚塵更加嚴重。
經濟部水利署資料顯示,集集攔河堰設置後,濁水溪水量約減少一半,從2000年每秒50到
70立方公尺,降到2008年的30立方公尺,2009年更降至10立方公尺,導致下游河床沙灘地
面積增加。
台灣年平均雨量介於1600到3200毫米之間,是世界平均值的2.6倍,但降雨時空分布不平
均,集中在五到十月,短時間降下超大毫雨、或枯水期增長,造成水資源利用困難。受氣
候變遷影響,未來豐枯水期情況會更明顯,河川揚塵也會更加巨,對大氣中懸浮微粒影響
、人體健康衝擊都是急需面對的問題。
依環保署資料顯示,2009年11月2日,雲林空氣品質測站懸浮微粒高達2532(微克/每立
方公尺),創下紀錄以來的新高,空氣品質達有害程度。當地居民形容,當天雲林地區飛
沙走石,史上最嚴重。
雲林縣環保局長陳世卿認為,集集攔河堰、八八水災後裸露河床面積增加,使得濁水溪揚
塵有「愈來愈激烈的趨勢」。
本文於11月中在雲林縣採訪。
風沙大到無法呼吸
雲林縣元長鄉五塊厝村民約1000人,以種稻、花生、種花、蕃薯維生。居民表示,這些年
來沙塵愈來愈嚴重,有時沙大到無法呼吸。日前台大公衛系教授詹長權調查指六輕與居民
健康風險「顯著相關」,自此居民除了擔心沙大,更擔心沙塵中是否含化學物質,影響健
康。
吳麗娟媽媽說,雲林縣是「風頭水尾」,東北季風來時地都掃不完,「我今年已四十多歲
,小時候風大,但沙沒這麼大。」她質疑是否因木麻黃砍掉,沙才會這麼嚴重。她說,沙
來時學校教室窗戶一定要關,學童要戴口罩。家中沙也很嚴重,「不可能一天到晚一直在
掃,裝氣密窗也沒有用。」
元長鄉信義國小老師陳靜儀說,吃飯前小朋友都要自己擦桌子,沒擦的話會很髒。走進國
小廁所發現滿是沙塵,造成學童生活上相當大的困擾。
沙大造成種花更困難
元長鄉老農蔡貞吉說,「我今年71歲了,沒看過這麼大的沙。」他跟兩個兒子榮章、榮堂
,種了四分六地的洋節梗。為了防沙,簡易暖房必須設防沙窗,但最近發現沙變細了,一
有空隙就跑進來,風沙大時花上滿滿都是沙。
蔡榮章說,種一期花要三個月,成本一枝6元,賣給番仔10元,花沾上沙一洗就爛掉,無
法處理,「可能還要倒貼車資銷毀。」
六輕冬季用水那裏來
環球技術學院助理教授張子見表示,六輕用水量大,中區水資源局一再說枯水期六輕沒水
權,「但六輕冬季並沒有停產,水從那裏來?」他懷疑集集攔河堰冬季持續攔水季有攔水

張子見強調,當初環評承諾為了維持濁水溪生態基流量,冬季不能攔水。現在不必等到冬
季,濁水溪已出現斷流。他說,六輕變更用水環評後,每天要用34.5萬噸,他多次在六輕
監督小組質疑六輕冬季用水從那來,但都無法要到資料。從六輕製程並未改善來看,用水
可能早超過每天40萬噸。
依雲林離島工業區環評結論,總用水量應在86萬噸以下。張子見表示,光是六輕用水目前
用水40萬噸,都已濁水溪環境重大衝擊,未來如果再要求更多水,濁水溪的生態、揚塵問
題無法想像。
濁水溪揚塵變本土沙塵暴
張子見說,濁水溪揚塵過去就有,但這些年更嚴重,嚴重到出現一個新名詞叫「本土沙塵
暴」。集集攔河堰上游沙塵暴很少,下游每下愈況,主要是濁水溪過去乾季還能保持河床
濕潤,但這些年乾旱很嚴重。
主要原因是,濁水溪含大量粉泥,細顆粒在流貫河床時會填到沙石的孔隙中,集集攔河堰
完工後下游河床不斷被沖刷,表層的細泥都不見了。前些年還有一個笑話,南投觀光局發
佈台灣發現「九寨溝」,環盟去看後才發現集集下游兩、三百公尺已處已沖刷出一個二、
三十公尺的峽谷,這麼厚的泥沙可能經幾萬年才形成的,卻在這十年間快速被沖刷掉。
濁水溪河床已朝向沙漠化,而且不只乾,原來豐富的有機質都被沖刷掉,連草都很難長出
來。張子見說,這十年來濁水溪河床平均已下降十公尺形成渠道作用,東北季風循著這個
渠道往上刮,造成揚塵更加嚴重。
另外,921之後地質改變,新的斷層產生,加上過渡剝削河川水資源,濁水溪流量已大不
如前。雲林原有豐沛的地下水,現要改用地面水,豐水期的水又很混濁,淨水廠無法處理
,最近已遇到豐水期時要限水。他認為,未來這種情況會更嚴重,因為氣候變化,瞬間暴
雨很普遍,地面水的不穩定性會加巨。
再經過二、三十年,可能吃不到濁水米
雲林環保聯盟總幹事廖冠貿說,集集攔河堰把水攔走,「濁水溪沒水基本上已經死亡了。
」集集攔河堰上游水很多,把水攔起來用專用管送到六輕。
更嚴重的是,本來雲林、彰化平原都靠濁水溪灌溉,現在把水攔走,農田沒水灌溉,「再
經過二三十年,未來已吃不到濁水米。」另外,農民無水灌溉,多數抽地下水,可能造成
地層下陷更嚴重。
水利署:防風林解編太多
水利署表示,枯水期河口揚塵問題是「自古迄今既存的現象」,揚塵之所以愈來愈嚴重,
主要原因是降雨日數減少、可有效抑止揚塵的防風林解編太多。水利署已提出揚塵改善計
畫,包括濁水溪南北岸植生,設置蓄水池潭、攔水土堤等。
環保署的方案是利用「跳島式植生法」,在數個小面積河川裸露地架設防風網、植生串連
,定砂、堆砂。但張子見認為,濁水溪原來豐富的有機質都被沖刷掉,草已長不出來,跳
島式植生法效果有限。
fri b97105038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