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亡之於救護技術員

作者: std310750 (漁人布拉)   2017-04-15 12:51:58
我就像別人生命的園丁
改變不了四季的變化
只能盡力讓其盡善盡美-柯文哲
人生最後的課題-死亡,對許多第一線的消防員來說並不陌生,隨著一次又一次經歷病患
生死交關的搶救,似乎也覺得平常。猶記得第一次學校暑假實習時,因為要到各地方縣市
消防局實習,免不了要跟隨學長一同出勤救護勤務,熟習未來的工作職掌。那是一個下午
吧,勤務指揮中心用無線電告知,是一位女性患者腹痛,意識不清。
那時候心理非常納悶,腹痛會意識不清?還是EMT1(註1)沒教過這種情境呀?不過當下也就
不以為意,到達現場後學長停好救護車,學長指示帶急救包先上去查看一下現場狀況,我
也不疑有它,到達套房的門口。
{快點快點,她好像一動也不動了。}友人激動的表示著。
{先生你先不要緊張,我會盡快看她是什麼情形。}我試圖安慰他不安的情緒。
我到現在還仍然清楚記得那畫面,那是一個年輕的長髮女子,跪坐在床前低頭向下,似乎
不太舒服。
{小姐,你怎麼了嗎?腹痛是嗎?}女子似乎沒有動靜。
{小姐,你是非常不舒服嗎?可以說話嗎?}我著急的想要評估他的意識,就在我同時間搖了
一下他肩膀的同時,她整個身體晃了一下。
屍僵嗎?學長在旁邊又重新看了一下,試圖評估一下她的呼吸狀況,看著四肢早已發黑的
屍斑,搖搖頭說已經死亡了。現場問她的友人剛剛發生什麼事情,他說他到的時候看見他
的朋友在衣櫥裡面上吊,於是他把她搬下來床邊,卻一動也不懂。
霎時間,對於一個19歲的我來說,是如此的震驚。震驚的不僅僅是自殺這件事,而是第一
次如此的接近一個人的死亡,雖然伴隨著恐懼,不過對於我來說,這種親眼看見一個人死
亡好像也帶來某種程度的心靈創傷。
而隨著畢業後分發,隨著一次又一次出勤救護勤務,面對到院前病患的心肺功能停止,雖
然盡全力搶救,有時候到醫院終究無力回天,有時候甚至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自己盡力了
嗎?於是我開始思索到底死亡的意義為何?柯文哲在書中提到:
要定義死亡,我們可以先問,怎麼樣才算是活著?
追求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就是生命只是一個過程,並沒有明確的目
的。單一生命終將毀滅,因此如何說她有目的?總不能說存在之目的在於其結束。因此生
命只是一個過程,在過程中實踐了生命的意義。
柯文哲甚至覺得就算是醫生也無法改變生老病死,生老病死就像是氣候的春夏秋冬,是一
種大自然的現象,醫生的目的在於替人世減少苦痛,不能改變春夏秋冬的運行,但可以盡
全力將人生的花朵開的燦爛。
也許緊急救護員無法像醫生一樣擁有更高的技術與醫院內的資源,但面對病患死亡的課題
卻必須是共同面對的。我想死亡一直都存在,但不變的是與死神搏鬥的精神,尤其是在凜
冽的寒冬中,更加深刻。
全文同步發表於:
http://tinyurl.com/lokgtje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