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請板主禁止劉仲敬之類的歪論發表

作者: ZMittermeyer (我不是善良老百姓)   2023-09-21 11:22:39
※ 引述《tomer (卯月影)》之銘言:
這顯然是中文人很經典的完全搞反了訊息與訊息量的定義
古典到教科書級
訊息論的基本概念是訊息傳輸需要冗余,精簡的音符與字符,並不是言簡意賅
而是訊息的大量遺失
訊息大量遺失後,中文接收者的大腦必須發動腦補
這就是中文使用者所謂「傳輸大量訊息」的「真相」
那個真相就是,你感受到的大量訊息,是你自己腦補出來的
中文等於是一個超低訊息量的語言符號系統
所以中文人=ChatGPT腦
ChatGPT一問世後,最專業的中文資訊科學者都哈哈大笑
ChatGPT的胡說八道隨機補完模式,其實就是中文腦的運作模式
舉例來說
中文用很短的音發出「謝謝」,日語用很長的音發出Arigatōgozaimasu
是日語的傳輸訊息量比較高,而且高一個量級
因為日語用很長的音發出Arigatōgozaimasu,接收者可以從語調的微妙起伏變化
來了解傳送者的感謝到底是不是真心誠意,是哪一種類型的感謝
中文的謝謝則完全沒辦法傳達感情,「訊息傳輸頻寬不足」
所以中文並不是言簡意賅,中文是低訊息符號,言很簡,意你要自己腦補
你所有的論述都是剛好反過來的
日語的音遠比中文多,因為真正的音是波形與頻率的起伏組合
中文波形與頻率的起伏組合遠遠遠遠遠比日語少,少一個量級
為什麼胡適說中國人都是「名教」,因為中文人腦的腦被鎖定在文字上
這會使腦與身體分離,很可能這就是中文人天生容易知行分離的原因
日語傳輸Arigatōgozaimasu時,如果傳輸的很好,接收者會體感全身感受到愉悅
共感神經發動的比較多
但中文傳輸謝謝,不管怎麼努力表達謝意,接收者體感通常毫無變化
共感神經發動的比較少
這個實驗早就做過了,超明顯
那些語言的冗余其實不是冗余,就像電腦編碼會故意製造冗余
你把冗余砍掉,傳輸就無法真實,就變成Chat-GPT式的腦補
另外你第二部分的論述,那表示漢字是一種clone的死語
由於幾乎沒有創造新漢字,高訊息量的新事物,會被壓縮進低訊息量的舊事物裡
而不像拉丁字母是clade
例如迷因meme,是基因gene這個字的改造
meme會直接「繼承」gene的部分訊息量(就像是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的那種繼承)
所以英語人在操作meme這個字時,都知道:他是指網上爆紅訊息,像DNA那樣複製、
演化的一種過程
中文翻譯時,很努力的想繼承這種關係
所以把迷「因」也用了基「因」這種字根
但是「因」的訊息量已經高度劣化,從「因」極難會想到「基因」
所以中文圈在操作「迷因」時
就只能使用劣化的訊息「這大概就是指網上爆紅事物」吧
象形文字不是什麼中華的獨創
這種東西在最初發明的兩河流域已經死絕,是有它的道理的
因為他不好用
訊息傳輸量很低,劣化度很高,精準度很差
象形文字和算盤這種兩河流域淘汰的古董,會變成中原的國寶
只是無數種中原窪地的案例之一而已
中原窪地太舒適了,古董垃圾會一直囤積在這裡
作者: ZMittermeyer (我不是善良老百姓)   2023-09-21 11:42:00
沒有訊息論基礎的語言學家根本就是偽科學文學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