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創作] 18世紀初期至中葉東北亞開發史-松遼運河(二)

作者: joyjoey0311 (想不到午餐要吃啥)   2023-04-06 20:35:30
前情提要:18世紀初期至中葉東北亞開發史-松遼運河(一)
工程延宕
雖然清廷在1707年時完成松遼運河第一段工程,然而隨後清廷內部隨著後續的奪嫡風潮,
因而導致清廷暫時延宕了針對松遼運河的第二段工程,也就是將運河從長春一路延伸至吉
林的部分。由於清廷過往將黑龍江的造船廠設於吉林,因此這個運河的建設也與後續的黃
海艦隊成立息息相關。
1712年,康熙第二次廢太子位,人稱九子奪嫡的政治鬥爭在清廷上演。各皇子都開始打起
算盤,每個人都希望成為下一任大清帝國皇帝。在政治風暴的席捲下,四皇子雍親王胤禛
為了掩飾自己的野心,先是尊儒釋道學,而後又與朝廷內部的大臣隆科多、年羹堯以及在
明清戰爭中因為準葛爾汗國作戰立下汗馬功勞而被封為哈密札薩克和碩親王的托利.阿里
貝庫利來往密切。(先前的哈密親王因準噶爾戰爭而遭殺)
另外一方面,胤禛在多年前考察並監工濟春河建設的經驗也讓他多次受康熙之命造訪濟春
河,胤禛在這段期間將濟春河沿岸的驛站修築完善,並且為了使河運的漕工可以順利運作
,他特別至過往京杭大運河一帶考察,將先進的漕工組織方式帶至滿洲,而這些都為後續
的松遼運河運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段松遼運河工程
1722年康熙去世,遺詔由四皇子胤禛即位,是為雍正帝。當遺詔頒發時,另外一位皇位的
熱門候選人十四皇子胤禎剛好在青海,會同托利.阿里貝庫利護送貝準噶爾汗國驅逐的拉
薩汗回到拉薩。雍正帝上任後便命令十四皇子守衛康熙陵寢,藉此穩妥的繼承皇位。
雍正帝在上位後,先前擱置的松遼運河第二段工程也立即重新展開。第二段工程的主要重
點在連接吉林與長春,吉林擁有造船廠外,同時也在松花江上游,由於河流的流量更大,
因此松花江的結冰期也更晚,所以第二段工程的開通將使清廷可以更加有效的強化黑龍江
—松花江—遼河段的運輸。
外滿洲地區運河開發
除了第二段工程外,雍正也打算進一步開發外滿洲的資源。在以皇子身份考察松遼運河的
期間,雍正發現在外滿洲的區域也有區域極為適合作為新興貿易港口,那就是舊時被元朝
所具有的永明城(今海參崴)。雍正決定將這裡建造成外滿洲的另外一個新興城市,並將其
命名為永清城,由於大量的海參貿易,因此民間通常將永清城稱為海參崴。
為了更進一步強化永清城的貿易、商品流通,雍正也規劃了新的運河,那就是將烏蘇里江
源頭的凱興湖與注入海參崴所在的阿穆爾灣。雍正的規劃是利用海參崴控制日本海的相關
貿易,其中包含對日本的蝦夷地、朝鮮東側清津、咸興與釜山等港口的貿易。等到這段運
河完工,清朝的船隻將可以從遼寧一路開往海參崴,並且徹底掌握滿洲地區的貨物流通。
黃海勢力介紹
1725年,雍正在完成第二段運河後,清軍的遼寧艦隊實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如今清軍的遼
寧艦隊已經不僅可以完成在近海護衛船隻的任務,也以具備可以與鄭軍—朝鮮義軍一戰的
能力。此時朝鮮適逢英祖即位,朝鮮英祖作為前任國王景宗之弟,王位並非穩固,因此急
需一個立威的契機。而在皮島、長山群島盤據長達30餘年的朝鮮義軍變成為了清、朝雙方
針對的極佳目標。
此時在皮島盤據的鄭軍—朝鮮義軍以有30餘年的發展歷史,這些隊伍以反清為號召,並自
稱為忠義營。雖然稱號中有著「營」字,但是事實上這些隊伍早已演變成武裝商人集團。
他們來往於黃海、日本海進行官方許可的正規或著走私貿易。另外他們也會定期向秦藩與
明廷獻上透過貿易得來的白銀,作為回報,明廷與秦藩需要保護忠義營。
最早在鄭克臧離開黃海後,忠義營就開始推舉自己的領袖。在忠義營佔據黃海後,康熙一
開始便在山東、河北與遼寧沿岸實行海禁令。然而海禁令反而使大量走投無路的民眾加入
忠義營,加上1690年的朝鮮乙丙大饑荒以及日本東北地區在1691-1695年爆發的元祿飢荒
都更進一步使忠義營的人數急遽上升。同時忠義營的活動範圍也擴展到日本海地區,他們
甚至利用對馬府中藩財政的困境,交納高額賄賂,讓對馬府中藩默許忠義營以朝鮮貿易的
名義在壹岐島駐紮。
也因此隨著時間過去,雖然依然會推舉領袖,但是依據不同的勢力範圍,人員組成,忠義
營逐漸分裂成大大小小不等的集團。而這個錯綜複雜的勢力也讓清廷有了可趁機而入的管
道。
下一篇會先跳到南明三藩的政治情況,接著才會再接回來講清廷攻奪黃海的過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