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設] 台灣有不列顛或德國大小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9-12-18 12:13:52
但把台灣跟英國相提並論
有一點並不正確 那就是整個核心思維或說思考邏輯不同
台灣雖然是海島 可是思維一直都是大陸思維
並沒有海洋思維 更不注重海權或海洋立國
我們並沒有馬漢的海權論的思想來引領大家行為
甚至做出國家戰略形勢的判斷,也很少從海洋的角度出發
英國之所以成為日不落帝國 那是因為英國真正以海立國
以海制陸、先海後陸,因此從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
英國逐漸從海上崛起 而後在光榮革命後勢力迅速提升
更注重海上力量的維繫與運用
最後在19世紀國勢達到顛峰
台灣則不同 陸權思想一直都佔據主流
荷蘭跟明鄭是有當作貿易據點經營,但也沒有進一步或成體系的海洋戰略
荷蘭是盯著利潤看,當覺得跟鄭成功硬拼不划算,那乾脆就放棄台灣
明鄭也是一直想著反攻大陸,跟中華民國在台灣有點像,眼光放在陸地上
清朝大多數時間都消極治台 晚清的積極經營也以防範侵略為主
日本時代是『農業台灣,工業日本』,台灣的價值體現在供應足夠的農產品
而非海洋上的重要意義
中華民國在台灣,那就更是以反攻大陸,殺朱拔毛為志業。
海岸線明明很長 但大多數台灣人很陌生 因為活動跟進出都有管制
直到最近幾年才有變化 眼光開始朝向世界 放眼全球
地理面積有疆界 但人的思維沒有邊界
一直到最近10多年,台灣才開始強調海洋的重要性,
真正建置海洋委員會,專責推動海洋相關業務,
是在去年 (2018年),這真的是非常晚近的事了
作者: LaiTW (LaiTW)   2019-12-18 12:33:00
2018是正式成立,但其實2010就開始搞了,只是中間都在搞海洋委員會組織法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12-18 12:54:00
不親海的大部分原因是台海風浪太大在航海科技不夠發達廉價時代,很危險所以我們可以很早成遊艇製造國 但沒內需未來要看航海安全科技進步與降價速度自駕船與主動穩定技術能否讓民艇市場擴大商業運輸與漁用的大噸位船舶早就發展很好只是普通人不會也沒能力接觸那種其實台灣位置是適合lcc短程航空服務據點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9-12-18 14:37:00
同意樓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