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刺點創作工坊:家‧書

作者: Atica (吉米布蘭卡)   2016-01-28 23:28:21
Blog版本:http://jimmyblanca.blogspot.tw/2016/01/blog-post_28.html
時間:2016.1.23 2:30PM
名稱:刺點創作工坊 家‧書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知音劇場
近幾年小型音樂劇的發展越來越蓬勃,許多小而美的表演團體,嘗試在製作上保持音樂與
劇兩部份都不偏廢的平衡。隨著時間的磨練,演出也愈趨穩定成熟,甚至還有專門整理音
樂劇演出的網站出現 (Studio P 台灣音樂劇情報站),實在是很令人開心!還記得2014年
第一次看只是嚷嚷的《不讀書俱樂部》,劇組在親密的場地做了一齣親密的小戲,證明了
音樂劇的夢可以從小小的做起,然後慢慢地讓越來越多人看見,甚至出國比賽 (註:只是
嚷嚷於2015年到韓國參加大邱國際音樂劇節)。我想,不會只有只是嚷嚷,刺點創作工坊
的未來也很令人期待。
有別於前一周著重戲劇表演的《怪物》,《家‧書》是一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音樂劇
。短短的70分鐘裡,放進了10首完整的歌曲創作。雖然歌曲的類型偏抒情安全,風格較為
一致,但詞與曲的搭配是經過思考的,中文的韻律貼著旋律而走,好聽好懂好理解,觀眾
好上手。
《家‧書》的背景橫跨外婆秀雲 (王意萱飾)、母親彩珠 (鄭帆婷飾)、女兒曉妮 (廖子萱
飾) 三個世代,三個女人在不同的情況下都成了單親媽媽 (外公因公殉職、父親家暴、女
兒未婚生子),因而影響了對待與教育下一代的方式:外公早逝,外婆逼著母親非得要選
填未來比較好找工作的科系;正因自己的爸爸早早離世,母親即使遭受丈夫家暴,卻是說
什麼都不願意離婚,強調一定要有「爸爸」跟「媽媽」才算是完整的家等。這些世代背景
差異而引發的衝突,看起來有些讓人不可置信,卻依舊存在於今日理應相對開放的社會。
有趣的是,這也是我覺得《家‧書》的故事說得不那麼漂亮的原因。家庭的紛爭,每個人
都懂,也多少曾經面對過,但將實際爭執的內容搬上舞台,是否是最好的處理方式?「我
是為你好」與「其實你是不尊重也無法溝通」的互相拉扯、「為了這個家我要忍」與「不
要再用孩子當藉口」彼此撕裂,雖然沒到鄉土劇的灑狗血與爆橘子,但劇情已經可以預測
,觀看當下的不耐與抽離感就會不自覺浮出。
另外,故事還放入了家人間拿來溝通分享的交換日記,並設定母親因為壓力過大而誘發失
智症,藉此在作品裡加進失智症病患與家人間相處的情形。前者的交換日記是個很可愛且
特別的元素,只可惜在《家‧書》裡仍停留在一個三代都會使用的「工具」(三個女人都
會寫日記),對於世代之間如何化解心結,進而站在不同立場去體諒家人所做的決定,日
記似乎沒有發揮功效,又或者是並無著墨更深;後者的失智症母親,成為了重建這個家的
契機。劇情走向好似太過順水推舟,但也合情合理。
或許是我向來不那麼愛正面溫情的故事,在雞蛋裡挑骨頭挑得細了些。不過,我很喜歡結
尾對家庭的再定義:家庭的成員不是必然;同時也再次形塑女性在社會與家庭不同面向的
堅強、柔軟與可能。
後記:
我願意買票聽鄭帆婷唱歌!!!第一次聽他唱歌就印象深刻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p9GgBcVpTc
作者: trombone214 (最澄)   2016-01-29 00:21:00
鄭帆婷歌聲渲染力真的很強
作者: devlmaycry (蝶佛魅檜)   2016-01-30 00:33:00
推刺點!
作者: CocoAD (Coco Lee)   2016-01-30 13:14:00
連看兩週的刺點,終於解開不喜台灣音樂劇的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