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學員轉介不易 庇護工場轉型難

作者: conpo (獅子たちの旗)   2014-09-21 09:23:18
2014-09-21
記者何玉華/專題報導
新北市庇護工場有廿家,最高可提供四百四十二名身心障礙者就業,勞工局近兩年積極媒
合、引進企業合作,希望庇護工場朝身障朋友就業的中繼站或訓練所轉型,但成果有限,
勞工局長謝政達坦言「成效仍不足」;慈育庇護工場場長游美連說,轉介學員到一般職場
,成功的不多,與其當訓練所,不妨廣設庇護工場,讓更多身障者有機會走出家門工作。
盼成身障就業中繼站 成效不佳
勞工局訂有「鼓勵及協助庇護性員工轉銜至社區化就業實施計畫」,要求每家庇護工場每
年至少轉銜一人;經統計,去年庇護性員工有六十三人流動,轉介到支持性就業的僅十人
,其餘多因個人因素暫時未就業。
謝政達說,許多家長覺得孩子在庇護工場已經適應、習慣,不希望再出去外面工作,怕受
傷害;另一方面,庇護工場擔心效能降低,也不願意讓能力較好的學員出去;加上企業對
庇護員工認識有限,錄用的意願也低,導致庇護性員工幾乎無法流動。
勞工局透過公會等組織宣導,希望讓企業主認識庇護工場,以合作的方式提升學員能力,
就有機會流動;進入一般職場就業,身障朋友才能享有勞基法的保障、較高且穩定的收入

家長怕孩子受傷害 企業意願低
實際的情況似乎沒這麼樂觀,游美連說,學員轉介到一般職場後,剛開始表現不錯,但時
間一久,就無法承受競爭壓力或遭到排擠,想再回庇護工場,但名額已被遞補,最後賦閒
在家,反讓家長擔心。
游美連說,場方通常會為轉介出去的學員保留一個月名額,時間到就得讓給後面排隊的人
;曾有一名學員轉介到超商當店員,初時還不錯,但只要店長一對他大聲說話,他就覺得
壓力太大,不到幾個月就離職,結果只能待在家裡。
游美連肯定與企業合作的模式,但也認為企業與庇護工場合作,不能只以營利為優先思考
,要有同理心,才有機會永續經營。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511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