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我的食指在Instagram上滑動,一則Reels短影片映入眼簾。那是一個關於紀念高
中友人的影片,配樂是熟悉的流行歌曲,畫面卻充滿了溫暖與光影。影片的創作者將高中
三年凝結成短短一分鐘,有青澀的自拍,有在操場上奔跑的側臉,有畢業典禮上笑中帶淚
的合影。
這段影片像一劑猛烈的催化劑,將我拉回那個曾經被我視為失敗與浪費的高中時代。我猛
然想起,曾經在某個Podcast裡聽主持人聊到,高中是他們活得最用力的時期。當時的我
對此嗤之以鼻,覺得那種說法與我的人生毫不相關。那時的我,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女高
中生,每天的生活都在一種無聊的重複中度過,渾渾噩噩,沒有目標,更別提什麼「用力
活著」了。在我的記憶裡,那三年只是一片空白,一場無謂的等待。
然而,當我開始為術科考試和大學面試做準備時,情況似乎發生了變化。那不過是幾個月
前的事,卻感覺像是另一個人生。為了申請美術系,我被迫開始思考「我是誰」、「我想
做什麼」,以及「我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我開始著魔般地在網路上搜尋,翻看那些
知名藝術家的傳記、作品集和訪談。我渴望窺探他們的人生,尋找那份能讓自己努力的動
力。
我強迫自己為所有事物尋找意義。看一場電影,我會追問導演的創作意圖;走進一個展覽
,我會幻想自己也能創作出那樣有靈魂、有力量的作品。那段日子,我的眼中充滿了希望
與熱情,我堅信只要考上理想的學校,我就能踏進那個閃閃發光的藝術圈,成為他們的一
員。為了證明自己有資格走進那所校園,我比過去十八年裡的任何時刻都更加努力。
但現實是殘酷的。當我環顧四周,看到那些同齡人,他們有的早已在比賽中嶄露頭角,有
的作品集早已堆滿了厚厚一疊,我才發現自己的努力是多麼微不足道,多麼鬆散。我的努
力就像是沙灘上的一座城堡,看似堅固,卻經不起潮水的輕輕拍打。
落榜的結果,對當時的我來說,是沉重的打擊。那不僅僅是考試的失敗,更是對自我價值
的一次否定。我曾經以為,我的努力足以讓我抵達彼岸,但事實證明,那不過是一場美好
的幻夢。
幾個月後,我憑藉著還算不錯的學科成績,意外地進入了一所夢幻的學系。那不是我曾經
心心念念的美術系,而是另一個同樣充滿挑戰與機遇的領域。我做出了一個膽小的決定:
逃避。我害怕再次面對藝術,害怕再次經歷那種自我懷疑的痛苦,於是選擇了一條看似安
全的道路。
然而,進入大學後,我心中的冒牌貨情結卻越來越深。我常常在想,憑藉學科成績進入這
所學校的我,真的有資格坐在這裡嗎?我真的值得和那些憑藉熱情與實力考進來的同儕一
起學習嗎?我懷疑自己,否定自己,甚至在課堂上都不敢大聲說話,生怕被別人識破我的
「不夠格」。
那種感覺就像是在一個不屬於自己的舞台上表演,我的一舉一動都顯得如此不自然。我再
次想逃跑了,想逃離這個光鮮亮麗卻讓我感到窒息的環境。
這篇日記,是我對過去的梳理,也是對未來的期許。我希望高中不會是我活得最用力的日
子。我希望大學生活,才是我真正能拼盡全力去感受、去體驗、去創造的時期。
我想用力地去愛,去恨,去感受每一次心跳。我想用力地去學習,去探索,去打破自己的
極限。我想在失敗中找到力量,在迷茫中找到方向。我不再害怕逃避,因為我知道,只有
正視自己的恐懼,我才能真正地成長。
也許,高中那段平庸卻充滿理想的日子,只是為我接下來的旅程做準備。那些曾經的失敗
與迷惘,都是我走向更真實、更用力的自己的必經之路。
我不會再讓自己渾渾噩噩地過日子。從今天起,我會重新定義「用力活著」的意義。它不
再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給別人看,而是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完整、更真實的人。我相信,
我的大學生活,會比高中更精彩,更用力,也更值得被記錄下來。
我希望有一天,當我再次回顧這段時光,會為自己今天的勇敢與堅持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