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之路 選讀

作者: tzboy (tzboy)   2025-07-22 06:15:10
出自 虛原堂
韓湘子仙翁 降
二○二五年四月十二日
農曆乙巳年三月十五日
聖示:吾今日降著「正道之路」一書。
第十八章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語出《孟子.告子下》:春秋戰國時期,
戰爭四起,諸國紛亂,一個國家若想立於不敗之地,必需發奮圖強,
不能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否則終將走向滅亡。
人之一生本有許多挫折與磨難,不可能一生順遂,倘若一生順遂,
對自身之人格發展將無有助益,猶如一個出生於富有之家庭,自小
自知衣食無缺,長大後水到渠成自可獲得許多財產,試問「努力」
、「勤奮」對此等之人而言,自然不需擔憂,亦是其不需去做之事
,故出生於富有家庭之子女,自然將比其他一般家庭出生之子女少
付出一些努力。
人在而立之年,初出社會,此時之年輕人當致力為工作與前途努力
而奮鬥,打好基礎,時刻充實己身之本職學能,不斷積累工作資歷;
然至不惑之年,工作已累積一些資歷,有些亦有了家庭,除維持工作
之穩定外,維持家庭之和樂亦同等重要,正所謂:「家和萬事興」,
有了和樂之家庭,自然事業亦可順遂;及至知天命之年,此時之人
年過半百,對人生已有眾多歷練與體悟,對甚多事物亦當看淡,
此時若能藉由人生之體悟,起心動念開始修持(行),對往後之人生
將有更大之啟發也。
一個人若要能有所作為,在人生之旅途上定要歷經磨難與挫折、
避免安逸,磨難後所積累之人生智慧,將使人之內心更加強大,
對任何事物將不再畏懼,此為「生於憂患」之意也;
倘若人生旅途平順,甚少歷經磨難與挫折,成日貪圖享樂、不思進取,
此等之人只要遇到事情便會逃避,內心自然脆弱、不堪一擊,將無法
面對任何困難與挑戰,終將落入「死於安樂」之境地。
可,吾回。
「省思」
筆者於Youtube影片中,
曾看到中國大陸有一青年人,
其父親做粗工、四處借錢供其讀書,
卻又限制其不得於學習時出外打工,
於是此青年不敢違父命,只好拋頭露臉
在校內撿拾別人不要之瓶瓶罐罐,
以多多少少賺取生活費......
人於面對現實考驗與內心抉擇時,
往往是不得已而為之;
人天生有股衝勁、不服輸的精神,
若現實環境不允許,
不如將此進取心理,
用在拜佛、念經、家務勞動、學習技藝...等等,
要比之事事不為,
來得善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