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opm (活著堆好積木)
2025-07-09 19:12:06教師收入、聲望不如以往...近7成儲備教師不報考甄試?國文科報考師資大減8成!自然.
理化恐"歸零"|非凡財經新聞|20250609
根據教育部資料顯示,師資培育生在取得教師證後,3年內報考正式教師甄試的比例逐年
下降,2023年已降至31.25%,也就是說,有近七成的儲備師資都不願意投入教職,而其中
自然科老師缺最大,還有網友透過《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資料推估,預測2028年
自然科老師將歸零,不再有新血。
在1993年,臺灣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已超過7%,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而在2018年超
過14%轉為高齡社會;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2022),我國將於2025年高齡人口超過
20%,邁入超高齡社會;同時預估在2050年,高齡人口將達到最高峰,占總人口約36.6%。
台灣腎臟醫學會指出,國內每8位成人就有1位可能患有腎臟病外,而據統計,台灣逾9萬
人洗腎人口竟居全球第一。
台灣近視高居世界之最! 國際近視研究學會2020年資料顯示,全球近視人口約在30%,臺
灣18~24歲者每100人就有73人近視,18歲以下青少年近視盛行率約87.2%,被列為世界近
視前三名!
台灣五月新生兒僅剩8,433人,「生不如死」已連續53個月。
台灣的嬰兒死亡率為4.4‰,高於於其他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的中位數(
3.15‰),排名為38+1個OECD國家第31名,僅優於其他8個國家,且是同處東亞但排名首
位的日本(1.7‰)的2.6倍、第10位的南韓(2.4‰)的1.8倍。
自殺重返10大死因…青中壯世代 自殺死亡率創新高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統計,15至24歲為青少年自殺的主要族群,近5年每年死亡人數約在200
人上下;14歲以下學童自殺的人數則在近年有明顯成長,2005至2017年皆只有個位數,但
在2018年突破十位數,更在2020年翻倍至21人。
據衛生福利部的資料,截至2023 年8 月31 日,台灣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共120 萬1,577
人,占全國總人口數的5.14%。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數據,台灣因精神相關疾病就醫人數持續增長,110年(2021年)達
145.4萬人,較10年前(2012年)的94.0萬人成長54.8%。 其中,思覺失調症患者約占慢
性精神病重大傷病卡近20萬病人的五成。以30至45歲人口群盛行率最高,2010至2020年統
計盛行率更是高達25%至27%,意即4人當中就有1人患有心理疾患。
一年求診超過90次,被定義為是「高診次」,去年1名中年女性年度求診次數達到859次
,高居全台之冠。全台高診次人數去(2023)年突破3.7萬人,創下近年新高。
據新聞及衛生福利部公布資料統計,民眾一年平均就醫次數約為15次
老弱病殘
65+算老的話 大概從20%走向30%+
一身病的蠻多 身障人口持續增加 生的少就少了 是為啥連嬰兒死亡率都比人高啊
從不婚 不生 邁向不活嗎
台灣單身率近年來持續上升,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15歲以上人口中,未婚比例從1996年
的26%上升到2022年的35%。 其中,50歲以上男性單身比例從19%上升到27%,女性則從33%
上升到43%。 此外,25至44歲的適婚年齡層,未婚率也從1990年的21.1%上升到2020年的
43.2%。
不管男性或女性,在30至34歲這個區間擁有碩博士學歷者,甚至大學學歷者,未婚率都超
過五成。儘管來到35至39歲的區間,仍然有三成以上的碩博士學歷者未婚。
以30至44歲男性碩士為例,未婚率為64.75%,但在40至44歲的區間,還未婚的比例將降至
17.89%;也就是說,到了44歲,每100位有碩士文憑的男性,只有約17人未婚。即使在49
歲後,未婚率降低的速度趨緩,在55至59歲的區間,每100個男碩士裡,只剩約6人未婚。
但在女性碩士部分,卻呈現跟男性不一樣的趨勢:30至34歲、35至39歲、40至44歲,這三
個年齡層的女性碩士,未婚率分別為57.83%、34.16%、26.35%。但女性碩士在40歲以上的
年齡層,未婚率仍在兩成以上。在55至59歲的區間,每100個女碩士裡,仍有約21人未婚
,這反映出高學歷的大齡女性,未婚比例偏高的現象。
當吃瓜群眾吧 反正你就想活大概也沒太多時間了
心臟內科醫生大概覺得你還活著就很奇怪了
死是答案 活著是問題
想要有功能 大致還能生活自理 舒服的活著 那可一堆麻煩事
想做也不一定能做到 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
善惡你分不太清
食飲有節 起居有度 吃好睡飽 多動少勞
多睡多少 少吃少想
慈 儉 不敢為天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