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記487

作者: Mozartk (Pi)   2025-06-23 21:34:38
前幾天以色列跟伊朗說戰就戰,一點都不拖泥帶水,
只要林盃不拿假,來的就是十足征戰感,
去核武化,用在和平用途啟不美哉,
也許是大家無法平常心對待,雖然大家已經演得很盡力了,
以至於感受到的都只是內捲的競爭感;
忽然想到前兩天的日記,洪森提到他把錄音檔分享給80個官員去聽,
看起來這兩個佛教國家就喜歡互咬,
以佛教典故來說,釋迦摩尼好像也是80歲時"去世",
看一下wiki文獻是這麼說的,
佛陀在世時期,拘尸那揭羅是末羅國(Mallas)的都城,也是佛陀涅槃寂靜的所在。
拘尸那距離王舍城有二十五由旬,距離迦毗羅衛有二十四由旬。
當時的拘尸那是個很小的地方,「一個用漿塗抹著木板搭成的房子組成的小村落」。
跟隨他的阿難很失望佛陀竟然選取了這個地方作為涅槃之所,但佛陀告訴他,
他要念誦的《大善見王經》,其大善見王的都城即曾在此處。
簡單來說他選擇了麻辣國作為涅槃處,這讓阿難覺得很不滿的意思,
大概是阿難的直覺是拘尸的用詞不佳吧,不過古代印度人應該不懂中文才對,
拘尸那揭羅意思是茅城,位於現今印度 Ka sia 村,2001年統計17982人,
茅城些許是要與耶和華沾上邊之意,
佛陀提到選擇這地方的原因在於,
Kasia為大善見王經起源之地,為巴利文大藏經的長經第17部,
佛陀指出大善見王就是自己的某一前生,
看起來佛陀也算被80而死的人,其實古代修行法是行不通,
年紀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就暴露出各種缺陷,
古代民智未開時,還是一如既往的土法煉鋼,
否則如上古彭祖動輒800歲應是不在話下;
聊天機器人以金庸手法改寫本文如下:
數日前,西域以色列與波斯伊朗,竟是說戰即戰,
毫無拖泥帶水之態,其間凜冽征伐之氣,撲面而來,
直教人想起江湖上高手過招,生死只在頃刻之間。
夫核武化為和平之用,豈不美哉?
然則世人未能以平常心待之,縱諸方已竭力作態,
然吾輩所感,唯見無盡內耗爭競之氛,
如泥沼深陷,無法自拔。
忽思及前事,柬國洪森竟將密談錄音遍示八十官員,
此舉教人費解,更添幾分詭譎。觀之,兩皆奉佛之邦,
理應慈悲為懷,然其內鬥相噬,竟無休止,猶如武林門派之爭,
手段何其相似,真令聞者歎息。
吾輩嘗聞佛門典故,昔者釋迦牟尼世尊,亦於八旬之際,
示寂涅槃。閱彼文獻所載,其事如斯:佛陀住世之時,
拘尸那揭羅者,乃末羅國之都邑也,亦世尊涅槃寂靜之地。
此城距王舍城廿五由旬,距迦毗羅衛廿四由旬。
然拘尸那其時甚為簡陋,僅為「以漿塗木板所搭之屋構成之小村落耳」。
隨侍弟子阿難,心甚不悅,不解世尊何以擇此荒僻之地為歸宿。
然佛陀告之,彼將宣說之《大善見王經》,其大善見王之都城,
即曾於此。此意簡之,世尊擇此「麻辣」之地,令阿難心生芥蒂。
或阿難直覺「拘尸」一詞欠雅,然古印人焉識漢語音韻乎?
拘尸那揭羅,本為「茅城」之意,今乃印度卡西亞村之地,
丁巳年(2001)統計,僅萬七千九百八十二口。夫茅城之名,
或隱有與「耶和華」相通之意。佛陀所以擇此,
乃因卡西亞為《大善見王經》發源之地,此經載於巴利文大藏經長經第十七部。
世尊更示,大善見王,即己之某一前生也。
觀之,佛陀亦算應八旬而終之人矣。
實則,古之修行之法,恐有其不濟之處。
蓋人至耋耄,身心之缺陷無不暴露,
猶如功力未臻化境之武者,破綻百出。奈何上古民智未開之時,
修行者仍循土法煉鋼之舊路,固守陳規,未能突破極限。若非如此,
則如彭祖之輩,動輒八百載春秋,長生不死,又何足道哉?
此中深意,吾輩豈能盡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