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htx9 (螞蟻)
2025-04-25 21:42:40老爸太吵了,只好去其他地方打字Orz 抱歉,請原諒我這個不孝子。
: 舉幾個比較有感的複利觀點:
: (1) 熵增定律: 作者認為如果我們不能夠將我們的認知和行為從無序轉換成有序,實現
: 個人的熵減,那麼我們的生活會愈來愈混亂、無序、低效和衰敗。
: 作者提出一些如何對抗熵增的方法:
: (a) 一次只做一件事。
: (b) 用成長型思維代替固定型思維,虛心接受外界給予的回饋。
: (c) 跳脫舒適圈,勇於挑戰更高的目標。
: (d) 顛覆式成長,在我們完成一次S型曲線的增長後,再進入第二條跑道重新學習。
這邊的熵增定律是管理學拿熱力學第二定律來類比,所以定義沒有那麼嚴謹。
(2) 邊際成本: 原本指的是每增加生產一單位產品或服務所增加的總成本,不過作者想
表達的是「某一產品的產量越大,形成單一產品的成本就越低」,也就是類似「規模經
濟」的概念。利用複利思維的話,一開始挑戰新領域會很花時間,但隨著持續地投入,
愈到後面效率愈高,所以不要小看每天微小的進步。
(3) 長期主義: 堅持做一件正確且困難的事。成功沒有捷徑,找到一件值得投入的事物
,並且長期經營,就算遇到困難或瓶頸也要想辦法克服,才能收穫成長的果實。當然什
麼事物才值得去做需要我們去思考,有時實際去做才知道某些事物適不適合自己。作者
認為不斷地學習、閱讀、寫作和思考值得我們長期地投入,因為它們累積的效應高,而
且很多知識的半衰期很長,不容易過時。
(4) 機會成本: 指的是當你做出一個選擇時,所放棄的價值最高的那個替代選項。
我們常常必須在多個選項中做出選擇,無法面面俱到。這邊舉投資做例子,拿賺到的薪水
做娛樂消費還是定期定額投資比較好,以長期來說顯然是後者比較好(但可能要買對)。
要如何準確計算一件事情的機會成本,作者認為一是找出所有的可選項目,二是準確地估
計出每一選項的收益。另外作者認為比起考慮「做這件事情有什麼損失」而找藉口不去做
,還不如考慮「不做這件事情會在死前後悔嗎?」而決定要不要去做。
(5) 沉沒成本:
有空再打Orz 我的時間又被吃掉了。(謎:又在抱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