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C90 2025-04-24 09:35:24《日記|2025.04.24 凌晨》
那段台北長大的童年回憶
今天凌晨,手機滑著滑著,不知怎麼又滑回了 Google Map。當地圖慢慢放大,回到那個熟悉的小區域,看到那條熟到不能再熟的街道,我突然間停住了。
那是我小時候住的地方,一條小小的巷子,兩側是樓齡三、四十年以上的公寓,巷口還有間永遠在賣關東煮和米粉湯的小吃攤。我盯著那個地圖看了好久,腦子裡不斷翻湧出很多畫面,像是老電影慢慢倒帶一樣,一格一格地跳出來。
我從小就在台北長大,住在市中心偏邊的一個老社區。那時候還沒有現在這麼多高樓大廈,連便利商店都很稀少。家樓下是水果行、修車行和一間鐵門總是拉一半的小型文具店。那家文具店其實也是我小學時代的快樂泉源。
每次期末考考完,媽媽就會讓我去那間文具店挑一樣獎勵。可能是一支造型鉛筆、一組新的貼紙,或者一本裡面都是日本卡通角色的筆記本。那種筆記本我永遠都捨不得用,只會拿來寫一些「秘密計畫」:像是什麼時候要偷偷打電動、或是如何在下一次段考前拯救數學。
講到電動,不能不提我人生的第一台掌機——Game Boy。那是我在國小三年級生日那年得到的禮物,我記得當時我一邊拆開包裝,一邊尖叫,爸媽還以為我受傷。那段時間我瘋狂地玩《神奇寶貝》和《俄羅斯方塊》,甚至為了破關,把字典裡的英文單字照抄一遍,硬是搞懂遊戲裡的指令。那也是我第一次覺得學英文好像真的有點用處。
童年的記憶很多都跟街道有關。夏天的時候,我們一群小孩會在巷口騎腳踏車、打彈珠。有一年颱風來了,把社區後面那棵大樹吹倒,我們興奮得像發現新大陸,隔天就帶著繩子和塑膠袋去玩「冒險王」。那棵倒下的樹,就變成我們秘密基地的一部分。
我們那群小孩,其實也沒幾個,大概四、五個男生、兩個女生,平常下課就各自換好衣服後在樓下集合。有時候是打籃球,有時候是玩躲避球、鬼抓人,還有一段時間瘋溜溜球,全部人都在學那種電視上「睡眠一分鐘」的招式。後來大家升上不同國中,有的搬家,有的換學區,就這樣漸漸聯絡少了,甚至連名字都快忘記了。
說到小時候的學校,我印象最深的其實是音樂課。那時候學校會有那種團體直笛比賽,老師總是逼我們一個一個上去吹,看誰走音。全班都怕得要命,我也不例外。但也就是在那堂課上,我發現自己好像還滿喜歡音樂。從此之後我開始自己摸吉他、學簡單的和弦,雖然現在也沒什麼進步,但那個契機是從音樂課來的。
我童年的時代還是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最先進的通訊工具大概就是 BB call 或家裡的室內電話。那時候交朋友很單純,就是放學一起走回家、或是假日家長們相約出去踏青。也許是因為沒那麼多娛樂,我們對事情的熱情都特別高,像是小學四年級參加學校辦的「科學展覽」,我們一群人做了一個超陽春的火山爆發模型,還用醋和小蘇打粉來假裝熔岩,結果全場最受歡迎。那一刻的成就感,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會讓我笑出聲來。
國中時期我轉學到了比較遠一點的地方,那算是我第一次離開原本熟悉的生活圈。通學的距離拉長了,舊朋友也少了聯絡,那段時間其實有點孤單。下課後,我常常一個人坐在學校附近的便利商店,邊吃關東煮邊寫作業,有時候也會偷偷寫點短文或亂畫漫畫。當時我心裡很想變成漫畫家,還畫了很多分鏡草圖,幻想有天可以出單行本。當然,後來這個夢想隨著升學壓力慢慢淡去了。
其實想起來,我並不覺得我的童年有什麼「大事件」,但那些日常片段,一直深深刻在心底。像是冬天早上起床時,媽媽會幫我把制服放在暖氣前烘熱,或是夏天傍晚爸媽帶我去夜市買芒果冰,這些很小很小的事情,現在想起來卻是最溫暖的。
有時候我會問自己,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想不想重過一次童年?我其實不太確定。現在的生活雖然累、現實、壓力大,但也因為那些童年歲月,我才會成為現在的我。那份在狹小公寓裡學會的知足感、在巷口打球時學會的團隊合作、在音樂課害怕中學會的勇敢,這些都讓我撐過了很多不容易的時刻。
而如今,那些人,那些事,早已散落在台北的每一條巷弄裡。也許再回去已經物換星移,也許那棵倒下的樹早已連樹根都清除乾淨。但我知道,無論我走到哪裡,童年都會藏在我心裡某個不被打擾的角落,安靜但清晰地存在著。
有時候在街上看到現在的小朋友滑著手機、戴著智慧手錶,一邊玩遊戲一邊看YouTube,不禁會想,如果我們那個年代也有這些東西,我們會變得跟現在這一代小孩一樣嗎?會不會就不會那麼常約在樓下踢球、也不會為了玩電動苦苦哀求爸媽,甚至不會有機會在一台沒有網路的電腦前自己摸索怎麼畫小畫家、怎麼開Word、怎麼偷藏遊戲在資料夾裡面。也許科技讓生活變得更方便了,但那種什麼事都要靠自己摸索、靠朋友之間口耳相傳才能玩到一個東西的成就感,真的很難再有。不是懷舊,而是那種原始的快樂與單純,好像是這個年代的孩子比較難體會的。
前幾年有一次回到老家附近走走,原本的水果攤不見了,文具店早就關了,變成一間早餐店。樓下那塊以前我們常打球的空地,也被規劃成收費停車場。說實話,當下心裡有點空,像是那段童年的證據被一點一點擦掉。可是仔細想想,也許那些地方的改變才是台北的本質。這城市從來都不會停下腳步,一年一樣、十年一樣地不停翻新、重整,唯有人的記憶還停留在那些舊街景裡。所以我後來不再那麼糾結於「找回童年」,而是學著把這些記憶整理好,像是一本只給自己看的相簿,在某些想起來的時候,靜靜地翻幾頁,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