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3-2

作者: opm (活著堆好積木)   2019-10-23 21:10:10
沒有兩個人的命運完全一樣吧?應該也沒有人能完整抄襲好啥?
天時地利人和,時空背景都不一樣了
啥可以試著學的?
定是佛與外道共法,得定神通有望,當然跟解脫啥兩回事啦
楞嚴經的十種仙,佛的形容不過是堅固妄想
堅固妄想就很難了
唸佛
謝謝
中華百科全書 常樂我淨
  印度的早期佛教,以為常、樂、我、淨是四種顛倒(Viparyāsa-catuka)。因此,印
度的早期佛教,教導人們應該修習四念處(Cattāro Sati-pahānā),它們是:觀身不淨
,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也就是說,早期的印度佛教以為,我人的肉體是污穢
不淨的,因此,我人應該用「不淨觀」來對治我們對於肉體的執著;我人的情感(受)是不
易滿足而苦楚的,因此應該用「苦觀」來對治我們對於情感的執著;我們的心識是變化無
窮的,應該用「無常觀」來對治我們對於心識的執著;我們的身心並沒有永恆不變的東西
(法),因此應該用「無我觀」來對治我們對於自我,即「靈魂」的執著。
印度的後期佛教徒,對這四種「顛倒」卻有不同的解釋。他們一反早期佛教的主張,以為
世間應該有常、樂、我、淨的事物,叫做「涅槃」(即解脫煩惱)。早期的印度佛教,不從
正面來說明「涅槃」詞,僅從反面消極地說它是「煩惱的止息」。後期的佛教卻進一步從
正面,積極地說它其有常、樂、我、淨等「四德」(四種德性)。而大般涅槃經更說,涅槃
具有八種特性,它們是:盡、善性、實、真、常、樂,我、淨。
  這些後期的佛教經典,還說到佛陀有兩種身體。一種是真身,名叫「法身佛」,它是
常、樂、我、淨的;另一種是肉身,因為是示現給凡夫看的,所以是無常、無樂、無我(
不自在)、不淨的。基於這種觀點,這些後期的佛教經典,認為印度的釋迦,只是肉身而
不是法身,而釋迦也並沒有去逝,目前正在印度拘尸那城某一個地方沈思當中,因為他神
通廣大,因此一般人的肉眼看不到他。
  還有一些後期的佛教經典,更帶著批判的口吻,直指早期佛教經典是錯誤的見解;例
如「勝鬘經」就曾經說:「見諸行無常是斷見,非正見。」這意思是,把世間的一切事物
(諸行)看成是不永恆的(無常),這是錯誤的見解(斷見)。
  很明顯地,後期佛教之所以主張世間存有常、樂,我、淨的事物,乃是受了印度傳統
致派-婆羅門教的影響。婆羅門教以為,宇宙的創造原理-梵(Brahman),具有常、樂、
我、淨的德性。後期的印度佛教,受到這些影響也提出涅槃、法身等的常、樂、我、淨說

沒那本事搞清楚狀況
不過淨土宗的搞法,也是有可能得定的吧...-.-
普度慈航不是應世人要求玩的把戲?
其實騙也許沒那麼大事?好不好騙一輩子,到死也不覺悟,都覺得很舒服?
刷牙,倒溫水讓寶寶刷完牙漱口,準備睡,明天狀況還可以的話去上班
作者: opm (活著堆好積木)   2019-10-23 21:23:00
是從底子就很爛,包袱還很重的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