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

作者: tingpiau (林恩)   2017-11-04 00:57:05
Friday, November 3, 2017
丁酉九月十五
  其實我並沒有習慣回家住,即使在眾人眼中是個令人欽羨的模範家庭。
  所謂的模範家庭,不難,只要聽從最尊長的話,保持沉默,就會皆大歡喜。
  有時候我羨慕那些可以和父母頂嘴大小聲、口氣不耐煩的孩子,那樣的家,容許
孩子真實做自己--也許吧,至少我看來是這樣的,沒有因為頂嘴而不敢回家,可以
爭取手足間的平等權益,大大方方向家人抱怨自己的工作、上司、朋友、交往對象,
甚或尋求意見。
  而我只能夠報喜不報憂,無法坦然太多。
  曾經痛恨自己為什麼不是男生,或許現在我也還恨著,只是情緒淡了,小時候我
總是朝著「贏過男生」的方向努力,想贏過哥哥,想擺脫誰誰誰的妹妹這標籤,直到
青春期,我意識到這副軀體的先天限制,還有整個家庭氛圍都是滿滿的傳統思想,我
永遠沒辦法超越性別的枷鎖。
  只因為我是女兒身。
  不能說髒話、不能參與體育校隊、沒事不能出門、放學後十五分鐘內必須到家,
不能妄想出國讀書因為預算要留給男孩,沒結婚前必須住在家中不應該搬出去為什麼
要搬出去,嫁妝都拿來栽培你了收點聘金不過分,女生不用太優秀會嫁不出去,你太
能幹了要裝笨不然沒有人會要你,養你的時候不計成本現在跟你回收一下就跟我計較
這麼多養你有什麼用。
  從某個時刻開始,我學會了一種疏離的技能,當我感覺到即將受傷,就抽掉自己
的靈魂,在旁邊凝視著此刻的自己,阻絕所有感受,然後我就能全身而退,不被這些
曾經再三讓我疼痛的話語所傷,保持平靜的面孔聽完一切,然後嚥下所有想要反駁的
字句,繼續沉默地當個好孩子。
  當一個想要被誇讚,卻一直沒有辦法被正視的孩子。
  手足間都有種微妙的不平衡心理,男孩們說我是老么,受到最多疼寵、得到最多
資源,大人最疼的是我;而我渴望的卻是他們能夠不聽話的自由,明明無法經濟獨立,
卻能夠得到支援在外頭過自在的生活。我則是得拿出薪水一部分,存那所謂將來歸我
的嫁妝。
  「這是幫你存錢,以後歸你,我們還幫你倒貼耶!你兄弟們我也是這樣準備的,
幫他們存,存個幾年結婚就有一筆錢了。」
  我只是很理性的想到,其實我兄弟們那些錢,他們自己都沒有幫忙存,但我沒有
開口,鴕鳥似的說服自己,沒有學貸已經很幸福了,免得戰爭一觸即發,反正,我賺
得多,給得起,就給,但過頭的話我也是有底線的。
  「你住在家裡,我都沒跟你收房租水電,你賺的都是私房錢,我們以前哪有這樣,
賺的錢全部要交給父母親,一毛也沒得花。你要是跟我計較這麼多,養你有什麼用。」
  以為在那句話之後我會哭泣,但沒有,只是像個觀眾一樣,盯著自己無波的情緒,
然後規劃著再多久我可以給完那筆嫁妝,並搬出去過自己的生活,即使他們會驚恐說
著你住得好好的為什麼要出去。
  我啊,沒有住得好好的,我很多不習慣,不習慣出門要被各種探問,不習慣垃圾
桶要被翻找,問我你買了這什麼東西好貴、你今天去哪裡買了什麼東西回來吃;不習
慣借用車子一趟回家,會被 e-tag 查詢沿路的蹤跡。我不喜歡隱私被如此清晰扒找,
然而我不能直白的抱怨,年長的室友們比戀愛中的男女朋友更敏感,會大大爆炸的。
  我知道他們只是寂寞,因為最想被陪伴的男孩們都不在身邊,只好從我身上汲取
些空巢的安慰。我善於掩藏情緒,所以我配合演出,當作是感恩他們的栽培,學生的
年代我混得還算不錯,受教育對我而言,還是有益處的,我深深感謝受教育這件事。
  當我不再祈求自己可以比男生優秀,不再期待獲得誇讚或注目,突然感覺到前所
未有的自由。我不需要和手足們比優秀啊,我們被期待的價值不在同一條線上,我可
以選擇自己想要的價值,不必向任何人交代。
  看著他們過度熱切關心的眼神,有時也覺得心疼,他們只是寂寞、想向孩子撒嬌,
不曉得用什麼方式表達,所以言詞犀利,想否決你獨立生活的可能,好繼續陪伴在他
們身邊,如此而已。
  在我還能給、還想給的時候,繼續給。
  至少在面對孤獨、寂寞這種情緒,我比他們懂得如何與自己相處。
  在某些時候,看著他們,有一種看著大孩子的感覺,而我反過來變成想給他們最
好、最多愛的父母的角色,那些會刺傷我的話,在我長大的歲月,或多或少曾有些任
性的話也重重傷害過他們吧,我猜。
  到頭來我成為了那個他們渴望的兒子。
  雖然我始終不能是兒子,他們的永遠會有一份不是兒子陪在身邊的遺憾,但至少
有個我還在陪伴,讓他們出門時在親友間顏面有光,這年頭比的不是誰有錢、誰的小
孩有成就,而是誰的小孩還願意陪在身邊。
  盤算著預期的累積資產,將來某一天我必會離家,在那之前,派這具肉身在這個
屋簷下守護著他們;而我的心,已學會隨時抽離,在自己預先創造的世界裡流浪。
  當兒子的壓力,在傳統家庭裡真的蠻大的,我現在可以充分理解兄弟們為什麼不
想回家同居,同時也深切建議著他們不要回家同居;因為傳統,老媽和老婆必定有無
解的矛盾存在,愛就是讓彼此保持適當距離,才能剛剛好的呼吸,我是自備了氧氣瓶
,才能在稀薄的此處安然生存,關心過頭真的令人窒息呢。
  不過,什麼時候才能完全傳達給他們,孤獨是人生必經之路呢?
  慢慢來吧,我覺得我也還在學習孤獨,明明住在家裡有著家人陪伴,卻感受到更
深層的孤獨。
  終究把自己活成了兒子的形象啊。
作者: opm (活著堆好積木)   2017-11-04 07:09:00
看看情緒泐索跟被討厭的勇氣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