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090516 終

作者: reserved (reserved)   2016-09-05 03:04:51
我看錯人。
冷淡了兩天,我的情緒隨著起伏,
也在傳與不傳訊息之間躊躇。
真的蠻奇怪,不把問題說出來,憋在心裡,
接著默默觀察,然後判斷,最後決定。
唉,如果世事都能如此簡單處理就好了。
剛才的過程讓我覺得很像扮家家酒般地胡鬧,
無論如何,我的想法:
一、遇到問題、意見不合、爭執,都可以暫時
忍讓,但是後續一定要找機會溝通,不然
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導火線,成了壓垮駱駝
的最後一根稻草。
沒有把問題說出來,我不是你肚子裡的蛔蟲,
沒辦法掐指神算般地神奇知道你在想什麼。
二、溝通一半時,我認為可以暫時停止,但是
量不要從此不討論,因為問題只會繼續存
在,而不是最終目的的尋找平衡、妥協,
最終雙方進步。
最近你已經兩次臨時終止溝通,基本上我可以
接受,但只是暫時打住,而不是再也不處理問
題。
三、超過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都是建立在通訊軟
體,我不認為對基礎有什麼好處,反而更
要小心翼翼維繫關係,畢竟文字比較難準
確傳達情緒和語氣,也沒辦法看到對方表
情,很容易出現解讀誤會和溝通斷層。這
一點暫時不知道如何更貼切形容我的感受
或舉適當的例子。
我蠻常錯誤解讀語氣,你也偶爾沒有發覺我的
情緒。
四、敘述自己的感受盡可能地表面化,而不是
讓對方猜測和感受字面背後隱含的話語。
如果對方沒有察覺背後之意,只接收表面
意思,我認為這時候生氣是比較站不住腳
腳的。當然,對方不能以此為由,無限上
綱。
沒有把最真實意思說出來,卻怪我沒有在乎你
每一次溝通後的感受,我覺得我蠻冤枉,對此
也感到很無奈。再打開先前的紀錄,我發覺根
本要解讀你很多背後隱藏的意思,才能知道你
當下真正的感覺。唉,很累。
五、如果可以,在雙方都確定理智的情況下,
用電話或面對面溝通,我認為效率遠比網
路好很多,也減少誤會。
意見不合,難免情緒不好。找機會溝通時,理
性才有機會得到正向的結果和效果。剛才那種
狀況,我只感到無力,局面一路挨打,就挨了
吧,也只能隨它去了,但最後也沒有得到我想
了解的癥結點,完全沒有效果。唉,算了吧。
六、盡量不要過度或反面解讀對方的話。關於
這一項,我很無奈,唉。
剛才的狀況完全符合,我只能事後解釋,但我
不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對方還能聽得進去,因
為已經先入為主,而且不理性。
對於第四項,真的蠻困難,最後的過程大部分
以爭執居多。以剛才的過程而言,他生氣,我
沒什麼太多情緒,想平緩處理問題,結果後來
也被他幾句關鍵字句引燃導火線,差點引爆我
的脾氣。
自從2002年那段以來,對這種事情的態度已經
不再那麼深,有也好,沒有也罷,可有可無,
但是在情緒上已經不再容易起伏,推測可能是
那段經歷太多且緊密的狀況,雖然只有短短三
個月,但身心煎熬,已經影響學業。當時如果
繼續惡化,沒能及時煞車,可能會造成不可逆
的結果。那段雖然辛苦且煎熬,但也才不會隨
著對方的情緒和遣詞用字起舞,反而以相對穩
定的情緒和理性處理事情。
這一次再度驗證這種事雖然還是有特殊案例,
但是我覺得運氣幾乎不可能那麼好,發生在我
身上,所以下次還是從頭開始,一步一腳印,
腳踏實地。
雖然看得淡,但我不是什麼聖人,也還是有怨
言。讓我感嘆的是我自己也有責,但當初就講
過,這種事極少能夠一蹴可幾,然而,你卻還
是在認識短短不到一個月、也聊不過一個月,
就執意南下找我。唉,美其名是「這一段」,
實際上不過就是順序錯亂、先甘後苦罷了,這
些都可以從你不斷的消極忍耐和中止溝通得到
驗證。
最後,我想還是經驗的問題,我因為成長環境
和家庭因素,看到某些黑暗面比較多,另一方
面,也剛好經歷的次數多,所以比較能夠看到
背後的問題,結果卻忘記對方經驗較少,反而
疏忽對方可能沒辦法看到或深入了解真正的問
題,而執著在表面的結果。唉,雖然有經驗,
卻有好也有壞,是一把不折不扣的兩面刃。
現在回顧過去,真的不知道何者能留、何者任
它去。唉,簡直來亂的。
確定一件事,我看錯人。
終。
-----分隔線-----
8. 201603-20160904
possibly double, unsure.
personality and concept.
20-25.
existence denie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