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傳說中的LOG描述檔與電影調色

作者: zitinbxl (女人比男人更愛車...)   2019-04-18 00:10:37
很高興看到教學性的文章能夠激起大家的討論。
在這邊跟大家解釋一下,
我們使用log有幾個時機,其中對我來說最大的用處,
是用來統整不同機器拍攝的色調。
有些時候礙於硬體的限制,
所以可能得要同時使用機背和135相機,
這兩者的顏色調性本身就差滿多的,
為了要讓同一個案子裡的影像呈現統一的調性,
最快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統統把檔案套上log,
運用這樣的方式我們能夠提高在統整色調的效率。
其他有板友提到面對不同的場景,沒有一個通用的調色法,
我想這是毫無疑問的,除非在棚內,
否則面對的場景不管在光線或是顏色上都是千變萬化的,
所以想要有一個通用的調色其實是不可能的。
但是當使用某種調色方式用久了,像是用preset或是調控都好,
用久了以後就會逐漸知道遇到哪類型的光線或是顏色,
大概使用哪幾種調控會好看,經驗法則自然產生。
回過頭來,我並不在意這個,
我在意的是在同一個專案裡的調性是否一致,
所以我們分享出來的方式會比較往這個方向前進。
攝影從拍攝開始就沒有正解,後製也是,
多學習幾種方式,即便是自己不喜歡的方式,
也許可以觸發新的想法進而發現更適合自己的後製方法。
希望大家多多分享!謝謝收看。
※ 引述《ad47 (!)》之銘言:
: ※ 引述《qqwer0309 (qqwer0309)》之銘言:
: : 首先感謝原作者無私跟大家分享這麼多資訊,但是在看完這篇文章後,我懷疑文章中部分log使用知識的正確性(當然也有可能是我弄錯xdd)所以想來這邊分享一下小弟我對log的認知。
: : Log Profile 之所以會被應用在數位影像上的原因是因為Video Codec(編碼)上的限制。大部分的Video codec為了讓一般使用者在記錄動態影像時儲存空間不會那麼快爆掉,所以只提供8bit的影像深度,再搭配上Inter frame等等其他的壓縮技術,可以大大減少一般使用者儲存空間的負擔,但其實感光元件上能記錄下的bit-depth遠遠超過8-bit。
: : 拿板友常常推的A73來舉例,相機在拍攝靜態影像時最多可以記錄到14 bit(raw)的深度,但是在紀錄影片時卻只能記錄下8 bit的深度。這是因為相機的處理器在拿到每個感光元件顆粒送出14 bit的資訊後,會透過壓縮的方式,把資訊量壓縮到只剩8 bit。
: : 當相機要把感光元件上每個顆粒所記錄的14 bit資訊的壓縮到8 bit時,必定會丟失許多的資訊量。
: : 原本一個顆粒可以記錄下2^14種不同的亮度,但儲存動態影像時卻限制他只能用2^8種數值去表現原本2^14種的亮度,這樣的壓縮過程會導致影像只能保存感光元件所讀取到64分之1的資訊量。
: : 假設要在8bit中完全保留動態範圍,可以選擇用等間距的方式採樣:
: : 2^14跟2^8差了64倍,所以我們用64當一個間距做採樣,把原本2^14中0~63的資訊全部塞到2^8的0裡面去,而原本64~127的數值塞到2^8的1裡面去,以此類推我們就可以把原本2^14的動態範圍完整的用2^8空間記錄下來,但是原本的亮度中細節會被我們捨棄掉,原本0~63之間的差異會被捨棄掉,全部被當成0來看,也就是全部變成黑色。這樣的採樣方式我們雖然可以獲得完整的動態範圍,但是影像會因為捨棄太多重要的細微差異而失真。
: : 如果在8bit中保留最佳的亮度變化細節,可以選擇去頭去尾的方式採樣:
: : 我們可以選擇只紀錄2^14/2 中加減128的資訊,像是原本14bit資訊中的8192數值就當作8bit中128,8193就當作129以此類推,這樣所有亮度的變化差異都會被我們保留下來,但是高於8320和低於8064的亮度資訊都會被我們捨棄掉,也是就是會犧牲掉大量的動態範圍,影像也會因此看起來非常失真。
: : 這兩種採樣的方式都是非常極端的方式,不可能有廠商會用這樣的方式做相機XDD,舉這兩個例子要說明在相機把14bit的資訊壓縮成8bit的時候其實會丟掉相當多的資訊,但要如何在丟掉這麼多的情況下還保留影像的細節跟動態範圍ㄋ?這時後就是log profile派上用場的時候。
: : 說了這麼多就是要解釋log是被設計來把範圍很廣的資訊(14bit)塞到很小的容器裡(8bit)的一種數學方法,而且是專門設計給動態數位影像用的。所以我很困惑原文裡面說到要把RAW檔案轉成log色彩空間再調色的意義到底在哪裡XDD,原本的RAW檔就已經是14bit的完整資訊了,就算把它轉成log色彩空間也不會增加他的資訊量。
: 引言太長恕刪。
: 前天我朋友轉載並跟我分享後,我也有提出類似的疑問和建議,也得到原PO正面的回覆
: 和該文章部分修正(某張圖片有註記)(雖然我認為意思還是差那麼一些)
: 以下是我對原文的討論:
: 1.拍攝RAW檔,理論上不需要LOG,就能很好的調整對比。
: 對於原篇作者提出的說法
: "通常各家廠商會....他們的編碼過程中已經將Raw檔限制在特定對比度....限定的範圍內
: 做調整" 這部分說法我持懷疑態度。我認為可以確定的是每一種相機描述檔,
: 必定帶有特定的gamma/OTEF曲線,而在如Lightroom等修編軟體必定是此曲線上
: 再做進一步的修整。
: 我的意思就是,理論上要獲得最大的資訊量來做的修編,其實你要的是完全線性的曲線。
: LOG畢竟只是一個形式,甚至有好多種版本,其用意誠如原文描述的歷史脈絡,
: 是在資訊量與大小之間取得平衡點。
: 當你已經以RAW形式記錄時,就已經脫離上述的脈絡,
: 套上LOG後,其實只是如"相機描述檔"作用相同,
: 只是此時的相機的轉換函數是LOG取樣。
: 2.但我同意,實際上能以線性搭配的調色工具不會比LOG來的多,
: 電影產業上LOG使用太廣泛的,光是Lightroom要找到一整套線性輸入/輸出的工作流程
: 都有困難(LR輸入RAW檔肯定是使用線性來處理,但輸出目前只能靠OCIO外掛)~
: 如果是LOG則是滿滿的資源包可以套用。
: btw,裡面關於"版本處理 相機校正"部分,如果撇除美感上的調整,實際上
: 是可以透過拍攝色板對色的方式來達到正確的色彩對應關係;
: 意思是連同對比度,也能一併在比對過程中確定下來...但這一切都是理論計算上,
: 跟實際觀看的感受和個人美感調整無關。
作者: robin80829 (白雲塵)   2019-04-18 00:23:00
統一色調不是用校色卡嗎?
作者: LimYoHwan (gosu mage)   2019-04-18 00:28:00
說法怪怪的 不同品牌的相機 你把RAW用描述檔轉成log描述檔除非你定義顏色很精準 不然在LOG下顏色也是不一如果是網路上抓的那種XXX轉LOG 不同相機轉出來顏色還是不一樣的所以我覺得轉LOG有點脫褲子放屁
作者: irvinemax (0213-阿綸)   2019-04-18 00:35:00
這個概念大概是我先把所有顏色(不同相機的色調差異)都去掉,然後再自己把顏色(同樣的lut之類的)加上去
作者: LimYoHwan (gosu mage)   2019-04-18 00:37:00
顏色去掉還是有差異啦 只是那個顏色看起來淡而已不然怎麼3D LUT還分不同種相機去賣要我統一 比較靠譜的方式 還不如用Filmconvert去轉至少人家都已經先校正好了 總比自己蝦用一個描述檔強
作者: irvinemax (0213-阿綸)   2019-04-18 00:42:00
所以最原本的文章我有推文了,顏色正確統一,就是用color checker,根本不關log的事
作者: LimYoHwan (gosu mage)   2019-04-18 00:43:00
還是會有差異的 不然NIKON SONY都可調CANON膚色了
作者: irvinemax (0213-阿綸)   2019-04-18 00:44:00
至於每個人喜歡怎麼修,那是個人喜好。但你不能說用log是要當作基準來消除不同廠牌的顏色差異,那就是錯誤
作者: LimYoHwan (gosu mage)   2019-04-18 00:50:00
這東西老外早戰過了,最後轉log就只是space saving而已https://tinyurl.com/yxszjzux
作者: ad47 (我現身了~)   2019-04-18 01:31:00
套LOG的確只是變灰而已,等比例飽和、對比度拉回來還是有差
作者: momokoshi (廉價藝術工)   2019-04-18 01:35:00
假如是要跨機器同色調,我覺得做相機的ICC比較有效..不是傳統那種拍Kodak色卡的方式,是真的拍ICC target然後用silverfast這類的軟體做相機ICC
作者: ReDmango (愛戰暱稱的哪個白癡)   2019-04-18 07:45:00
這篇的說法 完全跟LOG無關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