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央行上海分行警告炒鞋存在著風險(評論)

作者: os2CV (os2CV)   2019-10-22 11:53:53
齊俊傑:央行都看不下去了 開始警告炒鞋的風險!
https://m.jrj.com.cn/madapter/finance/2019/10/21083028274825.shtml
2019-10-21 08:30:02
金融界網站 齊俊傑
最近,央行上海分行下發了一份金融簡報,上面的主題就叫做警惕炒鞋熱潮,防範金融風險,明確指出,那些所謂的炒鞋平臺就是擊鼓傳花的游戲,提醒各機構高度關註,採取有效措施防範風險。
今年以來,炒鞋也確實有點要瘋的意思,現在甚至連k線走勢圖都弄出來了,還分別做出了什麼阿迪達斯指數,耐克指數,喬丹指數。央行點名的平臺,就有大名鼎鼎的毒APP,nice,鬥牛,有貨,當客等等,有的平臺還多次實現融資,比如毒app,之前就獲得了紅杉資本和高榕資本的投資,王思聰也投資其中,最近估值已經達到了10億美元,在上面我們看到,發售價只有1000多的喬丹鞋,普遍賣出價都在8000以上。
看起來好像是個穩賺不賠的生意,有些款式的球鞋由於發行量較低,所以一路水漲船高。甚至最後漲到上萬,幾十萬的也都有。但是央行卻認定,這個背後可能會存在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融詐騙等等行為。
央行都看不下去了,開始警告炒鞋的風險!
央行給出的理由有這麼幾個,
1、炒鞋交易呈現出了證券化的趨勢,且交易量越來越大,什麼叫證券化趨勢,就是大家不再是買鞋來穿了,也不是用來收藏,而是為了倒手賺錢,甚至都不用球鞋交易,而是用鞋票交易。
2、有的平臺還為炒鞋者提供融資服務,無形中就給炒鞋加了杠桿。在這其中就很容易出現各種金融詐騙。比如說他告訴你借錢給你了,但其實根本就沒有落實,實質就是跟你賭價格的方向,一旦你輸了,他就全額吞掉你的資金。在期貨交易中,這種貓膩廣泛存在。
3、黑箱操作,大量的錢都在平臺手裡,一旦跑路就跟網貸平臺一樣,最後炒鞋者血本無歸。
鑒於此,央行才開始警惕炒鞋的風險,其實近些年,不光是炒鞋,還有炒酒,炒幣,前幾年,還炒茶,炒礦,炒傢具手串,炒藏獒,最早還炒過鋼貿,炒過君子蘭,結果都無一例外,是大量投資者損失慘重,甚至血本無歸,然後背負一身債務,教訓都是慘痛的,但是這些都並不能讓大家成熟起來。依舊在各種炒作中,一擲千金。老齊總說,他買顆大白菜,都得貨比三家,挑那個性價比最高的,但是當你做出有關一輩子資金的投資的時候,卻往往極端草率,可能就是因為別人的一句話,或者自己在什麼上看到了一個消息。
炒鞋這個事其實根本不太能理解,這東西稀缺嗎?球鞋愛好者可能覺得稀缺,但是他的生產決策權都在廠家手裡,廠家隨時隨地可以加大供給,所以即便他現在稀缺,那也都是一種偽稀缺,只要人家主觀上稍微一改變,很可能就變得供大於求,而且並不違反任何法律和規定,甚至可以在你完全不清楚的情況下就完成了供給。另外,從需求端來說,這東西有消耗嗎?可以說消耗量極低,真正被炒到大幾千的鞋,平日里被穿出去打球的就很少了。
大部分人還是拿來收藏用,偶爾下下地得瑟一下而已。所以一個供給不確定,消耗很少的東西,價格能夠持續上漲嗎?顯然是存在很大疑問的。再加上,這東西沒有任何剛需,替代性也非常強,我不穿喬丹系列穿阿迪系列,也是一樣的。
當然有人會說老齊根本不懂球鞋,每雙球鞋背後都是每個球星的故事,這話沒錯,如果你買來消費,老齊確實沒有發言權,我也很喜歡這些漂亮的球鞋,但是如果你把它當成一種賺錢的手段,拿他就是金融品,而不再只是球鞋,那些所謂的故事,都是為金融服務的東西而已。
所以最終他會按照金融品的趨勢發展,之前大家炒藏獒,炒傢具也是這麼說的,你根本不懂,這狗是一種神犬,這傢具背後是歷史,最逗逼的是炒君子蘭的時候,老百姓覺得,家裡可以沒飯吃但不能沒有君子蘭,你們這些外地人根本不懂,這是我們長春人的傲嬌。結果國企事業單位都開始拿錢去買花,沒過多久泡沫就破滅了。長春人的財富被洗劫一空。史稱東方鬱金香泡沫。
其實跟炒鞋差不太多的就是現在炒酒,大家現在把茅臺當成了硬通貨,一瓶酒兩三千的賣,這其實也是一個道理,廠家每年還在不斷供給,而且量並不小,市場需求根本沒那麼多,誰家也不會日常開瓶茅臺,那都是電視劇里才這麼演,自打他漲到2000以上之後,商務宴請茅臺都越來越少了,大多被五糧液,國窖,夢之藍這些東西代替。即便是生意人,也覺得2000多一瓶酒實在有點離譜了。這就說明,他的需求並不強烈,替代品也很多,現在還在漲價,甚至一酒難求,根本就是經銷商壓貨,但他們壓貨的過程是不斷投入資金,拉升市值的過程。
一旦他們開始把市值變現,那麼茅臺價格也會稀里嘩啦的掉下來。2012-2013年茅臺其實就拉到過2000以上,但是到了2015-2016年,又跌回到了1000以下。所以他也是有周期的。拿這些東西當成金融品炒的朋友,一定要小心,其實他們比股票基金要危險的多。股票是有孳息能力的,未來業績也是長期增長的,而這些東西長期看必然是供給大於需求的。現在看起來稀缺,只是很多投資需求加進來了,所以才矇蔽了很多人的雙眼。其實真正的消費需求根本沒多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