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 1z Kplus與1z Q2後電磨選擇

作者: asd56445 (小白Z)   2022-03-30 00:16:52
先抒發一下個人對這兩隻磨豆機的感想:
目前認知1z Kplus因為研磨集中度贏Q2許多,
所以Kplus在手沖風味上乾淨,層次不多,如果萃取濃度得宜風味上的餘韻會相當綿長。
而Q2因為粒徑分布相較Kplus廣,所以喝到層次多變,也比較容易品嘗出不同風味。
在手沖風味上Q2贏Kplus,而且沖煮上也更為輕鬆,
Kplus就需要不斷調整,找到適合的萃取率,比起Q2更為費心。
不過Kplus價格貴Q2將近一倍,手沖風味上卻沒有Q2來的方便與好喝,
而Kplus厲害的地方就在於,乾淨程度上Q2是怎麼也無法達Kplus的水準,
但Kplus可以在沖煮手法上改變,盡量沖煮出多層次的風味。
不知道以上感想有沒有誤?
目前覺得Q2操作上太麻煩,而Kplus手沖較費心,
想請問目前考慮購入601n與ODE,哪台手沖效果較類似Q2,且細粉較少?
作者: jack8366 (捲毛)   2022-03-30 00:25:00
風味本來就很主觀,我覺得你去想辦法去找用這幾台機器的咖啡店喝比較準kplus分佈比較均勻其實反而對大部分人會比Q2好掌握,我猜你是比較喜歡磨出來層次比較廣的,不過大部分越高階磨豆機分佈越平均,你也可以考慮磨到一半調個刻度看看
作者: HsnuYutaka (Est amo)   2022-03-30 00:41:00
ODE風味跟Q2接近 我兩台都同時擁有過
作者: Jasperrr (Jasper)   2022-03-30 00:59:00
ODE刀盤給人的評價就是高度集中 也是偏精準打擊的風味層次要花點手法去調整
作者: mmonkeyboyy (great)   2022-03-30 01:46:00
ODE 手沖在這個價位算非常好 缺點就是太慢
作者: soulivee (Lyz)   2022-03-30 06:46:00
我認為c40表現出色,除了粒徑分佈,跟刀盤表面的橫紋很有關。粗糙面研磨可以在同樣粒徑下破壞更多細胞壁,釋放更多香氣分子讓風味更上揚我沒有用過Q2。但如果希望粉徑分佈廣粉本身較有層次,日系機應該比較符合需求
作者: steffenlee (steffen)   2022-03-30 08:13:00
601不用考慮 買了KPLUS 601立馬賣掉了(相對雜味很多)KPLUS要不要刻度8磨一半 再轉到刻度7磨完 不就符合樓主覺得太均勻問題? 大家要的不就是粉要均勻雜味少嗎反正KPLUS刻度是外調 一次研磨要分更多刻度也行
作者: sy74957503 (小堸)   2022-03-30 08:34:00
聽說k刀盤幾年前開始有了橫紋,原來k也有破壞細胞壁功效
作者: soulivee (Lyz)   2022-03-30 08:36:00
應該多少有差~表面特性的設計我覺得對風味影響超大有鍍沒鍍,粗糙面的設計法也有差。像ETZ刀系如Lido也是粗糙,但效果就很不一樣~C40研磨就很香,Lido則是醇厚感萃取效率超好
作者: Icta ( )   2022-03-30 08:50:00
所有的碎裂都是伴隨細胞壁破碎,不管有沒有鍍膜都是一樣的鍍膜主要造成兩種效果:一個是降銳利度,另一個是降摩擦力降銳利度會讓咬豆效率下降,降摩擦力會讓出粉效率增加咬豆效率下降會增加研磨前期細粉出粉效率增加會降低研磨後期細粉,避免後段阻塞互磨所以最後還是要搭配個別刀盤幾何設計來看鍍膜本身未必會有單一面向的影響老話一句,業界沒有人知道最佳粒徑該是什麼都是做出來喝了才知道好壞
作者: jaysuzuki (我要成為核心王)   2022-03-30 09:00:00
我好奇K粒徑分布比Q2集中很多,是哪邊有數據可供參嗎?
作者: stillwerise (瀟湘夜雨)   2022-03-30 09:37:00
ip錯誤 ^U^
作者: soulivee (Lyz)   2022-03-30 10:36:00
自己玩的感覺磨豆機這種東西就跟樂器很像磨出來的粉也會有不同的特性,依據特性去調整沖煮流程才能夠發揮機子實力。設計上也是牽一髮動全身
作者: fenderrb   2022-03-30 10:43:00
我也是這麼覺得,Q2用的E刀 風味表現比較討喜
作者: s85249500   2022-03-30 10:53:00
心得讚同Q2,最近買了ACE R1…乾淨!
作者: EsotericTW (Esoteric)   2022-03-30 13:30:00
想請問這裡討論的Q2都是七芯版嗎
作者: jaysuzuki (我要成為核心王)   2022-03-30 13:56:00
應該是,五芯就是比較普通的公版刀了
作者: sunsonsam (立夋)   2022-03-30 15:26:00
我覺得K+磨完大顆粒上都帶著細粉 看了挺煩躁的篩粉罐搖幾下超多粉 不知道是原始設計就這樣還是我拿到的是籤王?
作者: frozen770401 (大熊)   2022-03-30 15:58:00
https://youtu.be/ggbTWndD46s樓上可以試試看重看了一下好像是在說細粉太多的問題抱歉別理我
作者: Rafachu (rafachu)   2022-03-30 16:09:00
601n+J妹路過,電磨就是量大快速,有需求就一台601n買來先校正,正常來說是刻度6可以一刀流,如果沒校正就是4.5左右。再磨個幾把讓裡面會被塞住的地方細粉都填滿,味道就會開始穩定發揮了。另外601n啟動的震動很大力,土炮的吧檯桌被震壞一張了…
作者: jaysuzuki (我要成為核心王)   2022-03-30 16:20:00
K研磨度調多少覺得細粉多? C40調細也是很多細粉
作者: scorpioliu (Max)   2022-03-30 16:38:00
https://bit.ly/3qLDChf 關於細粉蕭大這篇貼文很好理
作者: jaysuzuki (我要成為核心王)   2022-03-30 16:42:00
RDT也不推嗎?
作者: Icta ( )   2022-03-30 19:31:00
RDT被講成這樣 哈哈有強迫症的不RDT是要怎麼救豆子是一回事,細粉在channel發生的時候是惡魔,其他的時候不是也不是什麼好豆不怕有細粉,不然大廠幹嘛出brew burr?我贊同磨細不篩粉,但也沒有覺得細粉無所謂細粉多到一個程度,萃取率反而會掉喔而且傳統手法是隱惡,當代精品萃取是揚善真的站在中間看,兩邊都不順眼喝得開心就好,包容啦包容
作者: SURREALTMR (neil)   2022-03-30 20:08:00
這麼巧.JH的最近影片反而贊成RDT XDDD
作者: scorpioliu (Max)   2022-03-30 21:09:00
作者: Icta ( )   2022-03-30 21:19:00
真的把抗靜電得好,做到有無rdt無差別的程度,市面上很難找無論哪個論壇的大多數用家用的機種大多都是rdt下去差異很大
作者: cloud1017 (銅鑼衛門)   2022-03-31 08:57:00
反正我信James Hoffmann
作者: steve1012 (steve)   2022-03-31 11:10:00
Rdt 根本沒啥好戰的噴兩滴水減少靜電又沒什麼損害 要戰還是講些理由吧
作者: fenderrb   2022-03-31 11:19:00
噴水是什麼古時候的方法啊......沒什麼損害但是也沒什麼實質幫助
作者: jaysuzuki (我要成為核心王)   2022-03-31 12:04:00
玩義式就知道有些磨豆機有無RDT差距之大QQ
作者: sunbiba ( )   2022-03-31 12:07:00
看來預算不到jmax,買Q2也不錯
作者: jaysuzuki (我要成為核心王)   2022-03-31 12:10:00
手沖的話Q2不會比J-max差,要義式再J-max
作者: steve1012 (steve)   2022-03-31 12:12:00
消除靜電就很好用了 連wbc 冠軍都覺得好用呢
作者: jakkx (風藍)   2022-03-31 12:34:00
能用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手沖這手法也超古的
作者: cloud1017 (銅鑼衛門)   2022-03-31 12:51:00
沒RDT的601n出粉口我受不了
作者: Icta ( )   2022-03-31 13:21:00
不知道哪一台常見機種不rdt可以完全不飛粉不沾黏的versalab?商用機就不說了,monolith跟weber這種rdt下去也會有差rdt只會越來越普遍,因為single dosing的需求越來越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