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Matt Perger: The EK43 Part Two

作者: gnimai (無所謂先生)   2014-05-14 08:21:38
Matt Perger在Part One裡,紀錄了一些心路歷程,以及他在WBC比賽中使用的參數。在
Part Two裡,則會帶進更多的數據,利用Mahlkonig工廠的「雷射粒徑分析儀」檢出的參
數,科學化地分析EK43之所以能改善咖啡品質的原因。
作者: freshroast (RebA CoffeE)   2014-05-14 08:37:00
推,感謝翻譯
作者: j0950392 (咖啡豆)   2014-05-14 08:46:00
作者: chestersun (景泰藍)   2014-05-14 09:26:00
推~
作者: HsnuYutaka (Est amo)   2014-05-14 09:47:00
Anfim看起來就像EK43平移過去的curve 兩者的SD應該也接近 可以合理推測Anfim刻度調小後就有EK43的curve出現不過平刀和錐刀切出來的"形狀"也是影響風味很大的關鍵另外他沒有拿Anfim頂級的Special 450刀盤去測有點可惜
作者: sltovrey (嘎嘎嘎嘎逼)   2014-05-14 10:06:00
也許他有,只是發現研磨跟味道難以解釋
作者: redddd (咖啡大毒梟)   2014-05-14 10:51:00
萃取率愈高愈好喝??也得看是豆子的烘焙型態,蘿蔔並沒有像這篇文寫得那麼不堪
作者: Ignor (鬥塔老師)   2014-05-14 12:12:00
究竟是挑戰豆子的極限還是磨豆機的
作者: Ianthegood (雜碎。)   2014-05-14 14:45:00
這個數據的解釋方式滿biased的...
作者: tiramisue (drinker)   2014-05-14 22:25:00
推!
作者: majolicass (munm)   2014-05-15 13:58:00
作者: beerfish   2014-05-16 00:27:00
作者: caim0725 (該隱)   2014-05-19 23:51:00
所以他決定刻度的方式 是看什麼刻度有該摩豆機能達到的最高萃取率嗎? 是說對於那豆子 蘿蔔無法萃到超過20%嗎@@?看不太懂這一段 決定刻度的方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