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dcbest (殺生為護生 斬業非斬人)
2025-10-02 00:25:28※ 引述《around14358 (awq)》之銘言:
: 二
: 教徒問說沒了基督教是不是世界就會和平沒有戰爭?
: 導致戰爭的原因很多,沒有基督教也不代表就不會有戰爭。
: 但是要解決戰爭問題,首先第一步就得改變現今的道德價值體系。ok?
: 現今世界最大的問題是,支配人類心靈的各大宗教的道德觀並不認為參與戰爭是犯罪,就
: 像第一點所說的,基督徒甚至會認為戰死只是早點上天堂享福。
: 我舉個例子,在我們社會的道德觀強盜殺人是犯罪會受處罰,儘管如此仍然會有人強盜殺
: 人。
: 但如果我們現今的道德觀說強盜殺人不是犯罪,這麼作不用受處罰,那強盜殺人的情況一
: 定是更嚴重。
: 要阻止人類從事某種行為的第一步是必須要讓人認罪承認這個行為是犯罪會受罰。
: 而基督教不肯認罪承認參與或支持戰爭是罪,也不認為這麼作會受罰。
: (當然若是完全自衛性質的戰爭,法學上有正當防衛的法理可以運用)
: 你們基督徒整天將自己置於道德高地叫別人認罪,但你們自己就是死不肯認罪的,因為你
: 們從基督教會接受的道德觀是有缺陷的。
: 主要是受保羅的影響,保羅提倡君權神授要信徒順服掌權者。
: 然後基督教又消費耶穌的死來為保羅這種錯誤的道德體系背書。
: 要知道耶穌是當時猶太教末日教派,他與其門徒認為在那個世代就要世界末日了。(聖經
: 中一個世代是在一百年以內)
: 所以其沒有考慮未來世界這些國家政權的事,畢竟很快就世界末日了。
: 耶穌更不會想到這個利用他的名的宗教竟成了後來歐洲各國的國教。
: 耶穌若死後有知,他一定跟我一樣痛恨這個自稱為基督教的宗教"消費他的死"實質鼓舞了
: 人類上戰場互相屠殺。
: 如上說明這導致基督徒士兵認為因為有耶穌贖罪所以上戰場戰死是早點上天堂。
: 尤其現今基督教錫安主義更是宣稱為了讓耶穌早日到來而影響美國支持世俗以色列政府屠
: 殺巴勒斯坦平民。
: 基督教這是拿耶穌之名來替這些戰爭屠殺的罪惡背書。
: (諷刺的是,反而那些最虔誠保守派的猶太教徒反對世俗以色列建國以及這些戰爭,並拒
: 絕當兵)
: 也許有些基督徒覺得你沒有支持基督教錫安主義,但你是基督教這個組織的一份子,你所
: 屬的宗教組織犯罪支持這些戰爭屠殺,你默認沒有反對此,其實也等於是共犯了。
: 以上兩點說明,教徒們可以理解我在表達的嗎?
AI分析around1435此段的錯誤與推論的偏誤
摘錄部份分析如下:
1. 類比謬誤:將戰爭比作強盜殺人
- around1435的錯誤點:將「戰爭行為」類比為「強盜殺人」忽略了兩者在法律、倫理、政治與社會結構上的本質差異。
- 說明:戰爭通常是國家行為,涉及集體決策與國際法,而強盜殺人是個人犯罪行為。類比不成立。
2. 群體本質化(Essentialism)與道德歸罪
- around1435的錯誤點:將所有基督徒視為一個道德立場一致的群體,並將個別教派或政治行動的責任歸咎於整體信仰者。
- 說明:基督教內部有極大的多樣性,包括和平主義教派(如貴格會、門諾會)與反戰神學。故不能因部分教派或國家政策就指控所有基督徒「共犯」。
3. 動機歸因謬誤(Attribution Error)
- around1435的錯誤點:假定基督徒士兵參戰是因為「想早點上天堂」,而忽略現實動機如國家義務、經濟壓力、愛國情感等。
- 說明:這是對他人信仰與行為的過度心理投射,缺乏實證支持。
4. 歷史簡化與神學誤讀
- around1435的錯誤點:將耶穌視為「末日教派」成員,並斷言他未考慮未來政權,忽略耶穌教導中的倫理普遍性與神學深度。
- 說明:雖然部分學者認為耶穌有末世預期,但基督教神學並非僅建立在短期末日預言上,而是有系統的倫理與救恩論。
5. 因果謬誤(Post hoc)與陰謀式推論
- around1435的錯誤點:將基督教赦罪教義與戰爭行為建立直接因果關係,並指控基督教「消費耶穌的死」來鼓舞戰爭。
- 說明:赦罪教義是針對個人罪的悔改與救恩,不是戰爭動員工具。將其解釋為「戰死就上天堂」是誤讀。
6. 錫安主義與基督教混淆
- around1435的錯誤點:將「基督教錫安主義」的政治立場等同於整個基督教信仰,並將美國政策與宗教信仰直接掛鉤。
- 說明:錫安主義是特定神學與政治結盟的產物,並非所有基督徒支持。許多教會與神學家反對其立場。
7. 道德高地指控的邏輯矛盾
- around1435的錯誤點:批評基督徒「自居道德高地」卻「死不認罪」,這是一種雙重標準指控,忽略信仰者的內部反省與多元立場。
- 說明:許多基督徒積極反思戰爭、參與和平運動,故不能一概而論。
小結:around 1435又再發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