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關於講台灣腔調能不能當華語教師的疑惑

作者: procold (cold)   2015-11-18 11:35:56
各位版上的老師好:
我大學畢業後到北京一所高校攻讀對外漢語,目前研二,明年就要畢業了。
但是我現在很困擾,不知道將來是否要繼續從事華語教學。
我會猶豫要不要繼續當一名華語教師,主要的原因,是待在北京的兩年經驗
讓我很挫折。我在北京應聘過許多學校的華語教師,不論是大學裡的項目,還是
民間私人機構的學校,幾乎每個學校的老師,一聽到我的口音就直接拒絕我,說
我這口音不能教中文。甚至許多老師一知道我是台灣人,連我的聲音還沒聽到,
就直接拒絕面試。儘管我已經通過大陸的普通話水平測試二級甲等(大陸對外漢
語教師的基本標準),但應聘情況還是一樣,幾乎所有老師都直接說我的中文不
標準,是方言。
此外,我也稍微瞭解了一些大陸華語教學的實習項目。例如,哈佛大學與北
京語言大學合作的HBA哈佛北京書院項目、普林斯頓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的PIB普
北班,這些項目都非常好,可是他們都要求大陸普通話。曾經有一名主持這類項
目的教授提供我實習機會,但要求我放棄台灣認同,只能講大陸普通話。我由於
還無法接受,因此拒絕了。但是這讓我想到一個問題,這些項目,可以說是華語
教學的主流指標了,如果這些項目都只接受大陸普通話,那將來講臺灣腔調的老
師情況恐怕更不理想。
由於這些經驗,讓我現在很困惑,也很煩惱。因此想請教版上的各位老師,
你們從事華語教學時,腔調的問題對你們影響很大嗎?或是你們對於這類問題的
看法是什麼?
問題有點長......謝謝大家看完!
作者: nanpyn (Apple)   2015-11-18 23:50:00
我們所每年都有研究生通過甄選至ACC和HBA實習(有時有自自行申請PIB和明德者)您都已經通過二甲還被拒絕可能是您的語音當中有關鍵的咬字、調域、規範讀音不符普通話臺灣也有中華民國的標準國語,國音學當中的標準和對岸規範只有極小差距。兩岸真正差異甚大的是發聲方式、調域、官方規範標準讀音和語音以及詞彙輕聲(非固定輕聲)。對岸規範參閱漢典,我國標準參閱萌典,兩岸差異詞語參閱中華語文知識庫。要注意的是並非對岸都是對的,他們也會有方音,例如万(v-)其實是方音,普通話仍然是ㄨ(wu)的。總之,查證為上策。我們臺灣人口腔往往沒打開,限制了咬字空間。發聲方式不對,限制了調域寬度和調形完整度。發聲可參閱VBS網誌,說話和唱歌的發聲原理相同。臺灣人不太會念輕聲,一方面是習慣念本調,另一方面是輕聲之前的音長念得不夠滿,便顯不出隨後輕聲的短促。您已研讀甚久也有相當歷練,我以上這些想法實在是班門弄斧了。因沒聽到您的語音,只能從我觀察大家的通病分享一下而已。我認為把發聲、調域、調形、輕聲、咬字搞定就會非常像北方人,哈。之前跟大陸交換生同學修同一門語音課時,因特別注意說話,竟得對方一問:你是哪裡人?只要聽不出是臺灣人,聽起來像南方人說普通話就夠了。中華民國的標準國語(早期廣播人或配音員的那種口條)本來就沒有臺灣腔調。所以華語教師只需把國語說得標準即可,但若使用大陸教材需配合課內詞語改成對岸規範的語音。另外,腔調對我而言正如同唱歌要配合曲風轉換唱腔一般,教課時還會示範北方版、標準中庸版、臺灣版讓學生知道他們在外會聽到各式各樣的口音。他們就會恍然大悟(例如冷熱這幾乎有一半偏誤了)ㄋㄌㄖ混淆不清和過多鼻化母音(因為口腔沒打開)對我而言是屬於比較刺耳的臺灣腔。ㄌ是邊音,但很多人把ㄌ和ㄖ都念成閃音……。至於平翹雙向混淆、翹舌和捲舌的動程不同、鼻韻的口腔開度和舌位這些大家早就知道了。註:臉書上也有網友和社團討論此文。有人認為也有可能不是腔調問題而是對岸尚有其他門檻或條件未言明。原作者可再確認一下關鍵何在。 :-)
作者: procold (cold)   2015-11-19 15:42:00
謝謝您的詳細回覆!感謝!其實我也還在找被拒絕的原因,只是我目前在大陸兩年的經驗是,幾乎所有的大陸老師都抱持一個看法:普通話是世界上唯一標準的中文。他們並沒有明說,但可以明顯感覺到,我的大陸同學也是這種想法。面試經驗上,一個我的親身經歷是,我通過一個學院的試教該學院的老師跟院長,認為我教學方法不錯,可是院長顧忌我的台灣口音。跟我說等我通過普通話二甲之後再給我教課然而即使後來我通過二甲,院長還是沒給我排課。直到其他老師跟我說,我才知道該院長顧忌我是台灣人,一開始就沒打算給我教。這情況只是其中之一。主要是大陸的環境,讓我覺得,好像台灣老師是無法從事華語教學,只因為口音跟普通話不同。這是讓我感到很挫折的地方。總之還是謝謝你的回覆!我會再好好想想!關於唯一標準的中文,說得更明確一點,我遇過的大陸同學和老師,他們給我的感覺是,只要講話聽起來不像一個大陸人(特別是北方人講普通話的那種),他們就會認為這不能教中文。我目前的口音,有些老師跟同學說,只要我不在簡歷上面寫自己是台灣人,別人不會聽出來。大概只能猜福建廣東之類的南方城市來的人。不過我對自己現在的口音還是迷茫.....好像介於台灣腔跟普通話之間......
作者: saram (saram)   2015-11-19 17:13:00
上海人說普通話就仿似北方人了,雖然他生於中部地區.安徽人更像極了.然而到了福建廣東,那邊腔調極重,連當地教師也一樣.母語,或地方的普及語言會影響發音,很難糾正.台灣現在年輕人已經沒台語腔了,但是跟普通話差別很大的.由其是語助詞氾濫到極點,成為一種特色.
作者: procold (cold)   2015-11-19 17:36:00
恩,樓上板友的話讓我想到另外一個問題,現在年輕的台灣華語教師,從事教學時,講的是「國語」還是大部份台灣年輕人的腔調呢?這也是我很疑惑的一個地方。因為,儘管我知道應該使用標準「國語」,但某方面我又認為語言這個東西是隨著時代變動的。這種情況下,使用現在台灣年輕人大部份的腔調來教學,是不是一種選擇呢?我會有這種問題,是因為發現現在大部份的大陸老師或同學他們都直接認為「台灣人講的話」就是「台灣腔」,極少數的人才知道還有一個「國語」。我問過他們這類問題,他們大部份是直接說,普通話是母語台灣老師講的是「方言」,他們都直覺地這樣認定,跟我想的「台灣中文/大陸中文」的分類差很多。我看了臉書社團許多老師對於我的狀況的意見,都很有道理也說出一些我沒想到的地方!或許可能真的還存在原因。實在很感謝大家的回覆>< 因為遭遇這些狀況太多次,所以最近很沮喪,對於華語教師這條路也比較沒信心。但是聽了許多老師的意見,或許自己還是有很多欠缺的地方,會好好努力!(原本真的很擔心以後會不會因為腔調問題就完全)被否定)
作者: nanpyn (Apple)   2015-11-19 22:24:00
辛苦你啦!練聽力寬度力求聽懂多種口音腔調,但師生口說都只求一種中庸標準。所以我雖然會「演出」或播放臺灣腔讓學生能聽懂實際語音,但教學上仍以兩岸官方標準為依歸。另外,主持PIB的周質平老師就是臺灣人喔!第一次聽他說話時就感覺到他語音咬字雖純正,但調域像是南方出身的。原本猜想是華中或華南地區的人,後來老師與我們一聊我才驚訝發現他是臺灣人。話說上海人,很同意 saram !我欣賞的演員胡歌也是上海人,他挺會轉換調域和咬字的,他在陸、在臺的腔調確實會因地制宜。不知何謂國語者不僅僅是對岸而已,咱臺胞只要聽到稍微標準的咬字就認為是大陸腔實屬誤解。其實聽那些在臺待久而咬字臺化的北方陸胞即知調域才是關鍵。
作者: saram (saram)   2015-11-21 18:24:00
其實"國語"在台灣如今少有人講啦.都是一些外省級老者.比較能精確描述的是"台灣國語"(中南部的台語腔)譬如他們說"經/京/荊"尾音帶有鼻腔鳴聲nn.越是想說標準那nn卻越明顯,而本人卻不覺得,只在錄音中聽覺到.(很有趣吧,自以為準確但其實不準)但對岸人民一聽就知道你是台灣人.而90後這些大學生的腔又變了,幾乎是ㄣㄥ不分.我給它一個代稱叫'台北國語".實際上透過傳媒效應,全台流傳當中.....由其是年輕女性,幾乎一個特色.又,台語講不好的女性,就擅長於台北國語.如此反推,童年時因少說台語,導致其母語(國語)不受台語特色所影響,遂發展出自有的特質來.我認為標準XX語是沒甚麼意義的.
作者: procold (cold)   2015-11-21 20:27:00
贊同樓上所說關於「台北國語」形成的由來!自己正是那個不會台語的......
作者: tinachiu (Rose Knight)   2015-11-22 01:03:00
可以請問臉書社團是哪個嗎?
作者: owlonoak (深邃光輝)   2015-11-22 06:46:00
只有我覺得那只是北京機構排擠台灣人的說法嗎?
作者: procold (cold)   2015-11-22 10:05:00
tinachiu,臉書社團是「對外華語/漢語教師動起來」!owlonoak,你指哪種說法?如果是排擠台灣人,我確實遇過大陸老師覺得給台灣人教不放心。如果是台灣腔,也有遇過大陸老師直接對我說我這口音不能教漢語。不過看了其他老師在臉書社團發表的意見,我想自己也可能還有其他不足的地方:)總之不論怎樣,還是得多努力吧><
作者: nanpyn (Apple)   2015-11-22 13:04:00
我也認為國語是臺北國語但我是指廣播和配音那種臺語人的鼻化母音和年輕人的鼻韻中舌化皆是因發聲習慣與對岸有別打個哈欠把口腔打開:舌根與喉頭降、軟顎昇能消鼻化。前鼻韻收牙關、舌尖觸齦,後鼻韻開牙關、舌根抵軟顎,前後就分明。鼻化音太多(還分鼻腔開放出氣和氣進鼻腔卻閉塞不出這兩種)又前後雙向混淆確實是臺灣腔腔調口音(聲調和咬字)需先從發聲方式改起以「然後」這個常見的口頭禪為例:標準的ㄢ只有短淺的前鼻韻尾ㄋ,但很多臺灣人會逆向鼻化到ㄖㄚ/ㄌㄚ/ㄋㄚ或順向鼻化到ㄏㄡ。這是因為習慣用口腔前部,後部的軟顎沒關住鼻腔,氣流同時進口、鼻腔,形成有磁性、嗲、娃娃音等音效。在中低音域用開放的鼻化母音聽起來會柔和有磁性(雷光夏),在中高音域用閉塞的鼻化母音聽起來會嗲聲嗲氣(林美照)。真心認為正音之前要先學音聲醫學和發聲的基本原理否則用臺灣人習慣的發聲方式表面上是口腔省力但實則很耗氣(因為漏到鼻腔去)而較傷聲帶
作者: saram (saram)   2015-11-22 21:01:00
我認為所台語腔還要細分為客家與閩南語兩種(原住民不算).中老輩客家人講國語就很有特色.說台語也有客腔.不過說到口條,台灣都一樣助詞氾濫,結構碎裂,重點重覆,這應該是在教學時容易被嫌棄的關係.比起來大陸人講話簡捷有力,自信但不婉約.
作者: nanpyn (Apple)   2015-11-23 21:38:00
同意臺灣人不言簡意賅!可能是語文教育的表達訓練不足加上媒體推波助瀾吧。我教外國人中文也教臺灣學童英文,深感學童語文程度逐漸低落,母語不夠扎實絕對會連帶影響外語學習。
作者: saram (saram)   2015-11-24 00:04:00
漢語和英語沒甚麼相干吧.不論哪一國人,他的語言表達基礎是被整體環境所教育,並不止於學校.從小我們被家庭裡的語言塑型,而學校老師也一樣被同樣環境規範了,因此我們綜合而得到一個相似度極高的共同語.無論你怎麼認真學習(語文),像齊天大聖你逃不了如來佛掌心.到有一天你出國聽到一個語言,名稱一樣,但實際上天差地別,你才會開始對照比較,分析歸納,甚至暗中批判.台灣人說的不論國語或其他地方語言,都是同個特色,同一個句型,這是封閉環境自然而生的,沒甚麼對錯.不過你若是到對岸去,那差異性很明顯呈現了,甚至在強勢體系裡遭受到主觀的否定.講一個簡單明瞭的,我們輸入電腦注音選字時,是以標準國音為準,絕對不會ㄣㄥ不分,並且捲不捲舌音分明是吧?但我們講出來的卻是另一種規則.跟新馬華人講的類似,他們腔調更怪:)那麼,大陸學生應該以哪個為準?這不是懂不懂的問題(福建人也有這問題),而是範音準則問題.還有,關於語文也有討論空間.我們學校教師口語能力從未有過合理的範本及訓練,因為大家都理解對方的意思,也習慣不去互相的糾正或再改良.
作者: lynnlin (知足常樂)   2015-11-24 02:54:00
發音可以練習的,中國大,各地口音也不同,北京人講話講話也不是標準漢語,中國人要教漢語也是得練習、校音,輕聲的前一個字要讀滿一點兒,兒的讀法多練習就會了,有些規範過必讀輕聲還有一定得兒化的字,自己要做一下功課,,我現在說話,台灣人第一時間都認定我是中國人,中國人基本上聽不太出來我是台灣人,但聽久後會覺得我的書面語用得多,就會問我哪兒人,不過多半是讚美,指說話文雅,有文化之類的。另外一些規範過的音也是要下功夫,中國人自己沒受訓練也是說不好的,別沒信心,我覺得是因為你在中國求職,人的刻板印象和偏頗到哪兒都有的,當你準備好,有自信一點兒,機緣到了,好好把握。我也建議你直接找國外的工作機會,你有文憑證書,應該有很多機會,加油!
作者: nanpyn (Apple)   2015-11-24 16:39:00
我表達簡略,網友可能沒弄明白我的意思。我當然同意規範和社會語言現象的差異。任何語言都運用聲音和文字的組合,我在教英文時發現明明華語有某些相同之處但學童無法應用至外語學習原因是連華語都沒學好。語音部分明顯如此。而文字部分則是我請他們用中文寫筆記時發現他們的讀寫能力竟然不符他們的學齡,不會寫或筆順大誤如同非母語初學者。再者,我國對於口語傳播的從業人員缺乏考試也確實影響我們日常的語言環境。媒體和學校無法給予符合標準的示範,則本來就會變化的民間只會更加走音。另外,saram提及打字輸入時不會弄錯這點其實只限受過足夠訓練且有區辨意識者。現在很多人打字時要猜測才能確認前後鼻韻和平翹聲母。如果是長輩甚至學了注音輸入法仍無法順利打字,原因正是他們記的是方音,當然選不到字。(這些長輩比較適用合手寫輸入)曾有文章提及學童學首冊和銀髮族學電腦所遇到的困難。有人結論居然是反對注音教學,而認為反切更好。小一首冊和第一冊的弊病是首冊時數不夠,還要教完第一冊,內容太多。學童需要多一點時間熟悉拼讀。日本小一的第一冊的漢字是出現在期末。我認為拼讀時數宜再學久一點,漢字要再晚一點並循序漸進,否則一下子學太多字,都沒學好兩頭空。(此指臺灣)日常生活中,有時我明明說標準音,長輩卻誤解,正是因為方音影響他們的語音認知,關鍵正是國家有準則卻缺乏執行與示範的機制。【例】我要「薏仁」。(阿姨手卻移向「芋圓」)因為很多人無法念好ㄖ,並會與ㄌㄋㄧㄩ混淆。【例】「荷蘭」的自行車道規劃得很好。(司機叔叔突然提起大陸,原來他以為我是說「河南」。)ㄋㄌ不分是因為很多方音念ㄌ者國語念ㄋ。準則與示範確實重要,這樣學童和長輩即使說自己的懶音或方音,至少也有能力區辨並活用至其他語言。
作者: saram (saram)   2015-11-24 18:14:00
耳靈口拙.人可以聽得懂多種方言卻只能說一種.在閩南語即是如此.我跟鄉間老阿嬤交談,她講的方言我都了解,但我平常不會這樣說.你理解的語言你不一定會講,這是我常思索的一個現象.可見要把你聽的變成你講的,是何等困難.那麼,那些缺乏聽語訓練的人(就是低學歷者)他們更不能辨識許多外地口音,那標不標準對她們毫無意義.說標準語和標準音在這裡幾乎沒有市場.市場倒是在外面...我看過一視頻說美國電影公司請顧問來教美國演員說英語,因為美國人都說懶音,這樣外銷外國人聽不懂.顧問使用加拿大人講的方法去教美國人,嗯,有趣.至於那個甚麼反切法,都落伍了,注音是最合適的.銀髮族還剩下幾個在打字?打的拼音法跟他講的兩回事也無所謂.口嫌,體正直.
作者: nanpyn (Apple)   2015-11-25 16:23:00
同意耳靈口拙,只是臺灣連提供最基本的聽語示範都很亂,導致習慣聽懶音和方音者反而聽不懂標準音。美國人懶音確實多到不行,加拿大聽起來比較中庸平均值。英國腔也比偷懶的澳洲腔容易懂。(我母校外師恰巧什麼腔都有)我也認為銀髮族不需要用發音類的打字輸入法,手寫或拆字比較符合他們的需求,但資訊課程講師可能誤以為國民皆懂注音。而無語文背景者則誤以為學童學不好拼讀是標音系統的問題,其實是學會拼讀需要更多時數和練習。另外,舉個華語語音聽與說會影響外語學習的例子。無法念好ㄌㄖㄦ者,念英語的 l 和 r (音頭、詞中、音尾各三種情形),也念不好韓語的 ﴠ。(問號亂碼處是韓文,官方羅馬字是 reul )雖然動程不完全相等,但發音位置和方式其實有完全相等的音素。
作者: saram (saram)   2015-11-26 00:40:00
不對吧.韓語的reul在尾韻時是"流音",並非翹舌音.英語的l要伸舌尖到齒門前.但國人不大會這青蛙吃蟲功夫.還有r,念children時應有氣流震聲.這也很難的對國人言.我倒覺得學生不朗讀課文是可惜,影響到將來留學甚至工作.考試不重朗讀,使學生把重點放到填空與選擇去了.包括國文科一樣都在玩機器人辨識字符般的遊戲.看許多大教授的演說後我感到他們跟啞巴也差不多接近了."說"實在是台灣人的罩門.
作者: nanpyn (Apple)   2015-11-26 10:09:00
我說動程不同,意思就是有差異。那個音雖然不是翹舌音但在音尾的發音位置會很接近舌面較平的ㄖ且不必摩擦。所以我教韓籍學生華語時發現他們ㄓㄔㄕㄖ都念得很好(因為能找到很接近翹舌音的位置),他們反而平舌音常念得太鬆而不夠尖,例如「最」。聽起來像ㄓㄨㄟˋ或ㄐㄩㄝˋ。大好人在節目上多次將 reul 音頭的閃音誤念成邊音、音尾的流音誤念成捲舌韻母,而且還把羅馬字寫反,散布偏誤,但韓語老師大概不敢糾正他吧。國內的母語、標準語、外語的朗讀和表達訓練確實皆不足,受限於課綱設計和學時,學生沒機會練習說話。因此,教臺灣學生英語時,就覺得小朋友的國語和英語都有問題,唉~心想:有些外國學生的中文說得還比較好聽。註:大好人是一位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介紹日韓音樂。仔細回想自己因個性和興趣故從小就較常聽、說、唱、讀,感恩,哈。【精準版說明】雖然標準ㄖ是在上顎皺褶(ruga)的翹舌音而reul的舌尖是平的,但臺灣人幾乎沒人把舌頭挺到ruga頂多到palatal-alveolar。有些韓國人念英語的音尾-l的音效並不像英語流音,而有韓腔,發現韓語-l的舌尖範圍和角度和英語-l有點差異。我感覺韓語-l比較接近palatal-alveolar,因此會與臺灣人舌尖平坦的ㄖ相似。那個位置IPA表無符號但為白色區域,屬於可發音位置。要是臺灣注音符號教學能像韓國國立國語院的官網和頻道做得這麼好,一定會更多人學習注音符號的。他們影片做得好棒!https://youtu.be/QFpxCsVh_HA
作者: owlonoak (深邃光輝)   2015-11-27 01:54:00
為什麼不直接回文討論呢? 這樣看實在有點累
作者: saram (saram)   2015-11-27 04:17:00
發l韓音真的不易,因為這是舌頭往前伸平的過渡時氣音.常常唱歌練習可以熟悉之.韓人也不習慣資疵司,因為他們母語裡沒這個,使舌尖不往上,這也要慢慢教習之.而相對台人習韓音,卻j ch s念成ㄗㄘㄙ,跟他們相反.使用近似音反而更難糾正.我認為舌位我們都看不到,必須有個活動軟模型的口腔模型,可以在課堂上做視覺的引領.在正音課裡,學生的耳朵要清楚地聽進自己發出的聲音.這在教室裡幾乎做不到.我們聽到自己的音色並非別人聽的.因為聲音一半是自己頭腔裡傳達的,混進室內物體的回音.這點只能靠各種器材來補償了.我試過用雙掌把耳朵往前折,面對螢幕發音,能改善許多.要學說標準韓語必須大量朗讀,光看連續劇是沒用的.
作者: wang1592 (wang1592)   2015-11-28 10:38:00
同意owlonoak大,為何不直接回文呢?
作者: grayshoes (  )   2015-11-29 23:35:00
想請教大家有沒有什麼推薦的廣播節目的主持人發音,可供華語老師做正音咬字的模仿(最近剛好也想找這類練習)或是得找一些對岸的節目比較好呢?
作者: Joty (Joty)   2015-12-07 17:17:00
我不是很明白這個概念。純粹是政治考量跟歧視吧?請問非英國腔的都不能教英文了嗎?那美國可以洗洗睡了吧,加拿大也是。
作者: nanpyn (Apple)   2015-12-10 14:22:00
感謝 saram 提供突破盲點的實用技巧,我之後馬上自己試也讓學生試,哈! :-)現行廣播都不太行,大概要翻出央廣官網的廣播劇吧。華測會配音員的示範還不錯。我要是每篇都回文會造成洗板而難見首發者,而且接話聊的後來是延伸話題,其實不看也可以喔!:-)
作者: grayshoes (  )   2015-12-14 14:52:00
謝謝n大,我下載了華測會模擬試題聽力的音檔,發音真的好棒。可惜查不到配音員的資訊,想知道男配音員有沒有在哪個廣播節目:P
作者: nanpyn (Apple)   2015-12-15 00:03:00
康熙來了邀請過臺灣幾位資深的配音員,也可輕鬆聽聽。(陳美貞小姐的聲音很常聽到)
作者: wang1592 (wang1592)   2015-12-16 08:37:00
nanpyn大的發言和洗板定義相差甚遠,板上篇數也不至於到會找不到原發,純粹覺得好的內容能讓大家看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