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從老子為學與為道的區分看經典詮釋

作者: YangWenli (半退隱中)   2020-01-28 20:12:52
老子說:「不出戶,知天下。不闚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
彌少」(《道德經》四十七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道德
經》四十八章),都表示道家(儒家、佛家也一樣)走的是生命實踐
(為道)的路,不是知識(為學)的路。
現代人因為受到知識之學的影響太深,對經典往往無法有相應的
理解,比如高中的文化教材課程,重點放在背誦經典原文及字句的解
釋、翻譯,卻不一定有把握經典背後一以貫之的原理(道),及如何
將原理應用在身心修養、待人接物、經世濟民上。學院裡的學術研究
,雖然研究者的思辨能力更強,但也可能只將經典看成研究的對象,
如同資料庫中的檔案,自身生命和經典義理是疏離的,學問再淵博也
是「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我們固然不必盲目崇拜經典,但也不是將經典完全看成死的材料
,而是要感應、體會經典蘊含的氣氛及聖賢的生命精神。為學和為道
不必然衝突,為道還是可以背誦經典、撰寫論文,但最終還是要回歸
到自身的心性修養,才是根本。
作者: RIFF ( 向問天 )   2020-02-16 14:45:00
老子超重視知識"其知彌少"表示老子還是主張'知' 只是老子強調知的方法不同求知的方法不同老子全文"知天下"出現三次可為佐證"心性修養"老子極端地簡化這個問題:證據是"老子以赤子為例""心性修養"在老子裡面 是一個簡單的部份:或者說:對有些人來說 很簡單 但作不到的人可能永遠作不到-很難修老子者 終日枯坐修養 應非正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