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解讀中國調降經濟成長目標

作者: IanDragon (海濤萬里)   2012-03-08 11:02:41
社論-解讀中國調降經濟成長目標
2012-03-08 工商時報
3月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簡稱《報告》)中指出,2012年中國
GDP成長目標從過去八年的8%下調至7.5%,引來各方關切其經濟是否面臨硬著陸的威脅
。然而細究報告的內涵,成長目標值的調降旨在切實進行結構轉型,改變過往經濟成長過
度依賴出口及投資的問題。質言之,中國政府將致力於產業結構調整、自主創新、節能減
排等方面,且保持城鄉居民收入實際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報告》中其他主要目標尚包
括:CPI年增率4%、進出口總額增長10%。在該等目標下,2012年中國的政策基調,將是
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積極的財政政策係指對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就業、社會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
領域,給予重點式的擴大支出規模;並注重「三農」、欠發達地區、科技創新和節能環保
、水利、地質找礦等薄弱環節發展。中國政府財政赤字目標將從2011年約8,500億人民幣
,降至2012年的8,000億元人民幣。
穩健貨幣政策方面,希望將廣義貨幣供給年增率從2011年的16%下調至14%。對於國家重
點在建、續建項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符合產業政策、有市場需求的企業特別是小型
微型企業提供信貸支持;但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
有別於2011年將「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作為政府首要工作,2012年改為「促進經濟
平穩較快發展」。而《報告》中清楚地指出,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是中國經濟長期平
穩較快發展的根本立足點。比對這兩年《報告》內容亦可發現,2012年將從過去兩年的家
電下鄉以及舊換新等鼓勵民眾多消費實體商品等政策,轉為積極引導消費型態轉型的結構
性政策。而這個結構性轉型包含改變消費者支出能力及意願、發展服務業及擴大綠能消費
等面向。
在改變消費支出能力及意願方面,將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所得,並擴大消
費信貸,藉此提高消費能力;落實帶薪休假制度,藉此提高消費活動。在發展服務業方面
,將大力發展社會化養老、家政、物業及醫療保健等業別,並鼓勵文化、旅遊、健身等消
費,及積極發展網路購物等新型消費。在擴大綠能消費方面,將支持引導環保建材、節水
潔具、節能汽車等綠色消費。顯見,2012年中國的消費政策將轉為重質不重量,特別冀望
經濟在從過去過度依賴出口轉向消費的過程中,兼可帶動產業結構的轉型,從過往太過向
製造業傾斜轉為製造業與服務業並進;經濟成長的推動力量也可以藉由鼓勵消費進行結構
轉型,提高綠色產業的比重。
在這次的《報告》中,有關投資的篇幅明顯不及2011年,顯見投資並不是2012年最主要的
政策選項。但《報告》中仍提到2012年要保持投資穩定增長,並促進投資和消費良性互動
。從《報告》中不難看出,保持穩定是2012年主要政策思維。而中國之所以調降今年GDP
成長目標,實有三點考量。首先,2012年國際經濟成長低迷,特別是主要貿易伙伴的歐美
經濟難見成長動能,外需對其經濟的推動力量將不若2011年。在新的國際經濟環境下,中
國也冀望透過結構改革改善其外貿的不平衡問題。
其次,過往在經濟低迷時中國當局往往透過大力放鬆信貸以及推動財政激勵政策等方式,
藉由投資維持經濟高速成長。然而從2011年的發展可發現,這樣做反造成房市泡沫的問題
。因此,在中國領導人世代交替之際,為求經濟平穩發展及穩定接班,溫家寶將發展策略
改為較低成長、健全結構的模式,此可從《報告》所訂的財政赤字以及貨幣成長目標低於
2011年,及大力發展消費、服務業以及綠能產業等看出。
第三,過往中國政府認為經濟必須高成長的主要思考邏輯在於,透過經濟高速成長帶動城
鎮化的發展,藉此吸納過剩勞動力。但隨著一胎化政策推行有年,目前新增的勞動力已不
若過往充沛,此從近年沿海地區缺工即可看出,難怪《報告》改以調結構及推動區域均衡
發展為主軸。
整體來看,2011年的「十二五計畫」正式預告未來五年將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
。而從《報告》中也可看出,其將以軟著陸的方式作為2012年的成長型態。也因為中國將
要逐漸改變過往高度依賴投資與出口的成長型態,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與投資相關的原
物料需求成長將不若先前快速,將對巴西、智利、澳洲等出產銅礦、鐵礦砂等原物料輸出
國經濟帶來負面衝擊。然而,從《報告》亦可知,未來中國的結構轉型將著重消費帶動的
重點產業,例如網路、物流、服務業、綠能等,這對於美、歐、日、韓等以終端消費品出
口為主的國家將帶來助益,對台灣出口大陸產品或大陸台商,也將是一個調整發展的機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