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完美關係》相關採訪報導

作者: djdotut (Mockingjay)   2020-03-10 20:36:11
這篇很長 後面提到的其實比較偏行業方面 有興趣的板友看看就好
對話劉希平:《完美關係》的完美誤導
2020年03月06日 16:09 新浪時尚
  最近,由黃軒、佟麗婭、陳數主演的電視劇《完美關係》接棒宋茜、宋威龍主演
的《下一站是幸福》播出,兩部劇同是主打都市職業劇的設置,《完美關係》更是標
榜為國內首部“公關題材”劇集,除了在觀眾當中引起不少討論,更是在公關行業內
掀起波瀾。
  為了解答這個疑問,新浪時尚“講真”欄目特別邀請到公共關係諮詢公司萬博宣
偉中國區董事長劉希平先生,一同來聊一聊他對這部熱播劇的看法。
  新浪時尚:作為一部背景設置在公關傳媒行業的電視劇,您對《完美關係》的開
播有些什麼樣的感觸?
  劉希平:這部劇對於我們公關行業,或是對於公關人,呈現出來的結果是誤導的
。大家對公關有很多不同的定義,有些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早年不像現在,每個
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源頭,那時媒體是媒體,公關是通過一個可信的第三方,向目標
受眾做溝通,這個溝通是雙向的,目的是為了建立和維護企業、品牌或個人的信譽,
整個過程中以“誠信”為原則,這是我所了解的公關。
  公關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危機公關只是其中一部分,很多時候也是從正面來建
立企業、品牌甚至是國家的形象。這個劇之所以我很不滿意,是因為劇一開始講的是
一個名人遭偷拍的危機事件,會讓人覺得好像公關的主要工作就是處理名人的緋聞。
我們做了那麼多的業務,這個只是其中很少的部分,但是卻把它放在一開篇,會讓觀
眾有先入為主的印象,認為處理名人的緋聞就是公關的主要工作,這點讓我非常不滿
意。
  新浪時尚:劇中有讓您覺得“忍無可忍”的地方嗎?
  劉希平:首先,這個劇把我們公關人,塑造成很霸道、很自以為是的形象。劇中
人物在工作中,不管是公關人還是助理對明星的態度,呼來喝去,這是不可能的。從
事這個行業這麼久,不管是對客戶,對甲方,還是對媒體,我從來沒有看過公關公司
的人會抱有這樣的態度,我們對人是很尊重的。
  其次,對於我們所做的事情,真的就把它變得這麼低。從事公關行業多年,我覺
得最驕傲的事情是我們幫北京申奧兩次都成功了,第一次是2001年申請2008年的夏季
奧運,第二次是2015年申請2022的冬奧會,這才是我們公關做的事情,這麼重要的事
情。但是現在我已經看到14集了,講的全都是公司內鬥啊、名人緋聞啊、富二代開車
撞人逃逸啊,全是八卦,並沒有正面的案例。
  我們做的工作,包括申奧,甚至幫奧委會做公關支持,在國外也會幫政府機構做
很多的事情,又或者是幫助企業,比如華為最近遇到的一些事情,這些都是公關,但
是全都沒有在劇裡體現,取而代之的都是些八卦之事,所以看劇讓我很不開心,因為
電視劇會誤導大眾。
  新浪時尚:編劇可能有出於影視作品戲劇性的考慮。
  劉希平:我可以理解為了有戲劇性,為了吸引觀眾,添加更具劇情化的內容。比
如我常看一些美劇,它們涉及到的也是非常專業的領域, 比如《良醫(the good
doctor)》,講醫患關係的,說起來似乎也是比較無聊的話題,但這部劇除了讓觀眾
了解醫生平時會遇到哪些難題,病症到底有哪些問題,它在劇情的走向上做得也非常
好,整部劇很有看頭。
  所以我覺得《完美關係》的編劇不是那麼用心,沒有真的在挖掘公關人真正做的
事情,就更別提如何讓這些事變得更戲劇化更吸引人。不要老是要找極端的案例,劍
走偏鋒的點。甚至還有越來越過分的,比如劇中黃軒飾演的角色衛哲,他不停強調自
己的公關原則是“客戶至上”。客戶至上是沒有錯,公關就是要幫客戶建立和維護他
的信譽,但不可能無論客戶說什麼都是對的,如果客戶說的違反常識,甚至是違反法
律道德,而你還要繼續幫他,這是不可能的。話說回來,如果一個企業真的這麼做,
那麼它就不可能是一個百年老店,它欺騙、違法,怎麼可能做得下去?
  如果是這個角色個人的觀點也就算了,但在富二代撞人逃逸事件上,劇中的公司
股東也是抱著如果沒有客戶就不能賺錢的想法,好像完全沒有道德正義可言,為了賺
錢無所不用,這完全不是我們公關人的想法,會誤導大眾對我們這個行業的看法。一
旦沒有了誠信,面對的不管是大眾還是媒體,都不會再相信這個公關公司,就像林肯
說的:“你可以短時間欺騙所有的人,你可以長時間欺騙部分的人,但是你不可能長
時間欺騙所有的人”。如果企業沒有了誠信,品牌也就不可能繼續存活下去。
  還有一點,劇中的角色做了很多私家偵探的工作,但在現實的公關工作裡,我們
確實不做這些事的。
  新浪時尚:劇裡有沒有比較貼近真實行業情況的部分?
  劉希平:這部劇對我們行業情況琢磨得非常少,比如為客戶設計方案或提供創意
,頭腦風暴,如何去構思,這些在劇中都沒有體現,只是很膚淺的一筆帶過。此外,
我覺得還有一個膚淺的地方,就是幫主角們取了一堆英文名,比如Stella,好像有了
英文名就很洋氣,我反而覺得反感。所以如果要問有什麼很貼近真實情況的,答案是
真的沒有。
  我之所以選擇說出對這部劇的想法,也是希望國產劇集能在編劇上多下功夫,就
像上面提到的美劇《良醫》,本來是單調無聊的事情,卻能深入挖掘大眾可能感興趣
的情節,從而做到寓教於樂。我真的覺得(這部劇)挺失敗的,枉費了這麼多大明星
,好可惜。
  新浪時尚:劇中提到了“獨立公關人”的概念,在網上引起不少業內人士的抨擊
,所以“獨立公關人”是真實存在的嗎?
  劉希平:沒有所謂的“獨立公關人”,公關就是公關,可能不是在大公司工作,
也有可能是自己一個小公司,一兩個員工,但我們不會把他們稱為“獨立公關人”,
只是經營的規模小一點。沒有“獨立公關人”這樣的名詞,可能是劇中創造出來的。
  新浪時尚: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公關行業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領域,離大眾生活相
對較遠,您覺得這個行業有哪些常被人誤解的地方?
  劉希平:第一個誤解:認為公關拿錢辦事,可以指鹿為馬。一個被大眾所信任的
公關公司或品牌,一定是以“誠信”為原則的,一切都是以事實為基準。可能不排除
部分公關公司,存在比如故意幫客戶去抹黑競爭對手,或者用網上大家常說的“帶方
向”等手段,但其實總體來說,我們不是這樣的。
  如果一個企業能做到非常透明化,對內說的和對外說的,目標受眾理解的都是一
致的,那麼它其實不需要公關公司。當客戶或品牌想要傳達某種信息,銷售某種產品
,但目標受眾並不知情,這時候兩者之間就存在一個認知上的差異。公關公司所做的
,就是希望目標受眾能完全理解客戶或品牌想要傳達的內容。我們所做的是“傳遞信
息”,抹平認知上的差距,但必須是以事實為根據,不可能偽造事實。
  但其實行業中還是存在一些不那麼規範的做法,比如像剛提到的攻擊競爭對手。
早年我幫波音做公關期間,波音告訴它的航空公司客戶們,在發生空難時,有一個很
重要的原則是,你需要讓大眾依然相信“飛行”是一個很安全的交通工具,否則只會
讓所有航空公司蒙受其害。所以是不可能看到航空公司之間用“飛行安全”這種事情
去互相攻擊,因為一旦不幸有事故發生,消費者是不會只針對某一家航空公司,而是
會對整個航空業失去信心。
  還有一個例子,南京冠生園月餅事件。2001年央視的“新聞30分”披露南京冠生
園用陳年餡料做新月餅,將每年沒有賣出去的月餅回收,剝皮去陷冷凍,隔年再拿出
來解凍參雜著一起賣。事件發生後,導致之後那一年整體的月餅銷售下降了兩成以上
,雖然被點名的只有南京冠生園月餅一家,但是大眾對整個月餅行業產生懷疑了。
  我們國內的一些品牌或公司,他們認為抹黑競爭對手,讓對方不好過,我方就能
得利,但事實往往不是這樣。我記得最早的時候,兩家牛奶公司不是會鬥來鬥去嗎?
其實這樣的不正當鬥爭對整個乳品行業是沒有任何好處的,結果就是大家都去國外買
牛奶了。抹黑競爭對手或許能讓自己在短時間內達到目的,但是長時間一定是影響非
常惡劣的。
  第二個誤解是:認為公關光鮮亮麗,每天的工作就是喝酒社交。在這部劇中,衛
哲開著閃亮的跑車,Stella穿著打扮入時,看上去光鮮亮麗,真實情況並非如此。有
時候我會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分享出席活動或朋友聚會的內容,網友們可能就會覺得我
每天都只是在做這些事,其實並不是。公關的工作繁多,可能會是很多零碎的小事,
但並不見得有多麼光鮮讓人羨慕,而且通常公關工作時間持續非常長。我記得劇裡還
有一幕講到江達琳成為總裁開發布會,發布會結束後說總算可以喝酒慶祝了,Stella
說現在別喝了,晚上還要去跟媒體喝。這樣的描述根本就是錯誤的示範,我一直跟我
的同事們強調,我們從來就不需要為了一個業務去跟客戶喝酒。
  新浪時尚:性格外向,喜歡廣交朋友的人才適合做公關嗎?
  劉希平:這其實也是對公關人的誤解:一個人適不適合做公關,第一個想到的通
常是,你喜不喜歡跟人交際。我不否認,善於交際是一個重要的特質,因為在這個行
業天天會跟人打交道,不管是跟媒體也好,跟KOL也好,如果你不喜歡,可能就會不
適合。但現在的公關和從前不同,現在你要去分析大數據,要設計程式去收集數據,
或者做一些創意,類似這樣的職位並不需要過多地與人打交道,所以我們說不見得一
定要是外向喜歡交際的性格才適合做公關。
  在現在這樣一個新媒體的大環境下,我們對公關行業需要的人分成四種:
  一是Client Experience客戶體驗。需要了解客戶的需求,甚至包括客戶公司做
決策的流程。此外,還需要了解行業,比如做航空公司,需要了解航空業,做醫藥,
需要了解醫療行業,不然是無法做到與客戶對話的。
  二是Insights洞察。做策略的人需要知道數據,收集數據,並分析數據。同時,
需要能觀察社會文化變遷,結合市場趨勢、消費者行為和消費者洞察,才能給客戶更
好的建議。這類人才不一定直接跟人接觸,主要是與數據和社會趨勢打交道。
  三是Content內容。公關跟目標消費者溝通是透過內容去說故事。故事有多種呈
現形式,根據不同受眾而採取不同的溝通形式。比如面對大眾,視頻或圖片或許更淺
顯易懂,跟政府單位做匯報,可能是一個PPT。現在平台那麼多,重點還是創意和內
容,我們要通過準確的洞察去呈現創意,講述故事。
  四是Integrated Media整合營銷。了解不同的媒體平台屬性的人才,只有掌握這
些才能知道不同的內容要透過什麼樣的平台才能影響到最終的受眾。這些平台包括
SNS、傳統媒體、廣告、活動等等,需要根據不同的受眾選擇不同的內容形式和平台。
  這樣看來這四種人才是不是都需要很外向?其實並不一定。通過這樣的分析,也
能讓大眾了解到,公關並不只是所謂的“拉關係”,是經過一系列專業分析最終達成
的。
  新浪時尚:如果客戶不採納公關的專業意見,您通常會怎麼辦?
  劉希平:其實這個情況經常會發生。我剛開始做公關時,資深前輩曾教給我:首
先,很多時候,我們想了很多覺得不錯的點子,但客戶不接受,原因有可能是我們不
夠了解客戶。這時候需要客戶真誠地與我們溝通,到底是為什麼不接受我們的提議?
是哪裡想得不夠周到?這樣我們才能提供更好的方案。
  其次是,客戶有時候會比較主觀,總會覺得行不通。其實現在這種情況發生最多
,在這個行業,甲方有時可能由於人員配置問題,對接人通常很年輕,很多時候他並
不知道公司決策層想要什麼,只能揣測領導的意思。這種時候,我們會直接去跟決策
層溝通,很多時候都是讚同我們想法的,這樣的情況發生很多次。
  最後一種情況是,如果遇到一個新的東西,原來沒有接觸過的,客戶就很容易說
“不”。啟蒙我的資深前輩說過,客戶對不熟悉的東西說“不”沒有關係,只要你知
道你做的沒錯,就繼續提,當你把想法像種子一樣種到客戶腦海中,其實客戶會去留
意。比如說視短視頻軟件,5G都來了,視頻當然很重要,但早一年跟奢侈品品牌提,
他們根本覺得不可能,他對軟件的印像已經形成了,你跟他說什麼他都不會聽,但是
我們跟他講了之後,他會在腦中有個印象:“真的是這樣嗎?”之後他會開始留意,
“原來我女兒也在用”,“原來其他品牌也開始用了”,這時你再跟他提,他或許會
考慮嘗試。所以如果真的是好點子,被客戶拒絕沒有關係,只要能開啟客戶的思考,
當你再次提的時候,他或許就會接受。
  新浪時尚:能和我們分享您處理過的最成功的一次危機公關是什麼嗎?
  劉希平:說一個麥當勞的案例,2012年央視315晚會曝光麥當勞北京三里屯店出
現過期食品再出售問題,那是第一次315晚會同時通過新浪微博實時直播,在事件被
曝光一個小時之內,麥當勞通過自己的官方微博賬號做出回應,發布微博宣布將進行
調查,嚴肅處理,並向消費者致歉。
  被央視315晚會點名,對品牌來說那一定是很慘了,但那一次其實結果還好,因
為第一時間承認問題,並給出整改措施,而且是個獨立事件,只聚焦在那一家店,後
來消費者反而更相信麥當勞。回應速度快,態度誠懇,過了兩個禮拜那家店重新開幕
,隔月的銷售額反而上升了。這是第一次被315點名但是沒有受到很大衝擊的例子。
  新浪時尚:在您看來,中國的公關行業在過去的十年間有哪些變化或進步?
  劉希平:有一個讓我覺得特別值得驕傲的轉變,萬博宣偉是一家美國公司,原來
更多的時候,是總部跟我們分享案例,現在變成全球都要看中國。說實話,我們中國
在移動電商、數字營銷等方面是全世界最領先的,不像以前,我們要跟國外的同行取
經,現在是國外向我們取經。特別是在如何利用KOL或明星的影響力去幫客戶建立品
牌或增加產品銷售這方面,我們做得非常好。在國外某些市場上,公關還多是幫企業
領導人樹立形象,做一些危機處理、公益項目,在國內,更多的是如何創造更多的客
流到最終的電商,如何實現銷售,這方面我們比歐美做得好太多,這是讓我覺得很驕
傲的。
  新浪時尚:您服務過的客戶在需求層面又有哪些顯著的變化?
  劉希平:早年間,公關可能就是關注在媒體上發了多少東西,創造了多少廣告價
值,影響了多少人,以前就是這樣的需求,而現在做任何的營銷和公關,就是要達到
兩個目標:一個是提升品牌的資產,一個是創造銷售。客戶們的需求變得比較實際,
不再會有太虛的要求了。
  新浪時尚:您對剛入行或者想入行的年輕朋友們有些什麼建議或忠告嗎?
  劉希平:第一,不要覺得公關行業光鮮亮麗,做公關不是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周
旋在不同的人之間,還是要腳踏實地的做事。現在客戶的需求不一樣,我們對公關人
的要求也不一樣,像我上面提到的四種人才,你自己的硬底子還是很重要的,不要只
是像劇裡江達琳一樣,先去改變她的個人形象,個人形象不是說不重要,但不要一味
只注重外表,結果自己對行業的知識都不知道,還是要有真功夫。就如我們總裁李蕾
常說的,公關人的特質就是能“在家修馬桶,出外見總統”。
  第二是年輕人接收信息的來源非常多,能接觸到大量不同的知識,常常會變得眼
高手低,可能看得多,卻做不來,還是要虛心一點,落到實地。我常對年輕人說,你
可能學習成績很好,可能覺得自己見多識廣,無所不能,其實不然,還是要虛心,跟
前輩多學習,心胸要開闊,才會接觸到更多不同的東西。
  第三也不能因為要虛心,就什麼都悶在心裡,還是要適時的說出自己的想法,虛
心之外,也需要表達自己,而且我也強調要逆向學習,要跟年輕人學習。不能因為說
你不要好高騖遠,結果你就什麼都不說了,這個其實也沒有發揮你的潛力,遇到很多
事情,還是要講出你的意見,就是態度要好一點。
https://ent.sina.com.cn/v/m/2020-03-06/doc-iimxxstf6907217.shtml
《完美關係》編劇疑回應女主人設:劇本不背鍋
https://ent.sina.com.cn/v/m/2020-02-28/doc-iimxxstf5092197.shtml
作者: vincentwjs (vincent)   2020-03-10 22:07:00
佟麗婭看起來變老了,陳數看起來變年輕了XDDDDD
作者: yuan5211 (語冀)   2020-03-11 22:17:00
田依桐比女1有趣多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