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愛傳媒|樂風》鹿港神社曾經存在的活見證

作者: andrewkuo   2023-03-23 13:47:18
愛傳媒|樂風》鹿港神社曾經存在的活見證
中國時報 愛傳媒
鹿港小鎮,向來以其古樸的清代古蹟聞名全臺,數不清的騷人墨客、中外旅人曾造訪此地,留下不少文字紀錄,但獨獨此地常常被忽略,它就是鹿港神社。
你應該相當意外,鹿港竟有神社的蹤跡,其地點就位於現在的鹿港國中。由於只剩殘跡,加上位於校園內,較少被宣傳,所以不大有人關注。事實上,恐怕連鹿港國中師生自己都不知道,腳下所踩的土地,曾經是神社。
日本統治臺灣後期,因中日戰爭,為鞏固統治,對臺灣人進行皇民化教育,而廣設神社就是其中一環
鹿港神社於昭和十四年(西元1939年)10月10日鎮座落成,屬無格社,當年建造時耗費九萬五千日圓,祭祀明治天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事代主命與大綿津見神,其中的大綿津見神為海神,根據金子展也的研究,臺灣僅鹿港神社奉祀此神。落成當天由台中州知事松岡一衛主持,並有遊藝活動如相撲大會、舞獅等等,可說十分熱鬧。
光復後,於民國三十七年開始,逐步將鹿港神社拆除,1970年之前,鹿港國中都還有神社的殘餘建築存在,係作為學校樂隊練習的場所。
從舊照片看來,鹿港神社的佔地似乎不小,如果對照現今鹿港國中校地,真的是相當廣大(據說鹿港國中是全國第二大的國中,真假不知)。在鹿港國中前有條筆直的三民路,應該就是過去神社的參道。從鹿港國中門口望向三民路,路口左手邊曾有一排日式建築,印象中約五六年前拆除,現作為停車場,不曉得與神社有無關係。
1970年社務所被拆除,鹿港神社的建築全部消失,僅存校門口狛犬一對和石燈籠「竿」的部分,這對狛犬顏色潔白,肌肉發達,實屬佳作,鎮守在校門口頗有氣勢,但狛犬基座和原先不同,此基座原本屬於神社名稱座旁第一鳥居前那對石燈籠所有,後來被拿來當成狛犬基座,有點不協調。基座下方有被埋入的痕跡,可見原本地面高度低於現在的高度,搞不好在鹿港國中的地面下還有些神社遺物也說不定。
如果此石燈籠基座的位置未曾被移動過,那麼也就是說現在鹿港國中的校門就大約是當初第一鳥居的位置。然後穿堂位置可能是第二鳥居,再往裡面走過了銅像之後的那棟大樓可能是拜殿。
走入校內,在合作社旁可看到躺在地上的石燈籠殘蹟,都已經只剩中段「竿」的部分,上面的字跡,是鹿港神社曾經存在的活見證。
作者為一介小角色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經授權刊載,原文出處:樂風的民藝筆記部落格。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318001443-260405
作者: chanollili (無聲之殺)   2023-03-23 13:58:00
這都是歷史的一部分沒必要有意識形態
作者: peter579 (加油)   2023-03-23 21:05:00
員林百果山的塔也是神社
作者: littleaoc (獨領風騷)   2023-03-24 02:36:00
去日本比較有fu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