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宋以朗:張愛玲都不怕,我為什麼要怕?

作者: zooeybones (zooey)   2011-08-29 18:44:43
宋以朗是張愛玲遺物的守護者,他決定出版《小團圓》一書,令他倍受
批評。4月17日,他在北京接受了本報專訪,他說時間會讓批評停止,
事情公開了總比藏起來銷毀好得多。
他表示,出版此書並沒有個人利益上的考慮。
宋以朗,宋淇和鄺文美的兒子。張愛玲把自己的所有財產贈予宋淇夫婦
。1996年,宋淇去世;2007年,鄺文美去世。宋以朗繼承了父母的遺產
,也接下了守護張愛玲遺物的責任。
宋以朗是統計學博士,不是文學青年。他不具備父母的文學細胞,也沒
有看過多少張愛玲的作品。他用嚴謹的統計學原理來考慮如何對待張愛
玲的遺物。問他對張愛玲的印象,他會說,這不符合統計學,先入為主
,會影響客觀判斷;問他為什麼要出版《小團圓》,期待他配合外界的
血雨腥風,給一點有噱頭的回答,但他總是很冷靜。4月16日在北京大學
的首發儀式上,宋以朗做了一份PDF 文件,上面1、2、3、4 羅列得很
清晰。比如,《小團圓》應該怎麼辦?三種可能,銷毀、出版、擱置。
前兩種的後果都要挨罵,擱置雖然不會挨罵,但是“我本人年紀也不小
,不想再把難題交給後人,所以不能再擱置”。宋以朗用了這個簡單的
邏輯決定出版《小團圓》。
作出決定時,他沒有看過《小團圓》,“我不認為我有資格批評張愛玲
的文學價值,這個決定純粹是根據1976年張愛玲的要求做出的。如果看
了手稿,600多頁,一個個字從初稿謄抄過來,那份心血,我真是沒膽銷毀。”
2月,《小團圓》在港臺出版,立刻遭到批評。在最初的幾個月裏,宋
以朗聽到的都是批評。台灣大學教授張小虹撰文批評宋以朗違背張愛玲
遺願,倡議讀者對《小團圓》“拒買、拒讀、拒評”。宋以朗說不要緊
,時間會讓批評消失,包括讀者對書中人物的“人肉搜索”,“再過一
兩個月,就沒什麼可以再八卦了,人們會把注意力放到作品上去”。
作為對外界批評的回應,宋以朗列出張愛玲在1992年2月25日寫給父母的
信:“還有錢剩下的話,我想用在我的作品上,例如請高手譯。沒出版
的出版,如關於林彪的一篇英文的,雖然早已明日黃花。《小團圓》小
說要銷毀。這些我沒細想,過天再說了。”
張愛玲為什麼不說立刻銷毀?為什麼要細想?宋以朗列出張愛玲擔心的
8個原因:1、媒體會炒作;2、讀者看不懂;3、台灣政治因素;4、對
位入座會傷害他人;5、《小團圓》寫得不好;6、《小團圓》沒有寫完
,或修改完;7、會破壞張愛玲之前美好的形象;8、不想其後打攪你們
倆(指宋淇夫婦或宋以朗姐弟)。宋以朗對這些問題一一回答:首先,媒
體永遠在炒作,然後,總會有些讀者看不懂。“張愛玲從來沒有承認《
小團圓》寫得不好,並且她的故事不應該由胡蘭成下定義”,他說,作
為遺產執行人,他家早就被打擾了。斟酌這些因素,他決定出版,並且
不刪改。“現在《小團圓》已經出版,再爭辯下去實在沒有意思,改變
不了《小團圓》已經出版的事實。更有意思的是討論文學價值,及《小
團圓》之後新的‘張學’地圖。”
B=《外灘畫報》
S= 宋以朗
《小團圓》不是因為《今生今世》而寫的
B:儘管你一再解釋為什麼出版《小團圓》,你是否曾經考慮過銷毀《小團圓》?
S:如果銷毀,我一定不會講出來,會被人罵死。
B:張愛玲曾經顧忌胡蘭成,沒有出版《小團圓》。那麼對於那些健在
的李鴻章家族的後代,你是否顧忌過?出版《小團圓》,必然會影響他們。
S:張愛玲已經寫了很多對她家族不怎麼好的小說。李家後代一看就知
道《小團圓》裏哪個人物是自己。1976 年,張愛玲和我爸說,她的姑
姑、弟弟在《小團圓》裏的形象有點負面,可她不怕,還是要出版。
張愛玲都不怕,我為什麼要怕呢?
B:你的父親宋淇先生在1976年4月28日給張愛玲的信中說,《小團圓》
的第一、二章太亂,像點名簿。後來,張愛玲有沒有聽從你父親的意見
,稍作修改?
S:沒有,張愛玲覺得我爸爸根本看不懂。她作過兩個回復。第一個回
復是在痛斥我爸爸看不懂。她說,第一、二章存在的理由是裏面的一句
話。當時,港大教授安竹斯作為後備軍,戰時開上前線。後來,安竹斯
死了。九莉是個無神論者,但還是在心裏對上帝說:“你待我太好了,
其實停止考試就行了,不用把老師也殺掉。”
賴雅(注:張愛玲的美國丈夫)覺得這句話很出彩,所以張愛玲說第一、
二章不可以刪。張愛玲本來是在開玩笑,但是我爸爸好像沒回應。一年
之後,張愛玲對此還抱怨過。
張愛玲說,在港大,九莉的身邊雖然有很多同學、嬤嬤、先生,但沒一
個人她可以當成真正的朋友。《小團圓》裏寫道,有一天,“我差點被
炸死了,一個炸彈落在對街”,九莉想,把這個消息告訴誰呢?比比嗎
?比比的反應一定是“噢,真的嗎?”跟姑姑說也是沒用的。九莉身邊
雖然有很多人,但是她非常孤獨。正因為孤獨,當九莉22歲時,邵之雍
去敲門,所有可以發生的事都發生了。如果沒有這個前提,讀者就不會
明白九莉,所以你不必記住這個那個同學的名字。
B:事實上《小團圓》出版後的確有評論批評《小團圓》寫得不好看。你怎麼看?
S:寫得好不好看,不是問題。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很正常。問題
是這本書對研究張愛玲有什麼新的影響。
B:張愛玲在和你父母的信中說替換了兩頁《小團圓》,她做了哪些修改?
S:張愛玲在1976年3月17日把《小團圓》全稿寄給我爸爸媽媽。1天后
,她就請我爸媽抽出2頁,替換掉。每頁兩份,一新一舊。第一頁,她
僅改了一個字。另一頁,有點意思,她寫了奇怪的色情的比喻——在
山洞口倒挂的蝙蝠的交歡場面。那一段都是她後來加進去的。之前,
她猶豫過要不要講這種事,寄出全稿後,她想,還是寫了吧。
B:很多人說,張愛玲創作《小團圓》,是因為胡蘭成1959年在日本出版了《今生今世》
。這在張愛玲的信件中有反應嗎?
S:張愛玲1957年9月5日和我爸通信時說她正在寫一篇英文小說《易
經》。她寫了《易經》的大綱,第一、二章寫港戰爆發,第三章至第
七章回到上海童年的回憶,第八章再回到港戰。她還說以後要寫胡蘭
成的故事,寫到1947年為止。雖然不能說《小團圓》從1957年開始寫
,但是當時張愛玲已經知道《小團圓》會是怎麼樣的。所以《小團圓
》不是因為《今生今世》而寫的,是先寫小團圓,後有《今生今世》。
B:這是一個尖刻的問題。出版《小團圓》有沒有利益的關係?
S:張愛玲在1995 年去世之後,皇冠對張愛玲的作品出版享有“全球
永久版權”,同時向我家支付15% 的版稅。1995-2006年,來自香港
和台灣的版稅很少,每月不到一萬港幣。因為在港臺,張愛玲多年沒
有新作,喜歡張愛玲作品的人幾乎都有了舊作。另外,內地盜版很厲
害,來自內地的版稅幾乎沒有。
2007年,情況有所改變。電影《色,戒》付了一些版權費,但不多。
皇冠出版了《色,戒》特別限量版,收錄了《色,戒》手稿、《羊毛
出在羊身上——談<色,戒>》和短篇《鬱金香》,首印1 萬冊。在電
影上映前兩天書就賣光了,又加印了3版。
2006年,皇冠開始控告內地的出版社盜版。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經過
授權成為內地唯一合法出版張愛玲作品的出版社。他們也出版了《色
,戒》,首印25萬冊。因為電影《色,戒》,版稅增加了許多。但《
色,戒》過後又少了。2008年的版稅收入,我現在還不知道是多少。
關於張愛玲的版稅收入我家裏是不過問的。我本人今人今生——我很
不想用胡蘭成的書名——不擔心沒錢,我的錢是花不光的,我掙的錢
和張愛玲沒關係。我姐夫的錢,比我多得多。我姐姐說,關於張愛玲
,你做什麼都可以,不用告訴我。所以出版《小團圓》沒有個人利益
的考慮。如果不是因為我父母和張愛玲的友情,做這事實在是太麻煩
了。我不知道《小團圓》會有多少版稅。在出版前,我已決定自己不
拿版稅。在《小團圓》的香港首發式上,我捐了100 萬港幣給香港大
學,設立張愛玲紀念獎學金。這是第一個以張愛玲命名的紀念獎項。
獎勵那些從內地、台灣到香港學習文學的本科女學生。當年張愛玲沒
有錢,她到港大拿了兩個獎學金。這個獎學金就是完滿張愛玲當年沒
有完滿的經歷。明年是張愛玲誕辰90 週年,去世15 週年,在內地、
香港還會各成立一個張愛玲研究會。
張愛玲的遺作即將出版5部
B:你在4月16日的內地首發式上說,今年年底要出版《張愛玲語錄》
增補版,有什麼新視角嗎?
S:語錄不是故事,是張愛玲對我媽媽說的一段段的話,有許多所謂
“八卦”。譬如民國上海文壇有4 個最出名的女作家(注:關露、潘
柳黛、蘇青和張愛玲)。其中,潘柳黛不太滿意張愛玲,寫過文章諷
刺張愛玲和胡蘭成。張愛玲對我媽媽說,潘柳黛是誰?從來沒有聽
見過。張愛玲不是不滿意潘柳黛的文章,而是從來沒有聽說過潘。
看了增訂版,你會知道,張愛玲一生最好的朋友是我媽媽,不是我爸
爸。我媽媽生前不肯張揚,她最討厭這種事。1970年我爸爸出版的《
張愛玲語錄》是有刪改的。很多張愛玲和我媽媽說的話,沒有收進書
中。有人看了張愛玲對我媽媽說的話之後,都說,哎呀,張愛玲那是
什麼口吻,不像是和朋友在聊天,像是和情人在聊天。比如張愛玲在
美國打胎,她告訴了我媽媽,絕對不會告訴我爸爸的。
我爸爸只可以說是張愛玲的文學朋友、經紀人。張愛玲不喜歡和報紙
、出版社打交道,所以把手稿寄給我爸爸,再由我爸爸寄給出版社,很浪費錢。
B:明年要出版的英文小說情況如何?
S:一部是《雷峰塔》(The Fall ofPagoda),另一部是《易經》
(The Bookof Change)。《雷峰塔》以前都被翻譯成“墜塔”,那是錯
的。張愛玲自己在信裏是寫“雷峰塔”。這兩部小說出版社會找人翻
譯。中英文版應該會同時出版。
《雷峰塔》有11 萬英文字,大約20萬中文字,說的是張愛玲在上海的
童年故事。書中的家庭有普適性,可以說是李鴻章家族,也可以是張
家,也可以是隨便哪個家族。《雷峰塔》開篇,女主角是個大約5 歲
的女孩,家庭狀況和張愛玲一樣,她的父親吸大煙,父母關係不好,
母親和姑姑出洋。母親回國之後,父母離婚。後來,父親找了個後母
,後母對女孩不好,爸爸打了女孩,把她關了半年。女孩偷偷跑了出
去,投靠媽媽。《雷峰塔》的最後,女孩跟著媽媽,在上海讀書。
《雷峰塔》裏,本來好好的家庭敗落了。家裏的傭人說,你看,我們
的世界變了,溥儀已經不再是皇帝了。另外一傭人答:是啊,連雷峰
塔都倒了。《易經》裏的女孩十七八歲,小說開篇時,女孩剛剛在上
海上船,要去香港讀大學。在船上遇到了另一個也是去港大讀書的女
學生比比。比比就是炎櫻。兩人成了朋友。
在《小團圓》開篇,九莉已經在港大了。《易經》差不多有419 頁,
200 頁以後才寫到港戰。港戰部分的書寫和《小團圓》差不多是一樣
的。之後,《易經》說,因為打仗,港大被日本人佔了,女孩買船票
回上海。途中見到台灣綠色的山,想,有一天要去台灣看一看。
B:《易經》寫到她和胡蘭成的感情嗎?
S:沒有,剛剛寫到香港打仗,港大停課,她回到上海。
B:《小團圓》中寫道,九莉和梅蘭芳在同一艘船上。《易經》裏有嗎?
S:我不記得這個事情。
B:《小團圓》和《易經》的關係是什麼?
S:《雷峰塔》後面接的是《易經》,時間不像《小團圓》那樣跳來跳去。
B:除了小說之外,還有什麼出版計劃嗎?
S:長篇差不多沒有了。只有一部遊記,叫《異鄉記》,講的是1946、
1947年,張愛玲從上海去溫州找胡蘭成的途中所見。當時下了火車,
還要乘三輪車,才能到溫州。張愛玲是上海人,沒見過鄉下的很多東
西。這部遊記奇奇怪怪的,因為女人關注的東西,和一般人不同。比
如,我們坐在這兒,她可能會注意到茶几上的花瓶裏的枯枝。她看到
的統統都是這種事。
B:2011年,你將出版張愛玲和你父母的書信集。私人書信是否應該公開?
S:不公開的後果就是,大家統統在亂講。《色,戒》就是一次慘痛
的經驗。一開始,我什麼都沒做。後來,大家都在討論王佳芝是不是
鄭蘋如?是不是張愛玲本人?易先生是不是胡蘭成?眾口一詞。那些
討論全是錯的。電影上映兩三個月後,我才公開部分書信,但已經太
遲了。直到現在,還有人在誤讀《色,戒》。
張愛玲的遺物:衣服從未露面
B:我報在2007年11月訪問過你,披露了張愛玲託付給你父母的14隻
裝有遺物的箱子。據說箱子裏的一些遺物已經被扔掉了,為什麼?
S:張愛玲去世後,她的朋友作出一個決定,凡是能在商店買到的東
西,都不要了。比如冰箱,絕對不要從美國運回來。況且她家還有跳
蚤。張愛玲有6雙沒有穿過的拖鞋運回來。可能是在大減價時買的,
新的。我媽媽挑了。如果她穿過了,那就可以不要了。張愛玲的衣服
現在擺在台北的皇冠出版社。皇冠有個房間專門陳設張愛玲的遺物。
B:2007年,香港大學辦過“張愛玲的香港傳奇(1939-41)”展覽?
張愛玲的衣服在那裏展出過嗎?
S:沒有。皇冠不是不肯借,它不要錢,但出借的條件非常苛刻。比
如在去年7月的香港書展上有個張愛玲專區,展出了幾頁《小團圓》
手稿,也沒展出衣服。因為皇冠不肯快遞衣服,要求在書展開始5
天前香港派人去台灣取衣服,在書展結束5 天之後,要派人親手把
衣服還回,還要買保險。雖沒展出衣服,每天書展結束後,展位都
被鐵閘完全封起來。
B:張愛玲的衣服從來沒公開展示過嗎?
S:在內地從來沒有。在皇冠出版的《張愛玲典藏全集》裏有本《沉
香》,書中收錄了張愛玲的散文和劇本。書的前面有她的衣服、鞋
子、文具的照片。
(文章來源:外灘畫報2009-05-07總第334期)
作者: bluemaria (   )   2011-08-29 22:16:00
有趣。
作者: zooeybones (zooey)   2011-08-30 22:18:00
我很高興的是,張愛寫一二章的理由 跟我想的一模一樣
作者: StarStar (麵茶)   2011-08-31 11:17:00
此地無銀三百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