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毛尖: 所有能發生的關係 (談"小團圓")

作者: orzisme (EM)   2009-04-25 01:38:47
文/毛尖
從前看金庸,一直有個夢想,想把各本書裏的頂級高手集中在一起,看看到底是周伯通厲
害,還是張三豐神奇,獨孤求敗如果和少林灰衣人比,會有什麼結局,天山童姥和東方不
敗,誰更牛逼?
  
這樣風格的一本書,在雪藏了三十多年後,今天出版了。《小團圓》集合了張愛玲小
說中的所有主人公,一個個脂粉不施登場。啊歐,男女主人公不說了,男女主人公的直系
親屬不說了,男女主人公的戀人不說了,那個,項八小姐,你走近一點,動作有些像霓喜
,運氣有些白流蘇,和畢大使的結局雖然也叫《傾城之戀》,但氣氛多少有些《留情》的
況味,一句“畢大使年紀大了”,就為米先生招了魂。還有,死於骨癆的純姐姐,《小團
圓》裏說,她的靈堂上很簡單的搭著副鋪板,寫的應該是《花凋》的結尾,川嫦寂寞的死
吧。而姑姑楚娣,和五爺的關係,“九莉也曾經看見他摩娑楚娣的手臂,也向她借錢”,
是不是就是《金鎖記》的情節呢?季澤也曾經那麼近地站在七巧身邊,讓強悍了半輩子的
七巧突然有了“細細的喜悅”,但是,一轉念她暴怒起來,“他想她的錢!”
  
宋淇不讓《小團圓》面世真是為張愛玲想的,小說中的三姑六婆,長了多少“吊梢眼
”,她們當然認得出《沉香屑》、《茉莉香片》、《同學少年都不賤》中的那些“吊梢眼
”就是自己。李安拍《色,戒》,還改改易先生的容貌,《小團圓》卻是完全地來函照登
童叟無欺,表大爺哎呀呀不就是《小艾》裏的席五老爺,二叔(即九莉之父)傷九莉的心
,《心經》中許小寒的痛也是父親給的,雖然九莉在小說中叫喊,“二叔怎麼會傷我的心
?我從來沒愛過他。”可問題是,張愛玲前面就老老實實交代過,竺大太太問,“喜歡二
嬸還是三姑”,她想了想,說“三姑”,因為三姑“比較遠些,需要拉攏”。這一向是古
老家族的世俗教育,就像亨利‧詹姆斯寫的《歐洲人》,尤金妮婭問弟弟,舅舅家的兩個
女兒哪個好看,弟弟回說,大的更好看,尤金妮婭輕輕一笑,說,那你一定喜歡小的那個
。嘿嘿,張愛玲筆下的那些突出的恨,是絕對不能聽之任之的。
  
簡直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次啊,小說家把筆下的所有小說人物拉攏一處,哨子吹過,
吊梢眼的一隊,抽鴉片的一隊,借人錢花人心的一隊,男人柔媚女人潑辣的一隊,而對抗
這支人馬的是誰呢,瞧,真正的夢之隊,三三四陣容,二叔二嬸三姑踢前場,中間跑動邵
之雍,荀樺和燕山,後頭是九莉和秀男,小康和巧玉。
  
所以子善老師最近真是有些煩的,一是到處談論《小團圓》,都拿“真的是柯靈”“
真的是桑弧”這樣的問題讓他不爽,二是《小團圓》居然沒提到他,都寫到上世紀七十年
代了,還算不算張愛玲最後一個親人!
  
飯桌上,我們安慰子善老師,張愛玲這是保護你啊。你看,《對照記》裏的主人公多
麼令人仰慕,但是,一旦對照著《小團圓》讀,全部經不起對照,個個顯出狼狽來。
  
民國時期的娜拉,相片裏臨水照花人一般,可實際上過的都是什麼日子啊!不斷墮胎
,還被強姦,為了給女兒看病,去和醫生私了,所以,說起來無論是先天還是後天,張愛
玲絕對不是五四兒女。當然了,這樣的題材,到左翼作家藝術家手中,幾乎就是《神女》
,同樣是為了孩子,出賣自己啊!或者就是《新女性》的時代控訴,為了生存,遭遇魔掌
,但是張愛玲立意要給魯迅的娜拉命運作大增補或新詮釋。魯迅說,娜拉出走以後,或者
實在也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但張愛玲接下去說,還有第三種可能,就是回家
墮落,或者第四種可能,就是墮落了回來繼續墮落。
  
眼光毒辣,心靈脆弱,九莉(張愛玲)就這樣遇到了邵之雍。看宋以朗的《小團圓》
解說詞,以為最後會看到張對胡的憎笑,但是有些意外,一直到結尾都相當溫暖,這掃掉
了我心中的一些陰霾。小說看到第三章,幾次提到蕊秋(即書中二嬸,張愛玲之母)和九
莉說話,讓她產生“穢褻感”,而這種穢褻感,多少也傳到了讀者這兒,用小說中反復出
現的詞,也可算“令人震動”,怎麼張愛玲這麼喜歡強調這些:要說“遇見”某某人,不
能說“碰見”;“快活”也不能說,“幹”字當然也忌,此外還有“壞”字,原因都和性
有關。可是,蕊秋和楚娣(張愛玲姑姑)在九莉面前談性說男,處女也說的,強姦也說的
,根本沒有顧忌。這樣看看,年紀大了寫作,真是要小心的,不能一邊暴露性心理,一邊
又想掩飾性心理。所以,看到張愛玲連連對自己親人釜底抽薪,暗暗倒也替邵之雍擔了心
,雖然張胡情事,張迷罵胡不算過。
  
好在,並沒見到九莉對之雍發出真的惡聲。事實上,邵之雍第一次在小說中露面,讀
者感到一陣高興(這個高興真是政治不正確,然而卻也是實話),仿佛終於看到一個熟人
,這個,當然跟我們熟悉他們的故事有關,但更因為張愛玲落筆有情。邵之雍出場,一下
清空了前頭亂哄哄出場的幾十個人物,讀者心頭一松,這才是張愛玲能駕馭的小說關係,
所有能發生的關係才能發生。
     
《小團圓》的出版,其實清楚表明了張愛玲的才華不在想像力,她的小說基本就是家
族實錄,而在《小團圓》中,按邁克的說法,她連自己的生日星座都懶得虛構,所以,我
們有百分百理由對全書作索隱研究。而索隱的最終意義,當然是在邵之雍出場後才呈現的
。多少年過去,多少恨過去,張迷也好,胡迷也好,從來沒有放棄過追問,她到底怎麼看
他?
  
滄海桑田以後,她還記得,有天晚上,“他一吻她,一陣強有力的痙攣在他胳膊上流
下去,可以感覺到他袖子裏的手臂很粗”。三十多年了,他的肉身感一直跟著她,從前看
《今生今世》,覺得作者大概有些甲亢,對照《小團圓》看,卻是寫實。所以,當九莉想
:“這個人是真愛我的。”我們對她完全沒經驗的愛情湧起同情,也恨不得獻上全部祝福
,那一?那,她講出希望戰爭不要結束的話,我們也是昏沉沉軟無力。
亂世兒女,能抓住的只有這點身體感覺了。有意思的是,從前似乎不鑒風月的張愛玲
借著《小團圓》,幾乎是有些天真地表白說,我也歷經滄桑:墮過胎,疼痛過,洗過米湯
味的內褲,而且,被人欺負過,在公共汽車上,後來成了著名戲劇家和文化領導人的荀樺
就“乘著擁擠,忽然用膝蓋夾緊了她兩隻腿”,當然,這感覺很髒。
  
而在這兩種身體感覺之間,站著一個燕山,當年可考可證的影星加導演。他們的感情
在九莉看來,像是補初戀的課,但是雖然,他也曾經“把頭枕在她腿上”,她也擔心過懷
孕,兩人之間的感情,就是小說中那句話,“掬水月在手”,還沒開始就流掉了。
  
沒流掉的只有邵之雍。她真是愛他至深,否則,第一次見到邵之雍的侄女秀男,“俏
麗白淨的方圓臉,微卷的長頭髮披在肩上”,她不會馬上直覺到:“她愛他叔叔。”而這
個秀男也真是配得上一個奧斯卡配角獎,她沒有什麼臺詞,每次出場,都是作為陪客出現
,不是陪叔叔上場,就是陪巧玉出現,但她每次出現都帶給九莉壓力,令九莉兩次隆重意
識到,她愛他叔叔。所以,這個在《今生今世》中被小周小範壓倒的人物,在《小團圓》
中卻蓋過了小康巧玉,不知道這是張愛玲有意的聲東擊西,還是邵之雍當年的圍魏救趙,
反正,這是《小團圓》中張愛玲最把握不了的一個人物。對小康、巧玉,九莉還能說出口
,要邵之雍選擇,是我還是她,但對這個秀男,張愛玲只有接受,而就是這個秀男,半個
世紀過去,說起張愛玲,總結說:“人蠻長,不漂亮。”
  
人蠻長,不漂亮的九莉,在邵之雍離開後遇到燕山,他笑她:“你這人簡直全是缺點
,除了也許還節省。”她微笑,心裏大言不慚地說:“我像鏤空紗,全是缺點組成的。”
《小團圓》其實也是鏤空紗,張愛玲本意要《小團圓》和《對照記》一起出版,準備在華
麗的家族史上東鏤一片,西鏤一塊,不過,人生的奇妙仿佛也就在這裏了,缺點組成的張
愛玲一直在贏得讀者,而她本人對他們家族傳奇不遺餘力的去魅最後也鏤空成紗,他弟弟
對他們繼母的感情是真的嗎?二嬸三姑之間的關係到底怎樣?
     
關於《小團圓》,一直有告誡的聲音說,不要搞對號入座,而且有不少作家名人出來
示範說,看,可以從“張愛玲的時空觀”“張愛玲的反高潮”“張愛玲的意識形態”等角
度對這部重要作品進行深入解讀。當然了,在關於張愛玲的博士論文已經滿倉滿穀的年代
,《小團圓》可以用所有的後現代方法論進行解讀,而且,你看,張愛玲的技巧多麼圓熟
,進出歷史,全是四兩撥千斤,而且那氣度,就是小說中的臺詞,“不喜歡現代史,現代
史打上門來了”。但是,讓我們現場問問人民大眾吧,《小團圓》應該怎麼讀?互聯網會
排山倒海告訴你:驗明正身!查明真相!
  
讓我們接受人民群眾的趣味吧,老實說,《小團圓》在今天的出版,討論遺囑或背叛
,討論小說藝術或價值都意思不大,這本小說,最大的創新就在於它有力地發展出了和人
民群眾的關係。《中國的日夜》中,張愛玲嚷嚷說“我的人民,我的青春”,那是虛的,
但《小團圓》中一個細節記載說,她被人問道,識不識字?讓當時特別渴望融入人民群眾
的九莉感到一陣驚喜,這是實的。因此,就用最樸素的方式接受《小團圓》吧,韶華老去
的張愛玲已經沒什麼野心,前前後後出場的近百個人物,既是一次小說的團圓,也是一次
歷史的團圓,而在張愛玲歷史中過往來去的那些辛酸往事現實人物,也在這裏完成終極見
面,難得的是,小說結尾記錄的是她只做過一次的夢:青山木屋藍天,陽光下滿地書影搖
晃,松林中出沒著好幾個小孩,都是她的。然後之雍出現了,微笑著把她往木屋里拉。
  
張愛玲說:“她醒來快樂了很久很久。”我不知道子善老師看到這裏是什麼心情,反
正我挺感動的,我覺得普羅能接受這樣的愛情,其他的,就用草根的方式暫時睜一眼閉一
眼嘍。
  
當年,邵之雍被九莉的文采吸引,打定主意去找她,說,就算這文章是男人寫的,也
要去找他,所有能發生的關係都要發生。現在看看,能發生的的確都發生了,而張愛玲最
好的地方是,她用最好的關係定義了他們的關係,《小團圓》至終不出惡聲,非常了不起
。而如果今天我們還要緊緊夾住他們,那就是荀樺作風了。
轉載自 2009年3月15日《東方早報.上海書評》
作者: sarada (Fulang Chang)   2009-04-27 06:13:00
這篇寫得好
作者: athwart (海岸線)   2009-06-13 19:28:00
推結論,是個真懂張愛玲的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