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為什麼要銷毀小團圓? 下

作者: greylatte (cheers)   2009-04-24 19:00:28
張愛玲為什麼要銷毀小團圓?
* 2009-04-24
* 中國時報
* 【季季】
1995年我在上海也訪問了張愛玲舅舅黃定柱的長子黃德貽。對於他姑姑黃素瓊
與其父黃定柱的雙胞胎情緣,他的版本與張子靜相同。他也拿出一些家人照片與我分享
,看來不但黃素瓊與黃定柱長得像,甚至兩姊弟的子女也有神似之處。張愛玲在《小團
圓》中引述她母親的話:「他們長得像是因為都吃二姨太的奶。」── 這句話讓人想
起她在「相見歡」裡寫荀太太對伍太太說她家二少奶奶生病:「請大夫吃了幾帖藥,老
沒見好。那天我看她把藥罐子扔了,把碎片埋在她院子裡樹底下。問她幹嗎呢,說這麼
著就好了。我心想,這倒沒聽見過。」伍太太對這項「民間小迷信」表示興趣,荀太太
卻轉而低聲說:「哪知道後來就瘋了,娘家接回去了。」
張愛玲母親雖然沒有瘋,但「他們長得像是因為都吃二姨太的奶」這句話,我們也「
倒沒聽見過」。她沾沾自喜以為母親「因為此刻需要縮短距離,所以告訴她一件秘密。
」卻似乎沒警覺「因為此刻需要縮短距離」,所以母親告訴她的秘密也許是臨時編造的
。──既然是秘密,料她不敢去查證真假。
1992年,她的父母、舅舅、姑姑均已辭世,但她弟弟與舅舅的兒女還在上海、北京、南
京等地;在台灣更有影視紅星張小燕的母親黃家瑞。當年「花凋」發表時,她的表兄弟
表姊妹還年幼,跟著父母生生氣也就算了,如果臨老看到《小團圓》中對他們血緣正統
的否定,那些黃家手足會有如何激烈的反應﹖ 是否會鬧到找她弟弟張子靜去驗血查明正
身﹖萬一消息見報,想必又是一番沸沸揚揚,她要如何因應那些表兄弟表姊妹的憤懣與
指責?……
荀樺與柯靈之謎
柯靈(1909-2000)是三○年代知名的編輯,劇作家;解放後擔任過文化部電影局上海
劇本研究所所長等要職。張愛玲第一次與他見面是
1943年7月,帶著新完稿的「心經」去他主編的《萬象》雜誌編輯部拜見;8月「心經
」即在《萬象》分上下期發表。後來張愛玲改編「傾城之戀」為舞台劇,柯靈提供不少
意見和協助,同年12月在卡爾登戲院上演後,她送他「一段寶藍色的綢袍料」為謝禮。
1945年6月柯被日本憲兵隊逮捕,她請胡蘭成寫一信給憲兵隊長說情,並偕胡同去柯府
慰問,不久柯獲釋放……。1982年柯靈在「遙寄張愛玲」中以誠懇的語氣詳述認識張愛
玲的經過,最重要的是對她作品長期在大陸缺席,以文壇大老之姿作出權威的結論:「
張愛玲在文學上的功過得失,是客觀存在,認識不認識,承認不宛,是時間問題。
等待不是現代人的性格,但我們如果有信心,就應該有耐性。」
1993年春天我去上海出差時,曾與陳子善、梁錫華同去拜訪柯靈。彼時他已84歲,說到
張愛玲仍不斷表露推崇之情。1994年元月他來台開會,我也曾請他與汪曾祺、李銳、
劉心武共進晚餐。印象裡的柯靈一直是慈眉善目的,左耳掛著助聽器,一派溫文儒雅的
長者風範。
柯靈去世九年之後,我在《小團圓》初見「九莉」帶小說稿去拜訪「編輯荀樺」時,
馬上聯想「荀樺」是柯靈。但看到其後的情節則不禁驚嘆:「哎呀,這真的是柯靈嗎?」
──1982年他在「遙寄張愛玲」隱而不提的一些事,怎麼1976年就都在《小團圓》
出現了!
一,「荀樺」1945年出獄後親赴張府致謝,提到在牢裡坐老虎凳博人同情。但連著去了
三次未免突兀,被她姑姑笑問「不知道他這是不是算求愛。」
二,「編輯荀樺」那時竟然有「三個老婆兩大批孩子」。有次燕山的電影預演,大老
婆還「大鬧電影院,滿地打滾,說『當著你的朋友們評評這個理!』後來荀樺對人說:
『錢也給的,人也去的,還要怎樣?』」──原來左翼文學編輯人這麼有辦法!
三,1945年秋天胡蘭成開始逃亡,暫時匿居在虹口(日租界)一個日本人家裡,她第二
次去探望時,不巧在電車上遇到「荀樺」,結果發生這樣的意外:「荀樺乘著擁擠,忽
然用膝蓋夾緊了她的兩隻腿。……她震了一震,從他膝蓋上嚐到坐老虎凳的滋味。」好
不容易脫身下車後,她淡然覺悟:「剛才沒什麼,甚至於不過是再點醒她一下:漢奸妻
,人人可戲。」
四,解放後,「荀樺在文化局做了官了,人也白胖起來,兩個女人都離掉了,另娶了
一個。燕山跟他相當熟,約了幾個朋友在家裡請吃飯,也有九莉……。」但是,「荀樺
不大開口,根本不跟她說話,飯後立刻站起來走開了,到客室裡倚在鋼琴上蕭然意遠。
」……
這些,這些,不都是張愛玲積了三十年的怨怒嗎?終於藉著她最善用的武器復了仇。
從這些對「荀樺」的復仇看來,宋淇的把關倒像是歪打正著──如果柯靈1982年前看過
《小團圓》,還可能寫出「遙寄張愛玲」嗎?
「遙寄張愛玲」不但替大陸的「張愛玲熱」快速加溫,其中還有一段感人的感懷:「
人沒有未卜先知的本能,哪怕是一點一滴的經驗,常要用痛苦作代價,這就是悲劇和喜
劇的成因。時間蠶食生命,對老人來說,已經到了酒蘭燈迤的當口,但是,感謝上帝,
我們也因此可以看得寬一些,懂得多一些了。……」 ──念在柯靈替「張愛玲熱」加
溫的份上,這段話也讓她「看得寬一些,懂得多一些」吧?
「死亡使人平等」
張愛玲在「相見歡」(1950年)裡也引述一句外國諺語:「死亡使人平等」。
此時把這句話引用到《小團圓》似乎再也合適不過。從目前的結果看來,宋淇的第二次
「把關」是正確的──幸而他沒有在1992年銷毀《小團圓》。
如今,宋淇,張愛玲,以及她在書中所寫的人物,大多已寂滅無語。《小團圓》是她
留給人世的生命拼圖,如此高聳而複雜,讓我們必須低頭省視,才能一次次從中看見深
藏於她內心的勇氣與反抗,孤傲與絕決。
「死亡使人平等」,她早料了到這一天。            (下)
作者: sarada (Fulang Chang)   2009-04-27 19:31:00
寫得像文壇八卦的文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