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翻譯:法國的天主教革命

作者: monarchist (ドン・キホーテちゃん)   2016-07-27 18:30:36
關於教會長女的現況,本文頗有參考價值,故我試著翻譯。
英文底子不好加上急就章,有些地方譯得含糊,大家湊合著看看。
http://www.catholicworldreport.com/Item/4385/frances_catholic_revolution.aspx
法國的天主教革命
2015年11月23日
雖然彌撒參加率近30年來急劇下降,法國今天正在目睹一個更加自信和動態正統的天主教
的崛起。
Dr. Samuel Gregg
今天,很多人談到法國和宗教時,通常浮現在腦海中的影像是一個高度世俗化的社會,同
時有一股不斷增長的伊斯蘭存在:這包含普遍的宗教冷淡、享樂主義的伏爾泰主義者、持
續的反猶太主義、越來越多激進的穆斯林,以及不斷激起聖戰的有組織的恐怖主義。但是
,現在甚至一些世俗的法國記者也開始書寫一種難以忽視的現象:增長中的有自信的天主
教,包含一種動態的正統,決心從教會內和外挑戰現狀,改變法國社會。
10月30日,法國主要的中間偏右報紙《費加洛報》標題是「法國天主教的無聲革命」。報
導介紹了一批「新天主教徒」,開始參與國家的政治、文化和經濟辯論。新天主教徒對於
對話的想法不是聽完世俗知識分子說完後,一本正經地點頭,而不敢說話以免得罪人。相
反地,年輕而敏銳的天主教徒已經超越了所謂「開放的天主教」,即梵二以後主導法國天
主教生活的理念。雖然新天主教徒很樂意聽,但他們也想辯論,甚至批判占統治地位的世
俗觀念。對於他們來說,討論不是單行道。《費加洛報》形容這新世代的法國天主教徒「
什麼也不怕」。
有形的、具有挑戰性的存在
也許法國天主教巨變的最明顯標誌是La Manif pour tous。這股擁有上萬法國公民的運動
在2012年出現,抗議改變法國的婚姻法。La Manif的成員橫跨法國左右派。它還包括世俗
主義者、許多猶太人、一些穆斯林,甚至相當數量的同性戀者。然而,La Manif的基礎和
領袖主要是天主教平信徒。雖然法國國會在2013年合法化同性婚姻,社會黨政府隨後在社
會政策領域變得更謹慎。畢竟,當一個運動可以定期動員上萬人民上街抗議,法國政客回
顧歷史,足以感到緊張。
自2012年以來,La Manif繼續塑造公共辯論。這包括反對在教育中加入性別理論,以及領
養和試管嬰兒相關法律的修改爭議。在此過程中,許多主教和更多的年輕神父參與支持。
後者中許多人在Twitter和Padreblog這樣廣為閱讀的社交媒體上活躍。在某些情況下,法
國新一代的神職人員,如Pierre-Hervé Grosjean, Pierre Amar, Guillaume Seguin,
Antoine Roland-Gosselin等人都變得比一些主教更有名。
另一方面,天主教評論員在世俗的媒體也越來越頻繁出現。無論老少,Rémi Brague,
Madeleine de Jessey, Pierre Manent, Ludovine de La Rochère, Jean-Luc Marion,
Fabrice Hadjajd, Pascal-Emmanuel Gobry等人都積極參與世俗話題,從形而上學到經濟
學。但他們也同樣擅長鮮活有力地呈現天主教正統的見解。當然,政治正確繼續窒息法國
文化生活。這種文化繼續被左派支配,將其批評者一一戴上某某「恐懼症」的帽子。然而
重點是,公眾視野中的天主教徒越來越不害怕這類帽子。這是一種法國世俗思想家不習慣
遇到的狀況。
適應主義的失敗
這一切都使得梵二以後的法國天主教形勢顯著變化。先不論Marcel Lefebvre總主教的追
隨者[譯按:即聖庇護十世司鐸兄弟會]在法國仍然強大的事實,許多法國天主教徒轉向左
派,尤其是神職人員。這導致,例如,強調天主教和馬克思主義的對話,並削弱了對墮胎
法的反對。這種趨勢導致一些普世教會內最糟糕的進步主義實驗,無論是在禮儀、牧靈或
是如何接近現代世界。許多神父還俗,甚至擔任著名雜誌Études的編輯的耶穌會士完全
離開教會。
並非無人對抗這些發展。許多梵二中最有影響力的法國神學家大力爭論,主要有耶穌會士
Jean Daniélou樞機、耶穌會士Henri de Lubac樞機及Louis Bouyer,以及Communio雜誌
法語版的作者群。對於保衛梵二的實際(而不是虛構的)教導,有的付出了相當的代價。
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例如Lubac和Daniélou基本上都被修會給邊緣化。
到70年代後期,事情已經墮落到如此地步,從而著名耶穌會士哲學家Gaston Fessard(他
曾積極參加法國抵抗運動,在1940年代著文警告法國反對納粹主義、共產主義和反猶太主
義)決定發聲。在他死後出版的著作《法國教會,注意不要喪失信德!》(1979年),
Fessard禮貌但有系統地抨擊1970年代法國主教團的社會聲明。他表示,這些文件反映了
對法國左派意識形態的天真,以及傾向把信仰附會到社會主義甚至馬克思主義。這本書的
影響,以及它被Fessard這樣高度的人寫出的事實,突顯法國天主教如何向隨波逐流的方
向坍塌。
先知樞機
正是這種「無力的天主教」的氣氛中,一個綽號叫推土機的人出任奧爾良主教,然後在
1981年任巴黎總主教。已故的Jean-Marie Lustiger被傳記作者稱為「先知樞機」,他是
個毫不典型的人。他的父母是世俗猶太人,其中一人死在奧斯威辛集中營。他在二戰時期
青春期時皈依天主教,戰後進入神學院。他先後任職於索邦大學黎塞留中心以及巴黎郊區
的堂區,Lustiger的活力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包括聖若望保祿二世。他注意到Lustiger的
波蘭籍猶太人血統。更廣泛地,若望保祿一直在尋找能改變陷於適應主義的法國天主教的
人。教宗1980年首次訪法時,尖銳地問:「法蘭西,教會的長女,妳忠實於妳領洗時的承
諾嗎?」。
出任巴黎總主教後,Lustiger並沒有停止顛覆。他成立神學院和新的學校,創辦天主教電
台及電視台,積極與世俗思想家對話。Lustiger樞機提出了天主教徒與法國社會互動的不
同方式。他批判進步主義和Lefebvrism[譯按:即聖庇護十世司鐸兄弟會](他認為這是同
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他的方式來自若望保祿二世和本篤十六世:不倒退到梵二以前,
但也清楚地認知現代性的扭曲。
也許最重要的是,Lustiger吸引了大量聖召。通常被稱為Lustiger世代,許多神父都在教
區表現出明顯的Lustiger式風格。這和法國主教團害怕得罪人的精神狀態截然不同,後者
的形象就像1970年代讀了太多卡爾拉內。
在一個層面上,Lustiger的方法包括較量並超越世俗學院的論證能力,不怕讓虔誠的平信
徒主動行事,也不在乎繞過吸乾生命的教會官僚制,後者好比當代德國天主教:富裕,但
剩下空殼。
不出所料,Lustiger的策略使他不受其他一些主教的歡迎,他們有些怕惹事,有些則相信
符合世俗預期就能讓人們回到在基督內的生活。然而,很難否認Lustiger的成果:更多的
聖召、活躍的教區、動態的社群,和最重要的,天主教在一個世俗共和國內的可見存在。
在Lustiger模式的教區內,任何人都不會誤以為教會只是另一個非政府組織,或類似瑞士
、德國和比利時天主教的瀕死狀態。
新主教、新平信徒、新生活
那麼,誰是Lustiger之後繼續撼動法國天主教的人?首先,是巴黎樞機主教André
Vingt-Trois,被視為Lustiger精神上的兒子,他以較溫和的方式推行他前任的計劃,但
繼續使巴黎總教區活躍。Vingt-Trois的行事風格是行動果決、但態度溫文。
另一輛推土機是里昂的Philippe Barbarin樞機。他才華橫溢,不僅是索邦大學的研究生
,也是馬拉松選手,曾在馬達加斯加傳教。無論是他的布道、電視露面還是為突顯基督徒
受迫害而訪問中東,Barbarin都充滿力量。另一個主教的新類型是弗雷瑞斯土倫的
Dominque Rey主教。他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曾任職財政部,有良好升遷前景,直到他進
入神學院。除了聖召,許多平信徒運動也在他的教區蓬勃發展。同樣,Rey在2005年創辦
的智庫Observatoire sociopolitique de Fréjus-Toulon所開設的夏季大學已成為許多
法國學生必去的地方。
另一位值得關注的主教是阿雅克肖的Olivier de Germay,他畢業於聖西爾軍校,曾在法
國的精英傘兵團中擔任軍官,派駐過查德、中非及伊拉克,他曾警告法國政客以國家力量
改造社會的危險。另外值得強調的是巴黎總教區輔理主教Éric de Beaufort-Moulin,擁
有政治學和經濟學學位。他是著名教育工作者,也曾著書闡揚de Lubac的思想。
巴約訥的主教Marc Aillet也常出現於公眾目光中。他有古典學的背景,亦曾學醫,之後
成為一位重要的道德神學家和禮儀學家。同樣重要的是法國的軍中主教Luc Revel,他是
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的菁英畢業生,在關於戰爭和伊斯蘭恐怖主義的討論中,Revel注入了
一定程度的道德嚴重性,和西歐天主教典型的一廂情願和隱秘的和平主義形成鮮明反差。
我懷疑這些擁有不同才華和背景的人們會被主教會議的人數所淹沒。絕不誇張地說,這些
主教表現出一種不羈的性格。概括地講,這意味著他們不被世俗的法國給震懾(不只是因
為他們知道它和它的問題,由內而外),也不被後梵二世代的流行所改變。他們免於教權
主義的疾病,愉快地鼓勵平信徒從事福傳。總之,這些主教們強烈關注教會的核心使命:
福傳,並尋找創造性的方式以進行福傳。這是許多年輕法國神父仿效的榜樣。毫不奇怪,
他們的堂區和團體吸引人們,包括皈依和聖召。
然後便是社會性的運動。敏銳的法國天主教徒間有一個標準的笑話是,雖然很多人和教區
只有鬆散聯繫,但每個人都屬於某些運動。這些團體如Communauté de l'Emmanuel,
Communauté du Chemin Neuf, Foyers de Charité, La Famille St-Jean, Communaut
é Saint-Martin起源於法語世界並蓬勃開展。這些運動有著靈恩運動的根基,已經產生
了許多的聖召。它們還使大量平信徒在世界內而非在世界外活出高強度的天主教生活。再
一次,這和德國、瑞士和比利時的沮喪狀態形成強烈對比。
很長的路要走
當然,我們得考慮其前景。數字上:法國總人口的約56%領洗為天主教徒,但每週望彌撒
的天主教徒只有總人口的6%左右;另外15%則是偶爾前往。總之,在6600萬法國公民之
中,這兩個群體合計1300萬。所有這些數字和30年前相比都大幅下滑。
許多法國農村的教會越來越缺乏教友,這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都市化。雖然如此,但
法國天主教的一位觀察家寫道,1980年代起「我們正目擊左派基督徒的消失。」許多老年
神職人員堅持適應主義心態。法國也有許多神學家似乎急於清空一切超越非論斷主義道德
內容的天主教信仰(當然,除了環境和經濟問題)。就像西方其他地方,那些選擇了社會
和政治行動主義的修會正面臨滅絕。
總之,有相當大量的被兩位社會學家稱為「天主教殭屍」的勢力存在於當今的法國。另一
方面,新天主教徒則存在著過份涉入政治的風險。這是一個長期的誘惑,而且結局很少對
教會有益。
儘管如此,《費加洛報》記者注意到,法國天主教的動力仍在新天主教徒這一邊。這不只
是由於另一邊的失敗。在許多圈子裡,天主教再度變潮。如果你在巴黎參加主日彌撒,很
難不注意到中產階級和工薪階級人數的增長,而且如Pascal-Emmanuel Gobry指出,很多
是帶著孩子的年輕夫妻。同樣地,在2014年若望保祿二世和若望二十三世封聖時,
Michael Matheson Miller報導,許多人震驚法國參與者的數量,他們揮舞著旗幟,熱情
歌唱。
近年來,我們聽到很多人說教會就像一座野戰醫院。的確,法國教會幫助了許多犬儒主義
文化、經濟國家主義、自我厭惡和享樂主義的受害者,這些是法國1968年5月世代的遺產
。新的天主教徒也承認沒有人應該永遠待在野戰醫院裡。他們也沒有興趣肯定平庸。相反
,他們選擇本篤十六世建議的,西歐天主教徒在可見將來應扮演的角色:創造性的少數,
富有想像力地從正統天主教的角度來從事文化,以吸引社會更接近真理,而不是溫順地在
各種世俗進步議程中充當小角色。
戴高樂曾說:法國是一個擁有天主教心臟的世俗共和國。這天主教的靈魂在完全跳動之前
有一條很長很長的路要走。也不能低估世俗進步主義和虛無主義的伊斯蘭主義暴行這兩大
障礙。然而感謝新天主教徒們,教會的長女很可能走下手術台。從那裡,唯一的道路就來
到了。
更不用說革命已經開始。
作者: unix2007 (Unix)   2016-07-27 18:44:00
文章很豐富還沒細讀感謝您特地花時間翻譯真的長了很多知識例如彌撒人數只有人口5%6%看來台灣教會可以不用太小看自己真的希望可以順利的發展聖召來自平信徒的確是相輔相成的推薦一定要認真閱讀的好文章再次感謝譯者的付出
作者: Pietro (☞金肅πετροσ)   2016-07-28 00:17:00
物極必反 當自由主義曲解梵二之時 新一代的教會則開始重拾遺漏的寶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