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用歌聲飽滿整個世界留學紐約的爵士女歌手

作者: STICKER (太胖了對不起我媽媽)   2016-07-30 11:11:15
大學的時候受批踢踢照顧很多
也會上生涯版看看大家的想法
這次我被一位朋友啟發
所以開啟了這個系列
如果大家不嫌棄
以後我都會轉貼到版上來
希望分享的故事可以給高中生或者大學生
甚至茫然的大人一些方向參考
寫在前面
從今年三四月開始撰寫網誌,我一直抱持著很寬廣的心情介紹各種美好的體驗和
服務,希望可以推廣品質佳理念好的東西給朋友們。最近真的做得很開心,更加入了
一些我的醫療藥品本業的文章,反應更令我感動,真的幫上很多人,也謝謝大家不嫌
棄願意接觸我的部落格和粉絲頁。
最近受一位大學同學的啟發,他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醫師的本業,朝自己最熱愛的文學
創作領域前進,更前往英國電影學校繼續深造。這樣子的毅力和決心再再讓我感動,也開
始反思到底生命跟生活,到底該怎麼樣同調和鳴綻放?
因此我想到一個新計畫,預計撰寫一系列的文章探討每個人在不同領域中,不同的人
生故事和選擇。和一般成功人士專訪不同的是我的採訪對象限定在二十五歲到四十歲之間
,在各大領域小有成就,這樣的故事比起成功企業經營更熱血也更實在。透過介紹從學生
時期開始直到就業前的人生演進,帶給高中生或者大學生更多不同面向的經驗分享。
其實除了茫然不知道未來的學生以外,也許很多大人還困在自己不快樂的生活中,日
日夜夜思考生命的意義卻不知道該怎麼走出第一步,我希望這個系列可以讓更多人有機會
接觸到和自己不同的生命際遇,進而啟發他們新的方向,就像是我的同學的新書啟發我一
樣。
http://rossicat.pixnet.net/blog/post/330554471
誰是9m88
我們都叫Joanne她小芭,當年我們一起在學長英傑的婚禮當接待,英傑是個很狂野的
吉他手,早幾年騎著淑女車跟泳褲環島,後來東西收一收就去西班牙吉他朝聖之旅,是我
非常敬仰的一位前輩,所以我很好奇他大加稱讚的女歌手小芭。
婚禮當天看到小芭時,我第一眼就喜歡這女孩給我的感覺,高瘦的身材搭了件淡雅的
洋裝,當時她正拿了雙鞋子要換上,我趕忙蹲下身幫她順了順鞋口,那是一雙平底鞋,鞋
頭前端裝飾了一顆超大金屬球。好特別啊!清爽卻帶點搞怪的女孩子。
小沙介紹說她目前從事時尚相關的工作,也是一位表演者。不過在我還沒來得及去看
她唱歌之前,小芭2015年就出發去紐約唸書了,這次趁著他休假回台灣,我約了要去看她
在閱樂書房的表演,剛好我的新計畫初稿也提出了,馬上預約她訪談,趕著在她回紐約學
校前一口氣飽滿達成。表演非常的棒,訪談時跟她一口氣聊了三個多鐘頭更是美妙,沒有
一句廢話,我們大聊她的童年,她在實踐服設的奮鬥,她不願意放棄唱歌的掙扎,到最後
擁抱了自己的夢想,這只是她的表演人生剛開始。
小芭她今年二十五歲,正在紐約的爵士當代音樂學院唸書,她在外走跳表演時海報上
登著的是9m88,9m取自英文名字Joanne,88就是小芭。
eeb25de5-140f-4945-b2ca-d7897888922b.jpeg
“我小時候幼稚園上台表演前一晚完全睡不著覺,在家裡的白板上畫滿了所有的表演細節
,還幫同學準備了一堆適合的配件,就希望大家都完美登場。”
幼稚園都會有那種成果展,老師帶著孩子唱唱跳跳,我小時候最多只能演棵樹,可小
芭是個天生的表演者,她會很興奮地去思考該如何達到最棒的表演效果,又很大方對朋友
很好
,連朋友的裝飾品都一手包。她說兩三歲時就好喜歡唱歌,芭媽媽認真地把歌聲都錄下來
,這幾天為了這段訪談她還拿出來聽,細細地去回想發現真的,好像從出生就喜歡唱歌了
。小學的時候開始聽張清芳聽葉倩文,第一首正式學會的歌是瀟灑走一回,回家就看娛樂
新聞觀察所有的歌手新聞,每一張最新的專輯都願意買來聽聽看,付出了小孩子的所有精
力在音樂上,卜學亮的專輯也買了喔,她說真的每張都想要聽聽看。
國中的時候參加了好樂迪的歌唱比賽,當時很流行少女團體,整場活動就是個選秀新人賽
,雖然後來沒有得到名次,不過評審很讚賞小芭的歌聲。再接著學生時代一直參加歌唱比
賽,許多製 作人或者評審都很喜歡小芭,也提過要聊聊發展的細節,但是後來都沒了下
文。就這樣子,家裡也沒有特別支持唱歌這條路,小芭的歌唱之路慢慢地隱沒在升學考
試當中了。
小芭大學考上了實踐服裝設計,實踐服設是台灣最棒的設計學院,同學們都是熱愛時尚的
流行觀察家。但是除了華美的時尚風格以外,學院在實際手作打版等等的細節上也非常講
究,小芭的個性就是個大而化之,要她每天盯著縫線一針一線地計較著實在沒辦法。她說
當時好痛苦啊,知道自己做不來,縫了歪了,交上去老師又退件,只好一而再再而三地修
改。這段時光並不是那樣的快樂,再放眼看去同儕競爭激烈互相比較,連朋友圈也沒辦法
帶給她更多的真心感受,這是一段夾在假裝和痛苦的掙扎時期。不過這樣的困境到了大三
大四被新的刺激打斷了,小芭加入了爵士營,在裡面和很多愛好音樂的朋友一起認識嶄新
的音樂—爵士樂。
爵士樂是黑人的靈魂熔鑄出的精華,起源自黑人奴工悲傷的歷史,爵士樂剛開始發展
時,音樂帶出的故事都是由積壓過久的悲憤而爆發出的成果。所以透過這樣的歌詞和旋律
,小芭開始思考更多,學校就像是社會的縮影,大爭鬥對襯到小糾紛,不喜歡朋友之間彼
此分化的現象的自己也邊緣化了,現在這樣被困在大學小圈圈裡的自己是否還需要更多的
自由呢?
等到大四時,每位準畢業生都需要進行成果發表,自然這也是每年比賽的重頭戲,大二和
小組同學一起得過第三名,但是小芭在大三時比賽結果並不好,這次大四她希望可以為四
年做一個總結,要認真的做出一個好成果。所以他從爵士樂的中心思想去延展自己的想像
力,既然自己的手工差,那麼就以粗糙的概念去設計,難道一定要華美精緻的東西才是時
尚嗎?設計草稿從藍領階級的工作服開始發想,最後利用石膏做出許多手模擁抱整件不協
調的衣服,跳脫以往對於衣服的定義,非常拼命的她拿到了畢業展第一名。
理論上來說這應該是一個了不得的機會,可是這樣卻是她懷疑自己的開始,真的適合
嗎?服裝設計是不是真的可以完滿她的人生呢?
13871683_10205013133566267_726387902_n.jpg
“高階客戶的時尚設計服務有很多框架,設計其實沒有辦法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思,
自己是不是真的會快樂呢?”
帶著太多的問號,她出發去紐約吳季剛設計師的工作室進行長達四個月的實習生計劃
。實習時擔任製成相關的職位,和工廠討論製作細節,並且替設計師的創作進行量化的過
程管理。高階的時尚設計公司不需要大量生產,主要是在高標準的領域替世界知名人物訂
製她們需求的服飾,配合客戶出席的場合提供頂級的設計服務,但是這四個月的過程卻讓
小芭更確定她將會離開服裝設計產業,這樣的設計對他的個性來說還不夠自由,無法跳脫
出商業本位的設計業讓她不快樂。
不過說歸說,在紐約的四個月還是去看了時尚界最知名的帕森學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是隸屬於the new school體系下的一個學院,看來看去也提不起勁,可是眼光
卻掃到同個體系下的另一個學院School for Jazz and Contemporary Music
(http://www.newschool.edu/jazz/)。二十四歲的小芭想著,再不衝就來不及了,想著如
果可以那麼一定要來這邊念書。
回到台灣以後她去了homme selected store Ne.Sense上班,同時決定繼續表演,和黑
樂團的朋友一起團練,從仿唱現有的爵士樂表演開始,也演出R&B和FUNK相關的音樂,這段
時間她開始學習該怎麼跟大編制的樂團一起合作,表演的經驗增加了她的勇氣和信心,這
一年她破釜沈舟只申請了當初很想去的音樂學院School for Jazz and Contemporary
Music。寄出試唱帶,很幸運地錄取了,2015年七月小芭在紐約開學,重新當大學生。
唱歌和時裝設計都是藝術的一種,現在的快時尚風潮也引發社會針對時裝業不環保行為的
抨擊,小芭心想既然多她一位設計師對世界也無差,那麼不如多一位歌手吧!她希望利用
她的歌聲帶來另一股藝術療癒的力量,同時也想要證明她的興趣的確可以成為自己的事業
。進入紐約的學院後,身旁的同學都是大一新鮮人,和他們比起來自己非常珍惜所有學習
的機會,因為二十四歲的自己知道這些時光還有付出去的金錢都是無法拿回來的。一開始
非常緊張,但是過了一年現在慢慢地步上軌道,從基礎從頭開始學習,也漸漸放下心來能
夠安心努力,2016新一年度開學後計畫開始在紐約進行表演活動。
”小時候的願望啊就跟大家一樣,想要被大家注意,想要名和利啊!
但是現在看到更多厲害的人以後想法又不同了,現在覺得要注重當下,不要想以後,
因為只有現在是最重要的。“
我問小芭說 你小時候的願望是什麼?
小芭說歌手嘛總是有個類似的個性就是喜歡被注意,表演被稱讚,小時候也很世俗地
想出名想有錢,就是個普世價值的成功定義。但是現在在紐約求學後,看到太多比自己更
優秀的人也還在努力,不一定有展露頭角的機會,這樣的衝擊讓她重新省思該怎麼樣調適
心態。她現在最注重當下,因為現在這一秒是最重要的,想著要秀出自己或者以後要幹嘛
幹嘛都是假的,是腦子業障重啊!
活在當下才能放下心裡的執著,這樣子才能看到身邊對自己好的人,去關心他們並且
對自己誠實。對自己誠實在創作上也很重要,如果不誠實,就無法透過音樂傳達自己的心
意給聽者。音樂是一種媒介,它串起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除了旋律以外歌詞也是一種極有
魅力的元素。歌手和歌詞其實嚴格說起來是讓音樂人又愛又恨的主題,有時候多了歌手無
法傳遞音樂的純粹感動,但若是少了歌手又沒辦法真切地表現出更多情緒。
我跟小芭後來達到一個共識,就是應該把歌手本身視做一個樂器,而爵士樂裡的即興
唱法就是歌手這個樂器的極致呈現。爵士樂在基本概念上有一種固定的調式和樂理限定,
而爵士樂表演者必須在這個範圍之內發想自己的創意,因為這樣的規矩,是長久以來爵士
樂派和聽者溝通的熟悉方式,若是跳脫出這樣的方式就不是爵士樂,也許會是另一種新型
態的音樂也說不定。擁抱傳統之餘,樂手或者歌手的創意是訂定他們個人價值的指標,現
在小芭在在音樂學院裡面努力學習樂理調式就是為了和其他樂手溝通的語言,而深厚的理
學基礎才能奠基出創意的舞台。
不諱言來說歌手和樂手並不是天然相合的夥伴,有的樂手嫌棄歌手只會唱歌,有的歌手覺
得自己最棒最厲害其他人都只是陪襯。所以樂團合作時,大家需要花很多心思去建築互信
感才能達到和諧。小芭認為,就像之前提到的理學基礎,如果歌手可以用樂理和樂手溝
通,這樣就是尊重自己歌手身份和尊重別人的表現。把自己當作一個樂器,小芭重複這樣
說,她說要做到最好這是最重要的事情,不能對不起自己。
我一直很敬仰音樂表演者,因為他們是代表耐性跟毅力的集合體,我小時候打鼓或者試著
彈鋼琴,最後都無疾而終,說起來就是沒毅力。小芭說他其實也是個沒耐性的人,唯獨就
是對音樂很有辦法忍耐,因為想唱好歌想完美表現只好去練習,只有不斷重複地練習才是
唯一選項。透過不間斷地練習和修正,慢慢養成一個不放棄的習慣,這樣子就會推廣到生
活中其他的事情上,生命自然強韌。
“文化在台灣好像是一種展覽,一種商業檔期的活動,
可是在紐約那是一種從皮膚底層延伸到表層脈絡,在城市各個角落裡面不斷發生的獨特表
演,”
那麼小芭請您說說看台北跟紐約帶給你什麼不一樣的感覺呢?我這樣問她。
小芭說在紐約這一年她全心全意放在課堂上,而且紐約交通比台北麻煩多了,地鐵誤
點或者一班車要等幾十分鐘都是很常見的,這樣的情況讓她沒辦法像在台北一樣東奔西跑
,一天大概就定點在同一個區域活動。住在布魯克林,上課在曼哈頓,旁邊是紐澤西,課
餘時間她安排去很多博物館看展覽,如果還有空的話就到處找表演看。
台灣的文化活動就像是一個博覽會,有開頭有結尾,大家被廣告吸引而特別到某個地
方去觀賞。時間一結束也許記得的人不多,這個文化表演也就沈寂沒入下一個檔期背後。
而在紐約卻是一種生活,可能在巷口就有一種文化表演,紐約的公園也隨時都有不同類型
的活動,人們被鼓勵發表不同的言論。街上路人身上都很自在地展演出各種風味的文化,
在台灣時只有大眾認同的美才能被接受,太奇怪的人會被排斥,但是在紐約身為獨特者卻
是正常又合理的事。
我跟小芭聊到最近的一個想法,有朋友跟我說到覺得我的部落格文字太多,現在台灣的民
眾已經不習慣看那麼多字了。我當下很震驚,因為我自己是個非常喜歡閱讀的人,我覺得
透過文字可以快速地了解有興趣的課題。小芭說她也有這樣的體悟,甚至美國教育界也有
類似的感嘆,以前美國高中生讀希臘神話是很正常的作業,而現在卻開始有高中生表達出
閱讀複雜教材時的乏力感。網路的力量讓大眾可以快速地接受新資訊,但是手掌大小畫面
的尺寸卻導致閱讀材料開始簡化削短,那是一種被截肢的文本。大眾習慣看一些商業新聞
和嬉笑怒罵的小短篇,再回過頭來觸及深厚的議論新聞自然不習慣,可是少數已經想通的
新興媒體是否能夠力挽狂瀾呢?
然而如同最近詹宏志先生的新文章提到的一段話,他認為讀書不是一種能力,而是一
種幸運,不應該帶著高高在上的態度去指責為何有的人不讀書,而是該怎麼做才能突破同
溫層的互相慰藉,如何和不同族群的人們一起文化演進。一本書不用賣多,可以影響一個
人就是最重要的了。小芭說音樂也是這樣,她想要能夠創作出有溫度的歌曲慰藉人類,所
以她要再努力增進自己的深度,換言之我們兩個雖然方式不同,但是方向卻是相同的。
當初在吳季剛設計師的公司實習時,剛好是台灣太陽花學運爆發的三月,小芭和在紐約的
學生們有參與一場在時代廣場的聲援活動。在那邊每天都會有不同種族國家的社運活動,
宣導各種不同的理念。她說當時候他很好奇這些美國人是怎麼去看待同樣都是華人之間的
衝突,也許他們覺得很正常,因為世界上有太多紛爭,而在紐約大聲地說出來是一種權利
。但是另一方面來說,在紐約的多樣化環境下,小芭也感受到自身的渺小,身為一個東方
民族而到西方學習他們的文化,而這個文化爵士樂又是美洲新移民黑人的靈魂作品,她感
覺非常微妙。她說通常都是這樣,到了外地以後,文化的衝擊才讓人不斷地去思考自己民
族的價值。所以小芭現在更努力希望可以透過自己的力量,創造出屬於自己並且令民族感
到榮耀的音樂。
可能跟台灣人的個性有關,在紐約唸書時小芭說即使是英文能力沒有她好的外國學生
,都更勇敢表達,而她會很在意講錯了會怎麼樣?如果表現不好了別人會怎麼看她呢?初
期時困在自己的恐懼裡面,一直綁手綁腳,但是一年過去了,她現在開始學會擺脫這樣的
情緒。如果別人不認同又怎麼樣?即使別人給了負面的評價也就讓這樣的話過去,做好自
己最重要。對自己誠實,小芭再說了一次,對自己誠實然後努力努力再努力,同時間愛身
邊的人並且彼此尊重,這是她現在的生活宗旨。
“放下執著很重要,因為那種執著會吞噬整個人的生活和情緒,
不執著以後才看到原來身邊這麼多愛自己的人,想到就會很認真的去愛他們,
這才是生命。”
小芭說自己其實很幸運,這一條路上不用犧牲自己的生活,家裡的人也轉為全力支持。
她說只是有點困窘就是去紐約了以後,對自己要求變得更高,以前唱歌很開心,瘋狂地唱
唱錯了也沒關係,但是現在認真正式地開始學習以後,就不能容許一點粗心大意毀了自己
的努力,所以去KTV唱歌也好有壓力了啊,她苦笑這樣說。
也許這是她的下一個課題,除了不去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論以外,在完美主義的內心中找
到平衡也是很重要的。
小芭很害羞地說自己還很生嫩,更沒有什麼驚心動魄的履歷,可是她真的鼓勵跟她一
樣愛唱歌的朋友多多唱,認真練習再找同好一起表演,多表演多經驗得到更多掌聲,這樣
一來不僅可以增加自信心也能掌握演唱技巧。接下來要怎麼走就是努力去闖,不要因為任
何的事情失去了信心。
拿到明年的獎學金,下個月要飛回紐約上課了,她說未來不可預測,可能畢業也可能
念到一半就去唱歌了,誰都不知道,我跟她約好明年再來聊聊各自的故事。
最後我請小芭跟大家分享最近發生在他生命中美好的一件事情。
小芭很開心地說太棒了!有件事情非常值得分享。她從學生時代開始就很認真地談戀
愛,感情對她來說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不過之前因為一直執著在同一個對象身
上,讓她時常忽視了自己的生活。最近鼓起勇氣跟對方講開了,算是一個結案,現在雖然
不完美但是很輕鬆,心裡的空間瞬間綻放開來,轉頭才發現身邊的人是如此包容自己。
這樣的愛讓她很快樂,她說要更努力去珍惜大家,因為她是一個幸福的人。放下執著很難
,可是有了開頭就會很順利,她希望這段小故事可以幫上大家,去愛自己愛生命。
小芭的粉絲頁9m88
https://www.facebook.com/9m88baba/?fref=ts
小芭最近的深夜爵士表演
https://www.facebook.com/yueyue.company/videos/547046888753874/
小芭的instagram 9m88
後記
小芭表演時的活力是我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當天跟我一起去看表演的朋友更是驚艷於她不
造作的風格,請隨時鎖定小芭的粉絲頁,接下來一年會有更多在紐約的表演。
這是我的新企畫的第一篇故事,開頭的時候絞盡腦汁拔了無數根頭髮,深怕拙筆無法表達
小芭的想法,內心也瞭解文章行筆還有許多盲點,看到這邊謝謝大家不嫌棄,也希望可以
給不敢冒險的朋友一些勇氣,去發掘追尋自己的快樂和夢想。
感謝 小芭不嫌棄我這個素人說故事者
感謝 Leisure Cafe老闆簡凱西 攝影協力
感謝 我老妹冒著眼殘的危機幫我順稿
感謝 篠舞姊姊最近一直鼓勵我努力向前
參考資料
文中提到的詹宏志先生新文章如下
詹宏志:人們越來越不讀書?魯賓遜可以告訴你的幾件事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722-culture-reading-janonrobinson/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