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為何香港人心未回歸?

作者: jacksonyeh (華思格)   2012-07-03 11:36:58
七月一日是香港主權移交給中國15週年的紀念日,訪港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期望各界能
夠「認真總結寶貴經驗」、「團結一致向前看」。然而北京所面對長期懸而未決的困擾卻
是為何香港主權回歸,人心卻遠遠尚未回歸?對於特區政府的「扶持」往往被視為干預,
特別是在近年「中港融合」的大潮之下,為何兩地社會利益衝突與認同抗拒的現象卻不斷
發生?這必須從香港的近代史來解答。
1967年,受到本地勞資糾紛與中國文化大革命的外溢影響爆發了著名的「六七暴動」,事
件帶來社會的騷亂與恐慌,當時在香港的住民更首次明確地選擇拒絕中國的制度與生活方
式,寧願支持港英殖民政府,也不要一個共產主義與瘋狂革命下的政權,「香港人」的本
土意識隨後遂逐步產生。
八十年代初期中英兩國關於香港前途的談判中,港人在政治上被迫沉默、無能參與決定自
己的未來;八九年的「六、四事件」更一度激起百萬港人遊行支持,再一次確認了港人對
中國的複雜情感,那是對於歷史文化與民族血緣的認同,卻也是對政治制度與生活方式的
排拒。在九七前,可以說絕大多數的港人是在沒有選擇的被動情況下面對「回歸祖國」,
心裡充滿猶疑與不安。
九七之後,在政治上面對中共黨國依舊不分的現況,使得港人對「中國人」身分認同不斷
地產生疏離與排斥感,近年大陸維權人士遭受當局的殘酷打壓,更屢次激發起港人素樸的
同情與支持;在社會文化上,隨著更多港人「北上」工作、旅遊、甚至婚姻而獲得親身的
「跨境經驗」,更使得港人體會到兩地的文化鴻溝與實際差異,進一步強化/複雜化原有
的身分認同。
這一種人心未回歸的現象在青年中特別顯著。根據香港大學的調查顯示,年紀愈輕的港人
對於成為中國國民感到自豪的比例愈低,對北京中央政府香港政策的評價亦愈負面,其中
18至29歲的受訪者更有近八成表示沒有因成為中國國民而感到自豪。這再次印證了新一代
的香港人在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與相伴而來的焦慮下害怕失去香港本土的價值和身分。
十五年來,北京對香港各方面的干預與影響日深,一再地用各種理由拖延民主化的進程,
亦使得許多港人感到失望與挫折。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的調查顯示,港人對北京是否落實「
一國兩制」的態度愈趨懷疑,只有三成受訪者表示肯定,較十年前大幅滑落近半;過去十
年對中央政府的印象亦一年比一年差。
然而,北京始終強調中港之間的衝突僅屬個別事件,而非根本矛盾,不應該因此而否定兩
地交往取得的巨大成果,企圖加以淡化,明顯未能正視其根源與嚴重性。從歷史來看,香
港人心未回歸乃是在「先天不足」(恐共、厭共)與「後天失調」(管治失當、介入干預
)下所造成,是屢次「痛心疾首」(謊言、打壓)下的累積,而關鍵並非港人「不愛國」
,而是北京的一套「愛國、愛港」標準無法為香港主流社會所接受,除非北京能在政治制
度上有所調整,更為尊重民主與人權,否則人心回歸又談何容易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