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狙擊與混戰的香港區議會選舉

作者: jacksonyeh (華思格)   2011-11-01 22:18:36
香港的區議會選舉即將於11月6日(星期日)舉行投票。本屆總計有355萬名合格登記選民
,各黨派共派遣839人,爭取扣除因無人競逐而自動當選後的336個議席,即大約2.5人爭
取一席。由於參選門檻低,並且採用「得票最多者當選制」,因此候選人之間的最後得票
可能非常接近,部份選區選情激烈,被形容為歷年之最。
根據香港《基本法》以及《區議會條例》的相關規定,區議會是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
,並以社區為基礎,擁有向政府提供意見以及承擔使用相關撥款的職能。然而在僅有兩級
議會(立法會與區議會)的架構下,儘管區議員的法定權力有限,然而卻提供給尚未能晉
身立法會的政治人物服務選民、處理投訴、爭取傳媒關注的機會,因此區議會選舉往往被
視為政黨培養政治新血、增加選舉經驗的練習;由於選區零碎、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地
區經營工作,長期以來區議會的政治勢力分布更為建制派與保守力量所主導。過往的研究
指出,區議會選舉中的宏觀社經環境可能會影響民眾的政治態度與判斷,並直接或間接地
對其投票行為構成不同程度的制約。因此,我們更可以透過本屆選舉檢視近年香港的民主
發展。
本屆區議會選舉有兩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即「狙擊」與「混戰」。近年泛民陣營因為
五區請辭與政改方案的爭拗而分裂內鬨,且具有威望和正當性的「大老」已經少見,過往
在選前負責協調的機制已經無法有效運作,各黨派之間彼此的競爭趨勢增強,因此首次出
現從彼此協調至系統地彼此「狙擊」對抗的情況。「狙擊」依對象的不同,可以區分為泛
民陣營內部之間以及泛民與建制陣營之間兩種。「狙擊」行動志不在當選,卻欲使同屬泛
民陣營的政黨或對手減少選票、甚至落選。在此情況之下,民主黨即有38個選區被狙擊,
其中18個選區更面臨人民力量與民建聯的夾擊;民協則有9個選區被狙擊,相當值得關注
其後果。
「混戰」則突顯了香港在邁向民主化的過程中,因為選舉制度變遷而產生的不確定性
。2010年的政改方案通過後,民選區議員可以循立法會選舉中功能組別的界別晉身立法會
,被坊間稱為「超級區議員」。由於「超級區議員」的提名權與參選權僅限於民選區議員
,且其選票較多、重要性大,甚至可能被視為「變相公投」因而備受重視。如果候選人經
由區議會當選立法會議員,更可能因此空出原先的席位給黨友以增加實力。同樣地,特區
政府月前宣布將計畫分階段取消區議會中的委任議席(目前為102席,佔區議會總席次的
近五分之一強!),亦使部分的委任議員投入區選。「超級區議員」與委任議席等的選舉
制度變遷均使本屆區議會選舉較為競爭。
過往的研究指出,香港市民對於區議員的功能角色定位非常清晰,主要集中在幫助市
民解決社區問題與表達意見,然而在曲折的民主化過程中,九七後的香港區議會選舉可以
說一屆比一屆競爭激烈,並反映當時的政經情勢。本屆選舉中,泛民陣營因為地區資源與
工作不足而居劣勢,其內部亦缺乏有效協調、甚至彼此「狙擊」,面對選舉制度變遷的「
混戰」亦可能影響民眾對泛民候選人的支持,一般相信選情非常不利與悲觀。然而,不論
「狙擊」或是「混戰」,反映的都是對於現存香港民主制度與進程的不滿與不耐,「狙擊
」之所以發生正是因為不滿溫和民主派在2010年對於政改方案的妥協;而「混戰」則是希
望盡可能地擴張部分民主議會中的民意代表性與發言權。中長期來看,香港的民主發展在
議會政治方面仍充滿崎嶇,街頭社運政治將可能轉趨激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