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觀點] "保守派"分類方式之商榷:穆彰阿與祁寯藻

作者: aaa8841 (匡國軍節度使)   2014-11-27 00:57:05
※ [本文轉錄自 historia 看板 #1KTQSKwF ]
作者: aaa8841 (匡國軍節度使) 看板: historia
標題: Re: [觀點] 清季火藥將軍陳階平
時間: Wed Nov 26 18:10:20 2014
不好意思,有點久了才回。一些延伸。
※ 引述《hgt (hgt)》之銘言:
: 雖然他們的努力 最後都被穆彰阿等保守派抵消了 但身為現代人
: 如能從這些人的角度去看 也不失為一種樂趣!
→ saltlake: 努力 最後都被穆彰阿等保守派抵消了..... 11/06 08:07
舊時的晚清史論述慣用的二分法:保守 vs 改革/洋務 兩派
其實就像「腐敗」一詞的用法,最安全、最能概括所有現象的原因,
卻其實最空泛、最輕省的跳過所有對現象根本的追索。
例如戰史版Nomic此文後部也在說這種盲點。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332335540.A.DAB.html
本文。
首先,砲、藥的改良,以及奏摺提到的全國全面改造,究竟要花多少錢?
穆彰阿被天下清流攻訐最甚者,是其在戰爭中主和,
「主和議,為海內所叢詬。上既厭兵,從其策。」
王鼎自縊屍諫,劾其誤國,劾的也是其主和議辱國。
穆彰阿始終是主和派嗎?不,他「戰和不定」。
讓他主和的關鍵是甚麼?是道光皇帝厭戰。
穆彰阿本是迎合上意出名的,咸豐皇帝詔:「揣摩以逢主意」
他看出了皇帝厭兵,於是主和,
「窺帝意移,乃贊和議,罷則徐,以琦善代之。」
開始掣肘像達洪阿、姚瑩這種很衝的前線大員。
皇帝厭兵很容易看出來的,道光皇帝最在意的是甚麼? 錢。
鴉片戰爭期間從戶部到交戰省分最欠缺的是甚麼? 錢。
「軍費無出」從京官到督撫喊得是響徹雲霄,這在茅海建老師的研究有不少著墨。
穆彰阿為什麼能在開戰不久的第一時間反應出上意?
因為他本在戶部堂官數任,道光十三、十四年任戶部尚書,
十八至二十年以大學士管理戶部三庫,二十二年再任戶部尚書。
戶部最清楚多缺錢,
道光十九、二十年的戶部尚書何淩漢多次議駁為了邊防經費增賦之議,
道光二十、二十一年的戶部尚書卓秉恬「萬分焦灼,捐銀、捐米以濟急需」。
但卓最焦灼的是河工經費,不是軍費。
清政府軍費到底多少?
卓秉恬在道光三十年一份奏摺說:
「以近十數年計之,海疆、回疆及各處軍務、東、南兩河工用、南北各省災務,
統計例外用款,多至七千餘萬兩」(此處是說動撥銀兩),
周育民減去兩次回疆、河工、災賑所用四千多萬兩,估計大約二千餘萬兩。
周育民計算了《實錄》中關於軍費撥款的紀錄,共1459.5萬兩,
與穆彰阿所稱「剿之與撫,功費正等」相印證(賠款2100萬元,相當約1400萬兩)
茅海建老師後來的研究是清政府軍費支出總計約3000萬兩。
道光六至十八年任戶部尚書的王鼎為何堅持主戰到底,這不清楚,
但是當軍費支出將要超越議和預期的賠款時,皇帝的選擇很明白。
在戰前以欽差大臣兵部尚書積極支持鄧廷楨備戰的祁寯藻,
開戰後,道光二十一年至三十年任戶部尚書,
所以陳階平上書祁寯藻,對象對了,
但是祁寯藻做戶部尚書後對砲/藥的改良、量產,態度卻突然大變,
許多需用經費在此停止,可以說正是戶部打了陳階平臉。
而且祁寯藻一路打到曾國藩,他是反對湘軍的。
祁顯然不適用保不保守的二分法,財政問題是真正癥結。
比起戰爭,此時朝廷更關心的財政大缺口在
二十一年 黃河在河南祥符縣決口
二十二年 黃河在江蘇桃源縣桃北崔鎮汛決口
二十三年 河南中牟大工
此時的工部尚書賽尚阿、此前數年任工部尚書的穆彰阿都沒輕忽過,
戰爭議和了就止住血,但是黃河決口,除了幾百萬人性命外,沒有五年糧價下不來,
河工經費是用三五百萬兩在投的,還常常直接投進水裡毫無效果。
財政上,何淩漢、卓秉恬籌錢焦頭爛額,就是打死不准加民賦,
拙文 #1KBdKrNB (CHING) 第11頁以下說的傳統財政問題即在此。
作者: roseritter (滿城皆帶閃光彈)   2013-01-07 22:35:00
作者: tonychip   2013-05-08 23:05:00
和珅厲害的地方是能在沒錢的時候生出錢來,還不得罪人身在中樞,焉能無敵,連張廷玉這種不說話多做事的都有政敵,怎麼可能有人能明哲保身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3-11-06 08:07:00
努力 最後都被穆彰阿等保守派抵消了.....
作者: goodgodgd (快叫我小白兔)   2013-11-26 18:37:00
推推~~>.^
作者: andystupid (唐伯鼠)   2013-11-26 19:22:00
作者: Hartmann (銀之朔風)   2013-11-26 19:30:00
作者: Swallow43 (絕對領域命者)   2013-11-26 20:13:00
推好文
作者: roy0204758 ( )   2013-11-26 20:16:00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3-11-26 23:22:00
我不覺得是甚麼盲點 因為我寫那篇文章重點是陳階平 不是穆彰阿 說穆彰阿是保守派 只是對他的整個生涯大略的總結並不是說他是多麼腐敗 我絕不會認為他沒能力沒能力的人 是不會被皇帝看上的 除非皇帝太腦殘像和珅就是一例和珅也不可能是一無是處就被皇帝看上 必然是處理某些事的想法或手腕很高明 讓皇帝印象深刻
作者: loewe (Feline)   2013-11-27 00:47:00
推!
作者: a7v333 (蠢與窮)   2014-11-27 07:07:00
推我覺得會有這樣的歧異,應該一般習慣二分法,像好人/壞人好人只能、只會做好事;壞人就算做好事也會被認為別有用心但實際上人事多面相的,即使是聖人也有自私的時候、壞人做的也不全然都是壞事、錯事但遺憾的是我們的社會大多以這種邏輯來討論事情
作者: chocho55 (協辦大學士)   2014-12-04 06:53:00
穆彰阿最大的問題不是保不保守,應該是打擊異已的方法
作者: MajolicaYu ( 如夢亦如電 )   2014-12-17 11:31:00
推好文,人物研究不適合用保守/改革二分法(人本就複雜)
作者: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4-12-29 00:17:00
太強了 大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