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最近才看,文筆不錯、語句通順,
劇情架構也算完整,有始有終完本。
出彩處在於對話細膩,歷史、地理、人物考察做了功課。
偏向文言文式的文青惆悵風格。
個人認為可惜之處在於戰爭描寫,
太過於著重人物情感,
但反倒對於三國的鬥智鬥力欠缺筆力,
若拿掉包裝精美的文筆跟情感渲染只看劇情,
許多劇情跟一般小白文的敵人降智寫法也沒差多少。
書中自己也評價公孫旬的個性喜歡一戰而決,
在我看來倒不如說作者自知對於戰爭的描寫筆力不夠,
因此總是畢其功於一役,一場仗就殲滅一個大敵。
另外一個同時是優點也是缺點,那就是凡事解釋太詳細,
對人物對話的細膩處理以及對人事物的詳細解釋有時候真的太多,
"回到眼前"用了有多少次,之前的敘事就被打斷多少次,
第一場大戰對袁紹那邊我一度想棄書,
就是因為好不容易等到終於開戰,
還在給我動不動打斷然後"回到眼前",真的很打斷節奏。
而且有時候寥寥幾句就可以客觀解釋清楚的事情,
硬要用一大串對話或間接的描寫來解釋,未必能解釋得更清楚。
我感覺這作者比較適合寫官場文、言情這類的作品,
戰爭文可能不太適合他。
他的對話細膩、情感描寫、文筆都不錯,
但對於三國這種鬥智鬥力本質的題材來說,
是沒有達到我個人期待的標準的,
充其量也就是結構完整,還能一讀的作品罷了。